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和乐村还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唯有村口的小路上,隐约传来马蹄声和车轮滚滚的声响。
周煜身着常服,骑在高头大马上,在他身后跟着一辆马车,车辕上坐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正是从特意请来的制笔师傅。
早有眼尖的小童跑去报信,不一会儿,村民们都放下手中活计,三三两两聚拢过来。
\"来了来了!\"住在村口的柱子叔,一边扛着锄头往家中跑,一边同村民们道:\"县尊大人带着制笔师傅来了!\"
闻讯赶来的村民们,如同潮水般从村子的各个角落涌出,热热闹闹地跟在马车后面。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宋芷家门前。
宋芷听到动静,忙带着家人迎了出来。
周煜利落地翻身下马,大步走到宋芷面前,率先开口同她以及身后的村民们介绍道:“这位便是从南面来的制笔师傅,周通周师傅。周师傅在制笔一道上做了三十年,熟悉制笔的各个环节。”
宋芷顺着周煜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来人五十左右年纪,头发虽已花白,但梳理得一丝不苟,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整个人瞧着十分精神。
宋芷和煦笑着同对方问好。
周通立即上前一步,恭敬行礼:\"草民周通,见过乡君。\"
临行前东家再三叮嘱,眼前这位不仅是朝廷敕封的乡君,更是少爷未过门的媳妇,他自然不敢怠慢。
宋芷抬手,“不必多礼。”而后将周通介绍给了宋族长。
宋族长对对方的到来,更是欢喜不已。
他笑的满脸褶子的道:“周师傅一路舟车劳顿,实在辛苦。我特意让人清了一处院子,就在我家旁边,不若我先带您过去休息?”
周通连忙谢过,而后说道:“多谢族长美意,不过我在县城已休息了一日,并不疲乏。”
“不若现在就将人召集起来,咱们今日就开始吧,早一日让乡亲们学会制笔的手艺,也能早一日看到成效。”
宋族长以及一众村民,听到这话,自然欢喜,脸上的笑容愈发真挚,“既如此,那您随我来,往后咱们就在新辟出的院子那教学。”
而后又命人去将乡邻们都唤来,乌央乌央的一群人,簇拥着周师傅往族长家旁边的院子走去。
周师傅被人簇拥着站在院子中央,望着眼前一张张充满期待与好奇的脸庞。
他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乡亲们,俗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制笔啊,首先这工具就缺少不得。”
说着,他弯腰从自己随身的布兜里一样一样地将工具挑出来,摆在身前的桌子上。“刮刀、篦子、丝线.....\"
人群中有人探头,指着一样铁制工具问道:\"周师傅,这个带钩的是做什么用的?\"
周师傅拿起那件工具,\"这叫挑毫刀,专门用来分拣毫毛的。\"
说着又从包袱底部取出一根光滑的细竹管,“这竹干可是制笔的骨架,在挑选时须得选质地坚韧、粗细均匀的。”
介绍完制笔需要用到的工具,周师傅从包袱里拿起一块已经预处理过的皮毛,接着说道:“除了工具,这原材料皮毛的处理也极为关键。”
“这动物皮毛上含有油脂,就像这兔毛,制成笔时需要先在碱水中浸泡一两日。如此一来,后续才好拔毛,选毛。”
“此外,水温也有讲究,不可用过烫的水泡皮毛,免得影响毛质。”
讲解完皮毛的预处理过程,周师傅开始介绍起最关键的一步——选毛。
他拿着兔皮,提高音量,对着在场众人比划道:“乡亲们,都看仔细了!这兔脊背上的这一片毛最为珍贵,毛色乌黑发亮,质地坚韧可以用来做紫毫笔。紫毫笔书写流畅,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说着,他用手指轻轻抚摸着那一片脊背毛,“但想要制成上品紫毫,还需进行重复筛选。得把那些长短不一、粗细不均、有瑕疵的毛都挑出去,只留下最完美的。”
“再看看这一片柔软的腹部皮毛,吸水性好,毛质细腻,可以用来做白毫,兔子身上不同部位,可以用来制作不同的类型的毛笔。”
“而这个挑选的过程非常繁琐,也需要极大的耐心,一只毛笔好不好,这一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你们想要制出的毛笔走的更远,被读书人接受,这一步乃重中之重,希望你们往后可以耐下性子来,认真学习,踏实制笔!”
宋芷站在门外,看着村民们仰着脑袋听的认真,周师傅同样介绍的十分仔细,力求用最简洁朴实的语言,将制作过程中的要点倾囊相授。
宋芷与周煜在门外看了一会儿后,便折身返回了家里。
回去的路上,周煜关切的询问道:“待后续村子里制出笔来,你们可寻好了出路?”
宋芷点点头,“笔本就不占地方,家里来往的客商也多,我寻思着他们也是潜在顾客。”
“还官营铺子,城中的几处笔墨铺子,待村里将笔制出来,届时再带着笔上门,只要质量没问题,价钱又适中,应该不愁卖的。”
周煜肯定的点点头,“确实不愁卖,我特意打探过,咱们祁水县还没有专门制笔的作坊,书铺中的笔大都从外头运来的。”
“且随着造纸在民间的传播,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读书负担,我听下的人说,就连私塾都跟着兴盛起来。”
“不过短短月余时间,城中便增加了三间私塾!”他顿住脚步,侧身看向宋芷,“阿芷,这都是你的功劳!”
“若非你建议,直接将造纸之法公布于众,直接让天下学子受益,哪里有今日的场景。”
宋芷勾唇轻笑,“这是该谢陛下才是!”
其实当初也有自己的私心,现在造纸的材料主要还是以麻类为主,楮皮、构树皮次之,兼顾一些藤皮。
她想将更易寻到的秸秆、竹子也运用起来,她不好暴露自己,更不能得罪既得利益者。
现在这法子就很好,皇帝自己站出来挡在前头,受益的则是万千学子。
科学技术的传播需要知识,而知识的传播需要纸作为载体。
宋芷自觉一人的力量有限,她希望将来有更多人可以学以致用,造福天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