华融公司里,所有人看着眼前的情况都不由的想到了李弘文。
在这之前,他们虽然也相信这个事情会发生,但是真当看到这一幕后,他们才意识到李弘文到底有多厉害。
要知道李弘文是在几个月前就预测到了这一幕。
股市不是一个非常稳定的东西,他们这些人都是学经济的,或者说是在经济领域很久的,对于经济的运行规律研究的比较深的人,可是他们也不敢说能够预测到这一幕。
而李弘文预测到了!
他们也就是在李弘文的预测基础上,进行倒推,才觉得这个事情有可能发生。
并且连其中的变量也考虑到了。
“这或许就是我们跟他的区别吧!”
高秘书自语道。
他知道自己赌对了,有了这次的经历,以后他能够有更好的前途。
甚至可以说,因为他与李弘文的这个私人关系,未来不管他去哪里,都不用担心政绩的问题。
招商引资现在已经成为每一个地方官员最头大的问题。
发展经济是现在的头等大事,每一级政府都要以经济为主,可是刚开放没有几年,哪有那么多的投资商?
李弘文是一个愿意投资内地的人,从他投资的商场,还有几个服装鞋子的工厂,还有各类的门店,就可以看得出来,他是非常想让国家强大起来的。
更不要提他接手的那三个烧钱的项目。
说句真心话,这些项目,他第一次听到是个人接手的时候,都在怀疑这个人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那些东西是一个私企应该去接手的么?
国家研究这些东西,都因为资金不足,不得关停,一个私人企业,接手这个?
钱够烧半年么?
可是最终,他知道,李弘文不仅把三个项目接手过来,而且项目的进度还非常好,灯塔项目,也就是如今的北斗项目已经上去一颗卫星了,今年年底听说第二颗也要上去了。
光刻机也有很不错的进展,至于另一个米24的项目,听说生产线已经基本搭建完成,预计最迟明年年初就可以有新飞机下线。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就是李弘文。
不过现在想想也下堂,以李弘文在经济金融领域这出色的能力,不管是接手什么项目,应该都不会缺钱。
就这次股灾,他不知道李弘文投入了多少,但他想最起码应该也是以亿为单位的吧?
而这次的收获,用李弘文的话来说,翻个几倍是没有问题的。
仅仅是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把这么多的资产进行翻倍,这在以前,他是不敢相信的。
“好了!既然一切如我们之前预想的一样,那么接下来,考验我们的时间就到了,现在每一刻都是钱,我们绝不要错过,工作安排之前也下发了,加油干,等我们结束这次战役,我会跟上面申请,给大家请功!”
从思索中回神,高秘书伸手拍了拍,让所有人都打起精神,迎接接下来的大战。
“放心吧,高总,我们早就等着这一天了!”
“没错,我们从来就没有打过这么顺风的仗,怎么可能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就算是挂水,我也不会休息的,这可是为数不多的大场面,说不定以后都不会有这样的场面了!”
“是啊,这样的机会对于我们来说可能真的就是这辈子唯一的机会!”
