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神色镇定,不慌不忙地回到座位,端起酒杯,微微欠身,对着关羽和张飞说道:“云长、翼德,实不相瞒,主公不在身侧,我这心里实在不安,诸多事务在脑海里打转,难免就耽搁了些时候。还望二位海涵,莫要见怪。”说着,他仰头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试图以这辛辣的酒意掩盖内心的警惕与不安。
关羽听闻,微微点头,脸上依旧挂着温和的笑容,说道:“文远忠心可鉴,只是今日难得相聚,偶尔放松一番也并无大碍。”张飞大手一挥,满不在乎地说:“俺就喜欢和爽快人喝酒,文远你可别再扫大伙的兴啦!”说罢,又给自己满上一碗酒,一饮而尽。
营帐内再度响起劝酒声和笑声,可张辽的心思却全然不在这酒桌上,他一边应付着众人,一边暗自留意着四周的动静。
张辽暗自思忖,此刻距离夜幕降临还有好几个时辰,虽说关羽张飞是久别重逢的故人,这带着酒菜突然到访的时机,实在太过蹊跷。往常故人相聚,多是提前邀约,选在一个更合适的时辰,而他们刚刚驻扎好,就如此毫无预兆地登门,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目的?
但他很快又摇了摇头,试图驱散这些杂念。马超刚刚凯旋,一路战功赫赫,为天子稳固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朝堂之上理应是论功行赏、大肆嘉奖的时候,天子虽说对马超心存敌意,总不至于在这节骨眼上,对马超这位功臣轻易动手,做出自毁长城之事。
马超一众,自凯旋归来后,周身都萦绕着大功告成的畅快与自豪。长久以来,他们在沙场上浴血奋战,出生入死,为朝廷平定叛乱,桩桩件件的功绩摆在那儿,朝野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他们心中,天子向来聪慧狡黠,即便对自己有所不满,念及这份汗马功劳,也定不会贸然行事。要知道,随意处置功臣,定会引得天下人非议,天子岂会不明白这其中利害?想对他们动手,总得找个无懈可击、能服众的由头,哪能说翻脸就翻脸呢。
这般念头一旦种下,众人便都疏忽大意起来。
然而,他们都严重低估了天子铲除马超的坚定决心。在天子的内心深处,马超战功赫赫、威名远扬,麾下兵马又日益壮大,已然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犹如芒刺在背,令其寝食难安。
天子既然做出这样的决定,便有一套环环相扣、滴水不漏的谋划。
而天子与刘备秘密达成默契,双方军队的驻扎位置都是精心安排。刘备的营帐看似随意分布,实则已隐隐将马超等人的营地包围其中,只等动手之际,便可由关羽张飞对马超的部队进行阻拦,天子算准了马超等人会因功高自傲而放松警惕,也笃定他们会因对刘备兄弟的信任,而忽视这看似平常却暗藏杀机的布局。
关羽抬眸望向张辽,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忍和纠结。他深知马超英勇善战,为朝廷立下过汗马功劳,如今却要成为这场权力博弈的牺牲品。可转瞬之间,那一丝不忍便被坚定的神色所取代。
天子曾郑重地向兄长刘备承诺,不会取马超性命,会保他余生衣食无忧,做个富家翁安度余生。况且,马超如今手握重兵,权势滔天,若任由其发展而不加阻拦,日后朝堂之上必定会再生变故,天下局势恐将陷入动荡。
此刻他们谋划的这一切,虽说用计让张辽等人陷入被动,这般行事手段算不得光明磊落,非大丈夫所为。可关羽觉得,这一切都是为了天下苍生的安宁和朝局的稳定。如此一来,无需兵戎相见、大肆厮杀,便能消弭潜在的危机。
即便日后张辽、徐晃知晓真相,心中难免会心存怨恨,可在关羽看来,这已然是最好的结局。起码能保他们性命无虞,不至于在权力斗争的旋涡中粉身碎骨,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 。
关羽心中暗自思量,其实他对张辽、徐晃二人的能力极为欣赏。他曾多次见识到二人在战场上的飒爽英姿,排兵布阵时的运筹帷幄,那份果敢与智慧,即便是心高气傲的他,也不禁为之赞叹。
在关羽看来,若能与这样的豪杰之士一同为大汉江山效力,齐心协力,定能开创一番盛世局面,护百姓周全,保汉室昌盛。这远比让他们随着马超与朝廷对抗,最终在战火中灰飞烟灭要好太多。
兵戎相见,意味着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无数家庭将支离破碎。而携手共进,则是为天下苍生谋福祉,为大汉的千秋万代奠定根基。他满心期许,待到这场风波平息之后,能有机会劝说张辽、徐晃二人,放下过往的恩恩怨怨,以天下大局为重,共同投身于复兴汉室的大业之中 。
