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诸侯自相争斗
打到现在,王匡被杀,乔帽刘岱也被董平斩首示众,曹操和刘备又不声不响的溜了。
指望众诸侯齐心协力,无疑是痴人说梦。
就连袁绍自己,都不信,他现在只盼着别人给他当炮灰,帮他拿下虎牢关。
大家互相观望着,公孙瓒和孙坚最是不服气,他们不想再继续当冤大头了,玩命送死的是他们,却换不来任何的好处。
之前两人拼的最凶,伤亡最大,几乎每天都带兵和张辽血战,结果呢,袁绍竟然让人在粮草上做手脚,把他们当傻子耍。
逢纪再次劝说袁绍,“主公,时间不多了,董平大军随时有可能出现,你赶紧下决定吧。”
袁绍无奈的叹了口气,“那就依元图之见,先离开虎牢关,再从长计议。”
袁绍的动向,自然逃不过董平派出的斥候,很快,董平就得知,袁绍带人逃到了邙山群岭的一处山岭,仗着地势,把大军屯扎在山坡上,进可攻,退可守,暂时做栖身之地。
董平亲率十万大军,来到了山坡下,双方互相对峙,此时,袁绍才吃惊的发现,董平身边竟然有这么多兵马。
逢纪也重重的叹息一声,“原本以为,我们可以把董平的人马全部引来,然后利用人数的优势,和他一决胜负,想不到,他身边竟然有这么多兵马,而且远不止如此。”
能带来十万大军,加上在各个关隘驻守的,说不定还有后援,董平身边兵力加起来,究竟有多少,逢纪根本猜不到,反正,远远的超过十万。
这让一向智谋出众的逢纪、田丰等人都发了愁,犯了难。
华雄请示,“主公,要不要把他们围起来,困死他们?”
董平摇了摇头,“袁绍身边兵力将近二十万,附近群山相连,范围极大,就算我把全部的兵力都带来,也很难困死他们,不过吗,他们粮草所剩无几,马上就快要饿肚子了,兵无粮草,人无斗志,不足为惧。”
荀攸建议道:“主公,敌人既然身处绝境,不宜赶尽杀绝,不如趁机招降他们。”
“主公?你喊我主公?”董平有些意外,一时激动的像个孩子。
自从荀攸效力之后,他一直称呼董平将军,董平误以为自己听错了,倒让荀攸尴尬的脸红了。
荀攸把头低下,不好意思的挤出一丝苦笑。
“主公仁义,自然不和我一般计较,之前卑职对主公多有冒犯,实在过意不去。”
董平摆了摆手,“不必再说了,今日我最高兴的事情,不是盟军山穷水尽,逼入绝境,而是你能真心喊我一声主公,可惜没有美酒,不然定要与伱痛饮一杯。”
至少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说明,荀攸渐渐认可了自己,两人的关系也没以前那么生分了!
荀攸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劝道:“主公,依我看,关东诸侯已经逼到绝境,不如趁机招降他们,只要他们愿意归顺,可饶他们一条活路,放他们离去。”
董平摇了摇头,“公达,你若是让我招降盟军的将士,我双手赞成,至于袁绍这些诸侯,断然不可饶恕,之前何进反叛,袁绍等人上蹿下跳,助纣为虐,我已经饶过他们一次了。结果呢,一次比一次变本加厉,竟然一起举兵反叛朝廷,之前咱们也讨论过,这次会盟之后,正式表明他们要彻底割据一方,既然如此,我又怎么可能招降他们呢?”
荀攸毕竟是世家中人,不忍袁绍等人被赶尽杀绝,这才出言相劝,想不到,董平态度非常坚决,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董平叹了口气,“家父已经错过一次了,将这些诸侯外放,让他们坐镇一方,你也看到了,我邀请天子见他们,除了关羽之外,十八路诸侯连个给皇帝行礼的都没有,这些无君无义之人,有什么资格被赦免?”
董平越说越气愤,嗓门又大,山坡上的袁绍等人听的清清楚楚。
众诸侯,又恨又怕,恨董平如此狠辣,害怕的是一旦落在董平的手里,能好得了吗?
