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摆出来这样的态度,有什么用呢?有多大意义呢?
让朝廷上下知道皇帝的决心,明白事情的严重性,让他们自觉主动加强对起义军的围剿力度?
没多大意义吧……而且看这样子,就算是现在明朝朝廷从上到下加强围剿力度,貌似效果也不会很大——战术战略选择错误的话,力度再大也没有多大的用处,相反,甚至力度越大反而可能越朝着反方向狂奔,后果更加严重……
而且,如果皇帝如此高压,态度急切的话,那确实就是很容易因此而陷入圈套和困境之中。
要李世民说,虽然很困难,很不近人情,但是越到这种时候,就越需要冷静理智地对待事情才是。
这不是什么站着说话不腰疼,而是切切实实的正确做法。
【此后,朱由检瞬间加大了对起义军的围剿力度,他命令洪承畴迅速领兵,并且调动洪承畴所统帅的陕西军队出关,联合中原各个省份的官军一同对起义军进行剿杀。】
【最终,这一次部署的结果是,边军、中原省份军队共计七万余人,京城、省份以及内帑的钱粮共计一百多万两作为军饷……而期限,则是限时六个月,荡平所有的农民起义军。】
【嗯,这个兵力和军饷不说,但是这个期限就有点不对啊。】
李世民皱眉:“果然是急了。”
不出他的所料,在祖坟被挖,在皇陵被放火烧毁的情况下,在皇帝态度急切情绪愤怒的情况下,朝廷上下都急了。
这其实算是常见发展,但是这种急切,在如今,就是大忌!
一旦慌乱了,那么各种问题就会接踵而至——而慌乱急切的心态下,问题越多,心态就会越不稳,心态越不稳,问题就会越多……
所以,从一开始,其实明朝这边就不能陷入到这种急切的心态之中来。
急功近利,能有多少好?
更不要说,这还不是随便什么事情,而是关于剿灭起义军额事情。
起义军的诞生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吗?甚至,是几个月的事情吗?不,起义军能够诞生,百姓们心里面的怨恨、各种天灾人祸的累积,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几个月的事情,甚至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
这是长长久久之下诞生的结果。
或者可以说,起义军的诞生就是数年累积之下的后果。
而起义军的发展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吗?是几个月的事情吗?同样不是。
起义军的发展固然迅猛,如同野草见风就长,但是真正壮大、而不是只是在人数上的增长没有战斗力的增长,也绝对不是什么几个月的事情,自然,更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起义军能发展到如今的力量,那同样是数年之功。
从一开始,朝廷的漠视,到中间,朝廷重视了但是却依旧在互相推诿扯皮、各方顾虑重重,再到后来,朝廷不那么扯皮了,却依旧找不到正确方法,还错误估计了起义军的实力……
这就是好几年的时间。
通过多年的累积,数年的发展,才有了现在的起义军。
所以,起义军的剿杀,也绝对不是几个月就能完成的事情——虽然这个时间不能直接和起义军诞生发展的时间画上等号,但是至少,这不是六个月就能完成的事情。
纵然是王超鼎盛时期,譬如明朝开国时期,想要镇压一处决心非常坚决的起义,都或许需要花上几个月的时间……
而现在,明朝早已衰败,起义也早已遍地开花,根本不是一处两处,而同时,起义军的决心更是坚决无比——甚至,他们还在不断壮大。
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能够是六个月就能结束的事情?
如果明朝军队真的因为这个时限问题就胡乱作战,那么,六个月什么成果也不会有……不,或许也不是什么成果也没有,而是,到了六个月之后,会有人完蛋,只不过完蛋的并非是起义军,而是明朝朝廷的这部分军队罢了。
李世民越想,越觉得这也并非什么不可能之事。
可现在皇陵被毁,明朝朝廷上下就已经是这个状态;如果到时候,真的是明朝朝廷的这部分军队遭遇重创,那朝廷上下又将如何?
是因为挫折而冷静下来,还是越发混乱急切?
【起义军这边自然也不是被动挨打,因为朝廷的陕西军队被调动出关,那么起义军就正好反其道而行之,兜兜转转,各路主力又从河南、安徽、山西、湖广等地返回了陕西境内。】
【没错,他们又绕回去了!途中没有遭遇过什么有力的有效的阻截,也不知道朝廷调动的这些军队是怎么调动的,路线是怎么走的,战术是怎么安排的……】
【而这个时候的陕西,并没有因为人口减少而情况略有好转,相反,这些年中,陕西的情况其实是在一路恶化,朝廷说是要安抚百姓,但是实际上也根本没有什么效果,“残破已极,灾荒异常”,就是陕西的现状。】
【因此,等到起义军们回到陕西后,反而有更多的百姓选择加入起义军中,“从贼者如归市”,短短时间内,起义军的人数就飙升到了两百万以上。】
【虽然其中有战斗力的到底有多少不好说,但是总人数确实是达到了这个水准。】
【至于说朝廷军队那边……四月份的时候,洪承畴带着陕西军队抵达了河南汝州,然后,结果就听到了起义军大部已经返回陕西的消息,他也只好又带着自己的军队和部将门拉起队伍,马不停蹄地赶回陕西。】
【同时,他还命令总兵曹文诏从湖广移驻陕西的商洛、兴安地区,从而守住起义军出入河南、湖广两地的主要通道。】
【但是该说不说,以当时起义军的总兵力和士气、战斗力,和洪承畴所部的兵力、士气、战斗力,两者相较,其实洪承畴这边是处于下风的,相对比较势弱。】
【理论上讲,洪承畴还是很有能力的,作为一个比较有军事能力和眼光的人,他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想要这么以弱对强,特别是对手还是一直滑不留手、同时还一直攻城略地的起义军。】
【但是他也没有办法,他再有能力和眼光,也敌不过皇帝的命令啊!】
【既然已经有了六个月的期限限制,那么洪承畴就不可能选择什么以逸待劳、缓缓图之的战术,他只能强行命令自己的部将率军不断追剿起义军。】
【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几乎是可以预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