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阿兰世征服北境的战争并未过去太久,这片群山中肯定有不少过去的战场。
那日松并不确定北境人是不是和北狄人有同样的风俗。
他毕竟没在这附近看到任何人生活过的痕迹,只有一些战场和残骸。
这片山脉太大了,这可能也是阿兰世人并未设立岗哨的主要原因。
他们根本就看不过来的。
根据西面回来的斥候上报,那日松制定好了第一次袭击的计划,从山谷冲出之后偷袭敌人的补给队,烧掉补给的粮草之后,立刻进入对面的通路之中,快速摆脱敌人。
不过这也只是初步的计划,后面进入西面之后,阿兰世人会不会派兵来追,会不会有其他地方迂回过来围堵,这些那日松都不清楚。
所以,就算明天会有阿兰世的补给队路过,他也同样不会出手的。
那天晚上,那日松再次穿过了死龙谷,进入了对面的山谷之中,来到了斥候口中的那片战场。
这里的确相对平整一些,散落的尸骨零星的覆盖在山丘之上,近距离看,能依稀的看到这些人生前使用的武器。
破败的骨锤和锋利的长刀,还有不少坐骑也死在了这,尸体上的血肉已经没了,只剩下被撕扯的凌乱的外皮,映着清风缓缓飘动。
这地方应该是有狼群光顾过,很多尸骨上都有啃食的痕迹。
那日松翻身下马,拿起了一柄弯刀,仔细的看了看,发现阿兰世人的弯刀制作精良,并不比北狄人的差。
战场上还散落了不少箭矢,北境人用的是长长的骨箭,而阿兰世人,用的都是铁箭。
从这些细节上也能清楚,阿兰世的战斗力绝不是那些北境蛮人能比的。
他们灭掉北境人,应是摧枯拉朽的。
“统帅!”
这时,远处跑过来几个斥候,到了近前之后翻身下马,拱手抱拳道:“前面发现北境人的部落了。”
“我们查验过,里面没有活人,很多人都是死在一块的,像是被处决了。”
“附近有路吗?”那日松皱眉问。
“有,但都是去死龙谷方向的。”那斥候道:“往西边都是山丘,没有发现明显的路。”
听到这话,那日松脑中大概有了判断。
这附近可能曾经生活了不少的北境人,他们都是在死龙谷附近的山谷中栖息,平日离开部族,也都是直接去往死龙谷的。
鉴于这里距离北狄的边境并不远,他们又不经常在北狄草原上看到北境人的身影,从而判断,顺着死龙谷继续往北,恐怕会有大型的群落,甚至是城池。
想到这些,那日松微微皱眉。
许满仓开始的策略就是让他在这附近偷袭敌人的补给线,可如果后方真的有大型城池的话,烧掉多少运出来的粮草都是没用的。
那这次偷袭……
思绪转动,那日松忽的想起了许满仓的话,尽可能的杀伤阿兰世的人,动静弄的越大越好。
是不是……从最开始,王上就知道这后面可能有阿兰世的城,或者是大量敌人聚集。
也就是说,许满仓给的任务看着是偷袭敌人的粮道,但实际上,是尽可能的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让他们花费大量的精力在这群山中搜寻他们。
如此,便能减轻其他方向的压力,也能直接减少阿兰世后方对前线的补给量了。
想通了这些,那日松才长长出了一口气,此时才算明白许满仓真正的战略意图。
如果不是身临其境看到这里的地形,他还真以为自己的目的只是袭击敌人呢。
既然知道了最终目的,那偷袭的方式就要变化了。
许满仓规定了十五天的时间,现在已过去了两日,那现在可能需要重新制定第一次战斗冲锋的方向,如此才能在最后一次突袭的时候,顺势进入东边的群山,逃出生天。
想到这之后,那日松已经做了决定,继而开口道:“回去,传我的令,让所有将士来这里集结,如果明天阿兰世的补给队出现,立刻进攻。”
“是。”
几个斥候得了命令,立刻转头走了。
那日松又去看了之前北境人的那个群落,看到七零八落的毡房和横七竖八的尸首,眉头又不由的皱起。
在这里,他并未发现阿兰世士兵的尸体,不知是被阿兰世人带走了,还是根本就没死人。
那日松不知道北境人的信仰,也不知道北境人和阿兰世之间到底打了多久,但看着群落的样子,也能知道阿兰世人心狠手辣,一旦开战,就不能有任何侥幸。
巡视了周围之后,那日松又让麾下的斥候向西探索,要找到一条能快速撤离的道路,脱离敌人的视线。
这些事,当天晚上就做完了。
那日松的部队晚上又到了这边,突袭的方向转变,所有人都在默默的等着。
那日松将麾下的副将都叫了过来,给他们指明了撤退的路线,并说明开战之后的目标。
他们的目的其实特别简单,这些王庭的精锐之前也经常劫掠乾国人,自知道怎么才能把事情闹大。
这边的撤退路线已经选好了,但那是下次突袭之后才会用到的,之前在东边的路线他早就已经探明了。
以目前掌握的情况,那日松至少可以发动五次袭击,来回穿梭,也都有撤退的路线。
虽说不上绝对不会被敌人发现,但大概率是能逃脱的。
时间慢慢的推进,长夜很快过去了。
那日松骑着战马到了道路尽头,将身形隐在角落中,目光看向蜿蜒且宽阔的死龙谷大路。
阿兰世人的补给队已经两天没有出现了,他们要养活那么多部队,补给的频率一定是很频繁的。
所以他料定今天一定会有敌人出现。
果然,清晨刚过,他就在远处看到了一支缓缓而来的队伍,前面是几个全副武装的阿兰世士兵,身后跟着一辆辆巨鹿拉着的车。
看到这些之后,那日松立刻带人撤离,继而带着所有将士,快速爬上了眼前的丘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