袁术气的直咬牙,忍不住说道:“不如一鼓作气,全军出击,趁机把董平杀掉。”
逢纪像看傻子一样看着袁术,不屑的发出一声冷笑,“董平将士齐心,士气正盛,反观我等,勾心斗角,各怀私心,只怕一旦出击,某些人一定会躲到后面去。”
袁术被戳到痛处,狠狠瞪了逢纪一眼。
袁绍有些担心,问逢纪,“董平会趁机攻山吗?”
逢纪摇了摇头,笃定的说:“此人极善于攻心,不出所料,他会在山下让人喊话招降盟军将士,军中缺粮,军心不稳,此时他不趁机笼络人心,招降士卒,更待何时呢?”
荀攸提出招降,贾诩也不赞成。
贾诩道:“本以为盟军会在虎牢关窝里斗,互相大打出手,想不到,局面竟然被安抚住了,看来,现在招降,还为时尚早。”
荀攸不解,“都这个时候了,盟军的粮草所剩无几,难道还不能招降他们吗?”
贾诩一向能够看透人心,直指要害。董平问道:“先生,有何高见,不妨说来听听。”
“既然他们缺粮,我们就给他们送粮。”
“啊?”
荀攸有点懵了,还有这操作,敌人都撑不住了,居然要给他们送粮食。
董平猜到贾诩还有下文,便静静的听着,贾诩笑了笑,“他们的人马差不多还有十八万左右,我们每天就在山下给他们留一万人的粮草,然后我等后撤五里,只需远远的观望就可以了。”
“这一招,真是…”
董平听完之后,憋了半天,从嘴里吐出三个字,“太损了!”
随后拍手鼓掌,“不过,甚合我意,我喜欢!喜欢的紧啊!”
董平马上下令,后撤五里,并在山坡下,给盟军留了一万人的粮食。
“他们就这么撤了?竟然还给我们留了粮食。”
袁术大喜过望,不解的说道:“我看董平是不是傻了,脑袋被踢了吧?”
袁术笑的愈发得意,马上把纪灵招到身边,“还愣着干什么,速速带人下山,把粮食抢过来!”
纪灵答应着,带人往山下冲了过去。
公孙瓒也带人冲了过去,反正董平已经撤了,就算有埋伏,大不了再退回来。
纪灵和公孙瓒互不相让,双方几乎同冲到粮食堆前,纪灵举起大刀威胁道:“公孙瓒,是我们先到的。”
“谁管你啊,谁抢到算谁的。”
公孙瓒也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狠角色,争执了一番,双方便在山下打了起来。
孙坚一直按兵不动,山上的其他诸侯也都看的目瞪口呆。
逢纪长叹了一声,“这一定是董平的阴谋,真是太毒辣了。”
田丰摇了摇头,“这应该不算阴谋,而是阳谋,董平正大光明的把粮食留给我们,是我们各怀私心,明知道是诱饵,还甘愿上钩。”
逢纪道:“这有什么办法呢,粮草没有了,大家都不想饿肚子啊,董平不费一刀一兵,就让我等自相残杀。”
到了最后,孙坚带人猛扑了过去,趁纪灵和公孙瓒打的火热的时候,坐收渔翁之利,把粮食抢走了。
袁术气的直跺脚,当面找孙坚理论,孙坚哼了一声,“术公,之前在虎牢关,粮食都被你们袁家人侵吞了,你可曾想过要分给我们一些。”
第一天,孙坚抢到了粮食,第二天,公孙瓒抢到了粮食,第三天,袁绍抢到了粮食。
第四天是袁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诸侯们的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而那些没有能抢粮食的,只能下令杀马充饥,董平每天只给他们留一万人的粮食,僧多粥少,大家都断粮了,不杀马,只有死路一条。
不过马匹有限,还要留着冲杀,留着逃命,每一匹战马都非常珍贵,谁也不敢多杀。
每一天的抢粮行动,都免不了大打出手,每一天,盟军都会死伤很多将士。
哪怕明知道这是董平的毒计,大家也无可奈何,根本无法破局。
