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鸣望着那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散发着浓郁香味的大锅,眼神中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丝眷恋。
小鸡炖蘑菇,这样的硬菜,对于赵一鸣来说,每年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那也是一年中少有的几次见荤腥。
每到过年,家里便会杀掉一只鸡。
杀掉后的鸡被仔细地分成五六份,放到雪地里冻上。
每次做饭时,母亲便会从雪地里取出一块,小心翼翼地剁成许多小块。
接着,再拿出秋天采好晒得干干的蘑菇,还有自家种的土豆,一起放入锅中炖。
几小块鸡肉混着一堆土豆和蘑菇,就是一顿丰富的大餐。
在炖煮的过程中,香味渐渐弥漫开来,直往人鼻子里钻。
他们连粉条也放不起。
因为粉条需要花钱去买,而每年家里靠工分分的钱实在不多,每一分钱都得用在刀刃上,花在最急需的地方。
一家人在生活的精打细算中,努力维持着生计。
“真香啊!”赵一鸣喃喃自语,目光痴痴地看着眼前这盘冒着腾腾热气的菜。
他的眼前不禁浮现出在家时的场景,每到过年,父母为了能让他们几个孩子吃上一口荤腥,可谓是用尽了努力。
那时的饭菜香,顺着记忆的脉络,缓缓飘来,竟与现在面前的香味毫无缝隙地融在了一起。
这熟悉又久违的香味,轻轻地触碰着他内心最柔软的角落,让他的眼中渐渐变得潮湿,有晶莹的泪花在眼眶里打转。
他极力忍着,不想让这份感动与脆弱轻易流露出来。
这时,顾母微笑着递过来一双筷子,轻声说道:“孩子,快尝尝。”
赵一鸣微微一怔,这才回过神来,赶忙伸手接过筷子,喉咙像是被什么哽住了一般,半晌,才说出了今天除了数字之外的第一句话,声音微微有些颤抖:“谢谢。”
这两个字,饱含着他对顾母的感激,也夹杂着对远方父母的思念。
贾张氏和小李此刻正窝在街道安排的那间小小的作坊里,专注地缝着麻袋。
桌上堆满了麻袋的布料和针线,贾,弓着背,粗壮的手指熟练地捏着针,在粗糙的麻袋料子上穿梭。
他额头上微微沁出了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麻袋上,洇出一小片深色。
缝一个麻袋能挣一毛钱,手脚快的人一天能缝十多个呢。
可这活并不轻松,麻袋的料子粗硬得很,每一针都得用力扎下去,再使劲儿扯出来,不仅需要手劲,还得有力气把线拉紧,这样缝出来才结实工整。
贾张氏因为平日里纳鞋底就积攒了不少经验,做起这缝麻袋的活计来,倒也不那么吃力。
只见她眯着眼睛,一针一线有条不紊地缝着,一天下来能缝10个左右。
她那布满老茧的手,动作虽不算快,却透着一种常年劳作练就的稳当。
小李则相对年轻些,可毕竟之前没干过太多这样的针线活,一天也就只能缝五六个。
即便如此,两人一天下来,也能挣上一两块钱。
贾长和小李缝麻袋挣的钱虽说不算多,可对于这个本就捉襟见肘的家庭而言,至少两人每日的口粮算是有着落了,也着实为家里缓解了不小的压力。
贾张氏每每想到这里,满是皱纹的脸上便会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眼中也多了几分对生活的希望。
然而,这缝麻袋的活并非天天都有,一周也就三四天的机会。
剩下的日子里,贾张氏便守在家中,坐在那张破旧的小板凳上做鞋子。
小李呢则和秦淮茹、棒梗一起糊火柴盒。
几个人围坐在一张小桌子旁,桌上堆满了火柴盒材料。
如今家里人口增多,倒也有个好处,街道分配下来的活计也跟着多了一些。
他们一家抢到了不少。
棒梗上学的事,秦淮茹可没少操心。
她那原本就略显憔悴的脸上,因为此事又多了几分疲惫和忧虑。
为了能让孩子去上学,她一趟又一趟地往街道和学校跑。
在她看来,孩子只有上学,才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哪怕生活再艰难,这学也是一定要上的。
清扫完那几条熟悉的街道,她顾不上休息片刻,便匆匆朝着街道赶去。
一见到王主任,秦淮茹赶忙走上前,眼中满是恳切,急切地问道:“王主任,那个我家棒梗上学的那个事怎么样了?
能回去上学吗?”
她双手不自觉地绞在一起,微微颤抖,仿佛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王主任的回答上。
王主任微微皱眉,面露难色,无奈地说道:“按常理说呢,棒梗是可以回原学校申请复读再读的。
但是吧……”
她顿了顿,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继续说道,“学校现在不太愿意接收。
你也知道,现在事儿多啊,学校方方面面都得考虑,实在是有些棘手。”
王主任轻轻叹了口气,摊开双手,脸上写满了无奈。
秦淮茹一听,心里顿时“咯噔”一下,她大概明白王主任欲言又止的意思。
她赶忙向前一步,紧紧握住王主任的手,语气中满是焦急与诚恳,连连保证道:“王主任,这回棒梗肯定好好上学,他绝对不会掺和一些乱七八糟的事,绝对不会惹麻烦的。
真的,你就给我们一次机会吧。
要是他做不到,我马上就让他退学也行。
求你了,帮帮忙吧。”
说着,秦淮茹的眼眶微微泛红,声音也带上了一丝哭腔,那模样着实让人心疼。
“哎,”王主任重重地叹了口气,抬眼望向秦淮茹,眼中满是复杂的神色,有同情,也有一丝担忧,“行吧,那我下午再去学校找校长商量商量。
不过小秦呐,你回家可得跟孩子好好说道说道,可不能再干浑事了。
这孩子要是再闯出什么祸来,我就是想帮也帮不了了。”
秦淮茹一听,眼中瞬间涌起泪花,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忙不迭地回道:“哎哎,主任,谢谢您,谢谢您,主任。
您的大恩大德我们一家都记着。
我肯定好好跟孩子说,把道理给他讲得透透的,我肯定教好他,主任。
您放心,肯定不会再给您添麻烦了。”
她一边说着,一边不停地点头,脸上满是感激。
王主任轻轻挥挥手,脸上挤出一丝微笑,说道:“行了行了,回去吧。
赶紧回家准备准备,跟孩子好好谈谈,让他明白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