这也是刘备与关羽在营帐中反复商议、思来想去,最终敲定了这个用以拖延张辽的计策。他们深知,张辽、徐晃皆是不可多得的将才,谋略与武艺兼具,在军中威望颇高。
以当下局势来看,若不采取手段,任由事态发展,一旦冲突爆发,以张辽、徐晃对马超的忠心,定会毫不犹豫地投身战局。可面对朝廷精心布局的天罗地网,他们毫无胜算,最终不过是白白丢了性命。
刘备与关羽明白,此计虽有些迫不得已,甚至可能会让张辽、徐晃在知晓真相后一时难以理解,心中生出怨恨。但唯有如此,才能争取到时间,将局势慢慢扭转。等一切尘埃落定,事实摆在眼前,他们或许便能明白这份苦心。即便心中仍有怨怼,也好过命丧战场,落得个身死道消的结局 。
马超全然不知一场针对他的阴谋正悄然笼罩。此刻,他身处都城,被天子为其凯旋所设的盛大仪式深深感染。街道两旁百姓夹道欢呼,欢呼声如汹涌浪潮,一波接着一波,那热情似要将他淹没。
看着眼前的隆重场面,马超心潮澎湃,思绪飘飞。他在心底暗自思量,待见过天子,一定要向天子进言。他想着,要么请命返回西凉,凭借自己对边境的熟悉,迅速集结兵力,剿灭那一直侵扰边境的边患,让西凉百姓重归安宁;要么与天子深入探讨对袁绍的看法与应对之策。
在马超眼中,当下局势已然明朗,袁术已灭,曾经割据一方的势力土崩瓦解。如今袁绍虽仍占据着大片土地,但已孤掌难鸣,再难掀起大的风浪。只要能再给袁绍致命一击,将其彻底击溃,届时天下再无大的战乱,百姓便能安居乐业,四海之内皆享太平。如此,也算是不负恩师卢植的殷切期望。他在卢植门下求学时,卢植便常教导他要心怀天下,以苍生为念,如今正是他践行这份教诲的时刻 。
天子尽显亲切之态,早早便传令下去,让文武百官齐聚宫廷,筹备一场盛大的庆功宴。待马超入朝参拜,天子先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对马超及一众有功之臣进行大肆封赏。他言辞恳切,对马超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与卓越指挥才能多加赞许,称其为朝廷的栋梁,社稷的柱石,言语间满是褒奖与厚爱,让马超及麾下将士心中暖意涌动,深感皇恩浩荡。
封赏完毕,天子又笑着吩咐设宴。一时间,宫廷之内张灯结彩,丝竹声声。珍馐美馔摆满了一桌又一桌,文武百官纷纷入座,共同庆贺扬州战役的辉煌胜利。众人推杯换盏,欢声笑语不断,表面上一片其乐融融的祥和景象 ,可谁也没有察觉到,在这繁华热闹之下,暗流正悄然涌动 。
在那场为他而设的庆功宴上,宫廷之内灯火辉煌,酒香与佳肴的香气弥漫在每一寸空气里。文武百官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不断,处处彰显着这场宴会的隆重与热闹。
马超坐在席间,心中却始终萦绕着对天下局势的关切。恰在此时,天子端着酒杯,面带和煦笑容,迈着沉稳的步伐朝他走来。马超见状,立刻起身,恭敬行礼。天子亲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不必多礼,而后将酒杯举起,为他敬酒。
马超看天子一反常态,也未多想,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趁着这个时机,他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向天子问道:“陛下,如今扬州大捷,天下局势渐趋明朗,不知朝廷下一步当如何谋划?对于冀州的战事,又将作何安排?”
天子笑意盈盈,目光温和地看着马超,缓缓说道:“如今袁绍已然遣使讲和,表明愿遵朝廷号令。既然他已服软,能少些战火纷争,又何必大动干戈?毕竟,每一场战争,受苦的都是天下百姓啊。”
马超听后,心中虽有些不解。此前袁绍还在冀州拥兵自重,与朝廷隐隐对峙,如今态度竟如此轻易地转变,实在让人捉摸不透。但天子既然已经这样说了,他也不好再多质疑。毕竟,他一心只为天下苍生着想,只要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其他的都可暂且放下。
于是,马超再次向天子行礼,诚恳请命:“陛下,既然朝廷暂时不对冀州动兵,臣恳请返回西凉。如今西凉异族入侵,战火连绵已久,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臣愿前往西凉,解决异族入侵这一忧患,为朝廷分忧,为百姓谋福。”
天子嘴角噙着一抹淡淡的笑意,未发一言,然而他的目光却似有深意地缓缓转向刘备。那一瞬间,宴会上喧闹的人声似乎都在这无声的注视下变得遥远模糊。天子的眼神仿若一潭幽深的湖水,表面平静无波,底下却暗流涌动,其中蕴含的复杂意味,实在让人难以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