而且,不管怎么打,各路诸侯依然营地紧挨着,谁都不傻,一旦单独离开,下场就只有一个,一定会被董平毫不客气的给吞掉。
才几天,盟军又损失了好几万士兵,而且,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彻底降到了冰点。
他们整天互相打斗,互相猜疑,早已失去了信任。
五天后,董平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再次率兵赶来。
“传我命令,派一些嗓门大的士兵骑马给我四处喊话,再命人准备一些大锅,炖鱼炖肉,凡是下山来降之人,都让他们好好的吃个痛快。”
华雄答应着,马上下去准备,各自营中的将官也都开始挑选军中大嗓门的士兵,聚集在一起,足有两三百人,一人骑着一匹马,冲山上喊话。
还不到饭点,火头军就开始忙起来了,董平还专门命人回城,弄了不少鲜肉,就在邙山不远处的一块空地上,当众生火做饭。
位置是贾诩选的,距离山坡有一段缓冲的距离,如果距离太近,一旦盟军下山冲杀,再多的饭菜也得毁之一旦。
喊话的士兵围着山坡,围着盟军,一遍又一遍,一声又一声扯开嗓门喊着。
“山上的兄弟,不想死的快快下山,归顺朝廷,将军既往不咎,不会为难你们的。”
“将军此战只除首恶,不会为难你们的,快下山吧,好吃好喝好招待,投了董将军,每月还有赏钱可以拿。”
“造反死路一条,想要活命,得先填饱肚子。”
“都饿了好几天了吧,快下来吧,董将军仁义,不会为难你们的。”
其实不用喊话,盟军将士早就按捺不住了。
这几日,彼此争斗,离心离德,很多将士稀里糊涂就死了,到现在尸体还遍地都是,不少士兵早就心寒了。
很快,就有人站了出来,带头的是袁术身边的士兵,刚想下山,便被袁术发现了,袁术勃然大怒,给了纪灵一个狠辣的眼神。
纪灵心领神会,提着大刀快步冲过去,抬手猛劈了过去,人头瞬间滚落在地上。
纪灵咬牙瞪眼,大声威胁道:“敢有背主下山者,这就是下场!”
好多袁兵都吓了一跳,虽然暂时被压制住了,却也把大伙给激怒了,不少人看向袁术,眼中带着怨恨,有的紧握手里的刀枪,恨不能马上冲过去和袁术拼命。
袁绍这边也有将士要下山,袁绍想阻拦,逢纪摆了摆手,“主公,随他们去吧,就算白天你拦得住,夜里他们也会跑下山的,患难见真情,没必要强留他们。”
“可是,若不阻拦,岂不都跑光了?”袁绍有些不甘心。
逢纪却没有理会,而是扭头看向两侧茫茫的群山。
北邙山群山相连,大大小小很多山连在一起,几乎把洛阳以北的群山都连成了一片,并非孤零零的一座或者几座小山。
当初让袁绍来到这里,逢纪另有打算。
一来,趁机引出董平,看看董平身边究竟有多少兵马,如果董平兵力不多,盟军可以利用人数优势,与之一战。第二,趁机休整一下,再找机会离开。
有这么多山岭相连,就算董平有再多的兵马,也不可能把邙山都给包围起来。
随着带头下山的士兵越来越多,渐渐的,场面变的壮观起来。
董平大手一挥,“凡是此次下山归降的,酒肉管够,这个月的响钱提前发放,一会你们就可以领到钱了。”
有了这句话,下山的士兵争先恐后,更踊跃了,就连袁术之前镇压过的那些人,也纷纷加入了下山队伍之中,人越来越多,场面有些失控。
喊话的依然没有停止,两三百人策马来回一圈又一圈,一遍又一遍的传达董平的意思。
最后,董平又补充道:“只要下山就能领到一个月的响钱,只限今天一天,明天响钱减半,后天就没有了,机会宝贵,错过了就没有了。”
董平想到了小时候,在农村给政府交粮食的时候,为了鼓励大家的积极性,村支书就经常用这一招,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