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十八,赫图阿拉。
随着年关将近,地处于山林间的女真国都也渐渐有了一丝\"年味\",街头巷尾时不时也能响起烟花爆竹的噼里啪啦声,更有那成群结队的商人来往于此。
自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正式于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以来,这座由他亲自修建并见证了建州女真崛起之路的城池便成为了山海关外最大的\"走私集运\"之地。
除却被大明严格管控的火器之外,几乎各式各样的货物都能够在城中找到。
只要价格合适,城中那些操着各式口音,眉眼间都充斥着精明的商人们甚至能够寻来一具来自大明军队,或者朝鲜军队的铠甲。
不过自从三年前,明国新天子登基以后,这些兵刃甲胄便是变得\"有价无市\",就连操着大明各地口音的商人们也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则是样貌与明人相似,但神情卑劣狡诈的朝鲜商人。
而就在今日清晨,一支来自于朝鲜的商队在经过城门八旗兵丁的检查过后,将一封笔迹有些凌乱的书信,递到了位于城池正中的汗王宫中。
...
...
\"天命在我大金!\"
\"奴才等为大汗贺喜!\"
人满为患的汗王宫中,脑后留有金钱鼠尾的范文程和宁完我等\"汉臣\"率先跪倒在地,整齐划一的呼喝声惹得身材魁梧的军将们纷纷侧目,神情不一而足。
这些汉人奴才的反应,也太快了些。
\"都起来吧。\"
\"局势扑朔迷离,没什么可庆贺的。\"
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坐在上首的努尔哈赤挥手将范文程等人唤起,但其嘴角却勾勒着一抹若有若无的笑容。
很明显,这位大权在握的女真大汗,心情大好。
\"启禀父汗,\"又是异口同声的山呼过后,日渐阴沉的四贝勒皇太极也是侧身出列,肥胖的身躯因为激动而微微有些颤抖:\"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毛文龙麾下虽然是些游兵散勇,但我大金不善水战,始终难以剿灭这群跳梁小丑。\"
\"如今明国小皇帝下令让朝鲜军队戒严提防毛文龙,足以证明明国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儿臣觉得,正如范先生刚刚所说的一样,此乃我大金千载难逢的机会。\"
\"绝对不容错过。\"
最后的一句话,皇太极几乎是吼叫出来,粗短的脖颈上青筋暴露,脸庞也因充血而涨红。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谋臣\",他深知他们大金眼下所面临的处境究竟有多么严峻。
在正面战场,辽东经略熊廷弼治下的\"辽沈防线\"几乎固若金汤,让他们大金勇士束手无策;在辽南战场,他们大金虽是取得了一定规模的战果,并且还收获了大量的盐引,但也因为战线过长的缘故,被兵强马壮的明国抓住机会,强行收复了易守难攻的清河城。
可以说,在清河城宣告沦陷之后,他们大金便几乎失去了南下的机会,只能像是瓮中之鳖一样,被困在这赫图阿拉,迎接慢性死亡的到来。
也正是因为正面战场和侧翼均是进展不利,他们大金此前方才对发生在明国西南边陲的土司们寄予了前所未有的厚望,希望这些在当地传承数百年而不止的土司们可以牵扯朝廷的注意力,为他们大金分担压力。
但让人失望的是,那些兵强马壮的西南土司们仅仅坚持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便如三年前的永宁宣抚使奢崇明一样,落了一个兵败身亡,身死族灭的下场。
不仅如此,原本被穷兵黩武所困扰的小皇帝还在前些时日果断\"大义灭亲\",向盘踞在湖广两百余年的楚王府动手,听说从其府中得到了富可敌国的财富。
伴随着这一连串的噩耗,他们大金看上去还拥有一战之力,依旧在辽东作威作福,但实际上已是彻彻底底失去了主动权,只能任由明国宰割。
在他看来,想要破局的唯一可能,便是\"矛盾转移\"!将正面战场由这苦寒的辽东,转移至明国京师。
换句话说,他们八旗勇士要像当年的蒙古鞑子一样,长驱直入打到北京城下,借此打破明国对于辽镇将士的部署,并引起明国内部的动荡。
唯有如此,他们大金方才有一线生机。
而他们大金若是想要铤而走险,率先要解决的\"心腹大患\"便是驻扎在皮岛上的东江军!
唯有拔除了东江军这根钉子,他们大金勇士方才能够孤注一掷的长途奔袭,争夺那稍纵即逝的喘息之机。
依着京师传回的情报,那小皇帝已经开始着手加强蓟镇的防务了!
时间不等人!
\"你的意思是,本汗要配合那朝鲜军将行事?\"
听了皇太极有些癫狂的咆哮过后,努尔哈赤渐渐隐去了嘴角的笑容,转而神情严肃的审视道。
虽说刚刚那书信据说是由驻扎在义州的朝鲜副元帅李适亲笔所书,这位大权在握的朝鲜将领因为不满其国君李珲厚此薄彼的封赏,想要效仿当年的朝鲜太祖李成桂,发动一次\"清君侧\",特意请他们大金配合,不要趁虚而入。
为表诚意,李适主动告知,明国小皇帝似是对皮岛的毛文龙起了猜忌之心,曾专门告知朝鲜,要求朝鲜军队提防戒严东江军。
但现在的问题是,他根本不清楚那李适是在虚张声势,还是确有其事。
\"父汗英明,\"坚决的点了点头,皇太极眼神火热:\"咱们此前本就想要让明国天子与毛文龙君臣相疑,继而抹除东江军对我大金的威胁。\"
\"既然这李适有意清君侧,我大金何乐而不为。\"
\"不管这毛文龙会按兵不动,还是第一时间驰援朝鲜国都,势必都会和李适麾下的叛军发生战事。\"
\"这两种战果,均是有利于我大金!\"
\"还请父汗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