华融公司的人都大声笑着回道。
他们准备了这么久,好不容易等到了,怎么可能错过这种可以跟朋友跟孩子吹嘘一辈子的事情。
有的人,都准备就算不是自己的班,也过来加班,不为别的,就是不想错过任何这次难得的机会。
相对于华融公司,天弘还有麦克道尔以及文氏集团就相对淡定的多。
他们或多或少之前都参与过一些别的,虽然跟这次的场面不能比,但也是算是有一些经验。
这边的情况,高秘书第一时间去了通讯社那边跟上面做了汇报。
虽然他知道内地肯定也早就收到了相关的情况,可是那些只是表面的,上面现在最关心的应该是他们这边。
上面对于他们的工作也是给予了肯定,让他以及手下的众人一定要稳住,不能因为提前的一些优势就放松警惕。
最后的几天,整个港岛的股市没有一点起色,大部分的股票都是在跌的指数虽然没有像第一天下挫的那么狠,但是也没有一点要起来的意思。
有李弘文之前担心的那样,港岛很多大楼上都有跳下来的人。
公司也不是没有因为把所有资产都投进去导致面临破产的。
好在公司对于这些情况有过预判,发现有员工情绪不对或者是有异常反应,都会赶紧派人过去跟对方沟通疏解情绪,所以整体来说跳楼这个事情,在天弘集团只出现了极个别的几例。
没办法,总有那种劝不住的,或者说平时表现的跟正常人一样,然后晚上突然崩溃,然后一跃而下。
这两天港岛的新闻上到处都在报道有跳楼的消息。
实际上不只是港岛,全球很多城市都有着相同的案例,特别是那种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
黑色星期一并不只局限在一个地方,它是全球性的,所以全球很多地方的股民都遭了灾。
很多机构也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
不过这个时候李弘文他们的关注点并不在这些遭灾的人上,而是在那些股价接近于腰斩的股票上。
他们之前就已经设定好了要对哪些股票哪些企业进行动手,所以借此机会,大量的资金在相对低的价位开始不断的吸筹。
在这个时候能够有人愿意低价收一些股票,散户们是根本不会去考虑的,纷纷将手中的股票第一时间抛售出去。
因为就现在这种形势,他们觉得整个股市肯定还得下挫,股票的价格还得贬值,与其将来一文不值,还不如现在收回来一点成本。
他们根本不会考虑这些,股票在这个时候有人接盘其实就代表着已经跌到了一定的低位,如果能够坚持一段时间,可能股票就会重新涨回来。
当然这是人之常情,而且就算是能涨回来,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涨回来的,大多数人是受不了这种来回拉扯的煎熬的。
所以他们宁愿在低价的时候直接割肉。
实际上不止李弘文他们几家公司在市场上低价吸收股票,还有很多机构也在干着同样的事情。
虽然这次股灾很多机构都损失很大,但他们也很清楚,想要重新来过,那在如今的形势下低价吸收一些股票就是最好的办法。
毕竟大多数股票虽然有水分,可是一些优质的企业的股票是被牵连的。
一旦市场有回暖或者说市场跌到一定地步,这些优质的股票就会率先企稳的。
实际上这些股票的跌幅相对于其他一些股票是比较小的,特别是其他一些机构,还有李弘文介入进来之后,有人去托底,股票的下跌变得更加缓慢,甚至还有了一些小幅的回升。
当然这只是极个别的现象,大多数股票还是依旧处于一个下跌或者是半死不活的状态。
这个时候市场的资金大多数都在往外跑,像李弘文他们这种逆势进来操作的虽然不少,但跟整个市场相比还是沧海一粟。
“这些公司自己好像也在往回收自己的股票!”
手底下的人向上汇报,一直汇报到了李弘文这里。
像能够做到隐形之王的企业本身自己的资金就比较充沛,这个时候市面上股价大跌,很多股东以及企业都会有意识的低价吃一些股票。
因为他们坚信自家的公司未来不会差。
这个时候买进用不了多久,股价还会回到原先的位置,甚至会更高。
“不行我们就加价,提前设定好的这几家公司能够拿到多少股票就尽可能的去拿,不要怕价格高一点,这个时候高一点,也比之前低得多。”
对于这一些公司,李弘文并不怕价格高就怕股票数量不够,所以他让手底下的人就算是抬高股价也要吃进来一些。
而且是越多越好。
“捷时雅股票我们现在拿到了多少?”
“占总股本的5.1%。”
“不错,继续吃进,能吃多少就吃多少!”
李弘文听到这个数字非常的开心,因为按照他记忆当中华夏后来的股票市场超过5%就需要举牌的。
不过现在小日子并没有这样的规则,好像相关的规则得到90年以后才会出台,所以这个时候只要你能够吃得下,在股市上你就可以尽量的去吃。
如果可能,他希望能够将股市当中大部分的捷时雅股票都吃进来。
这家光刻胶的公司,他是希望能够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
这个时候拿到手的股份越多之后,在董事会里的话语权就会越大。
当然他知道一个突然进入董事会的人,不会立马受到董事会其他人的欢迎的,特别是这种掌握着独门技术并且高盈利的公司。
但他相信只要能够让他的人进入董事会,几年之后拿下公司大部分的股份应该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