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卷过京都清冷的街道,吹拂着德川秀忠与伊达政宗略显单薄的衣袍。
两人并肩而行,身后跟着各自垂头丧气的随从,气氛比这冬日的空气还要凝滞。
石田三成……
那个在关原合战中,将他德川家逼入绝境,甚至亲手导致他父亲德川家康陨落的男人。
曾几何时,石田三成携关原大胜之威,风头无两,以西国联军总大将的身份,整合力量,意图抗衡跨海而来的明军。
那时的石田,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俨然是倭国武家扞卫自身荣耀与权力的希望。
可结果呢?
面对明军,那根本不在一个层面的战术与装备,看似强大的西国联军,在几次决定性战役中,如同冰雪遇上烈阳,迅速溃败、消融。
最终,那位曾让德川家蒙受奇耻大辱、夺走家康性命的一代枭雄,兵败身死,整个家族也随之烟消云散,连同他那一派系的几个主要大名,也都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领地、家名,一切都被从这片土地上抹去。
而他德川家,明明是国内征战的失败者。
但却存活到了现在。
摇身一变,成了明军认可的“合作者”,保住了家族,甚至暂时保住了部分领地和权位。
数年前对马岛的惨败已经让倭人失去了底气。
而和明军登陆后的所向披靡,更是将倭国上层武家阶层的心气打没了。
什么武士的荣耀,什么武家的独立,在绝对的力量面前,都成了可笑的空谈。
心气没了,就真的什么也没了。
包括德川秀忠和伊达政宗在内的绝大多数幸存大名,早已兴不起丝毫反抗的念头。
他们现在考虑的,不再是如何驱逐大明来的汉人,而是如何在新的统治秩序下,尽可能地保全自身和家族。
伊达政宗看着德川秀忠变幻不定的脸色,知道他听进了自己的话,低声道:“德川大人,认清现实吧。能做的,唯有隐忍,尚有一线生机,他们要粮,就给粮,要人,就给人。只要不触动我等家名传承的根基,一切皆可舍去。”
德川秀忠长长吁出一口白气,仿佛要将胸中的郁结也一同吐出,他苦涩地点点头:“伊达大人所言极是……是秀忠一时妄念了。如今之势,确非我等可以抗衡。只是……”
他顿了顿,而后停下脚步,声音更低,“只是不知这天朝的胃口,究竟有多大?此次是三月粮饷,三千民夫,下次又会是什么?长此以往,我等怕是……”
“怕是油尽灯枯?”
“那也比立刻覆灭要好。况且,明国如此做,正是在不断试探我等底线,也是在持续削弱我们的潜力。他们不怕我们反抗,甚至可能……在期待我们反抗,好有借口再行雷霆手段,彻底清洗。”
“所以,越是如此,我们越要表现得恭顺、听话……”
这番话,将残酷的现实赤裸裸地摊开在德川秀忠面前。
他沉默了,不再言语,只是默默前行。
两人很快走到了街道分岔口,即将分别返回各自的驻地。
“伊达大人,保重。”德川秀忠躬身行礼。
“德川大人也请保重,务必办好戚大将军交代的差事。”伊达政宗还礼,深深看了德川秀忠一眼,意味不言自明……
就在德川秀忠与伊达政宗这等昔日枭雄为家族前途忧心忡忡、且行且叹之际,大明王师对倭国的掌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效率,深入到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以京都、大坂、堺港等核心区域为基点,明军建立了坚固的辐射状控制区。
戚继光坐镇京都,李成梁则控扼九州,两位名将犹如两把铁钳,牢牢锁住了倭国最具威胁和最富庶的区域。
主要城池、交通枢纽、沿海要港,均已驻扎明军,高大的棱堡式营寨拔地而起,上面架设的火炮黑洞洞的炮口,时刻提醒着所有人谁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各地的降服大名被严格限制了武装力量,常备兵员数量被压缩到仅能维持领地基本治安的程度,超过限额的武装要么被解散,要么被明军收编或销毁。
任何未经允许的军事调动,都会被视作叛乱,招致毁灭性打击。
对于各地那些寺庙,大名,明军采取了“拉拢、利用、分化、削弱”的策略。
如同对待德川家和伊达家一样,通过不断摊派粮饷、劳役,持续消耗他们的财力物力。
同时,明军正在着手编制详细的倭国户籍、田亩图册,这显然是为日后直接征税和管理做准备。
一些实力较弱、态度恭顺的小大名被有意扶持,用以制衡德川、伊达、前田等实力尚存的大藩。
投降的武士和浪人被招募,经过筛选和训练,组成“协守军”或担任翻译、向导,一方面解决了部分降人的生计问题,防止其成为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一批依赖于明军体系的既得利益者……
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那块土地上,培养既得利益者,都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除此之外,明军严格控制了倭国所有重要的矿山,尤其是石见银山等着名银矿,开采和冶炼均由明军直接管理或严密监督,白银源源不断地被运往本土。
对倭国传统手工业,如刀剑铸造,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和改造,许多着名刀匠被集中看管,其产品优先供应明军或作为贡品……
大量通晓汉语和倭语的僧侣、学者、商人被招募,协助明军进行文书工作、翻译典籍、收集情报。
明军有组织地开始收集倭国的历史、地理、民俗资料,试图从文化层面深入了解并未来可能同化这片土地。
一些倾向于明国的文化人开始受到优待,他们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被引导,用以削弱倭国的抵抗意志,宣扬“天朝教化”。
实际上,大明的军队来了,对于底层的老百姓们,无异于来了青天大老爷。
在明军控制的区域,秩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
以往武士可以随意对平民拔刀相向的“切舍御免”特权被明令禁止,社会治安法令由明军颁布并强制执行。
虽然底层百姓依然困苦,但来自上层武士阶层的随意压迫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当然,取而代之的是明军及其附属体系更高效、更无情的盘剥和役使。
旧的尊卑秩序,正在被一种更强大、更不容置疑的外力所打破和重塑。
整个倭国,就像一块被放在砧板上的鱼肉,正在被大明这把锋利的刀,有条不紊地去鳞、剔骨、分割。
德川秀忠、伊达政宗等大名,不过是这块鱼肉上尚且连着的几根较大的骨刺,明军目前还需要他们维持肉块的形状,但谁都知道,一旦时机成熟,这些骨刺会被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