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春杏倒也知道自家小姐的处事方式,仔细想想,若把小姐一人放在客栈,他们也不放心,于是只点点头。
一碗小菜,一碗清粥,洛水瑶很快便用完了。洗漱过后,她换了身精干些的衣裳便下了楼。恰好看见护卫在门口与衙役不知在交涉什么。
护卫看到她下来,忙迎上来,洛水瑶问:“这是发生了何事?”
护卫言简意赅道:“是秦县令派人过来说要将什么东西交于您,如今已经拉到门口了,我正打算向您通报呢。”
护卫也是方才与衙役碰面,二人没说上几句话,还没问清楚具体是什么东西,就看到了洛水瑶,随即汇报完便退到一旁。洛水瑶朝衙役微微颔首,她对此也颇为好奇,不知秦县令要将什么东西交给自己。
衙役朝她拱手行礼,随后道:“洛小姐您好,我乃百花县衙,衙头。今日奉我家县令之命,特意将大米送来,还找了几个人,帮您一同熬煮米粥。如今人就在外面,不知您可方便出去瞧瞧?”
说着,自称衙头的衙役便侧身做了个手势,示意她出去查看。
洛水瑶跟着衙役走到外面,只见两辆牛车停在那里。其中一辆牛车上堆满了米袋,数量看起来比昨日多了一倍还不止;另一辆牛车旁围着几位妇人,小何姑娘和米粮铺子大婶都在其中,还有个熟人——就是之前心疼自家花田哭喊的大娘,好像是叫王大娘,至于另外两个妇人,她却从未见过。
王翠花正与几位妇人凑在一起低声交谈,一抬眼瞧见洛水瑶出来,立刻热情地迎了上来:“姑娘,你可来了!今日县令派我们几个过来帮衬你。”
她熟络地挨个介绍,“这是小何姑娘,这位是米粮铺子的张大娘,夫家姓张。另外这两位是我妯娌和弟妹,都乐意搭把手。姑娘放心,有啥吩咐尽管说,保准给你办得妥妥当当!”说完,还拍了拍自己壮实的胸脯。
洛水瑶本因昨日王翠花言语间毫无界限而对她颇为不喜,此刻见她这般自来熟的模样,反倒觉得自己先前的计较有些小心眼。一时之间,她不知该如何回应,就那么站在原地望着对方。
好在王翠花粗心大意,完全没察觉到洛水瑶态度与之前有什么不同。她正打算再说些什么,便被张大娘打断。
张大娘啪的一声拍在王翠花肩膀上:“好你个王翠花,倒显着你能耐了啊!洛姑娘昨日同我们一起煮粥,我们早已熟悉得很,还用得着你来介绍?”
张大娘干惯了粗活,力气大得很。
猝不及防之下,王翠花被她拍得一个趔趄,摸着被打痛的肩膀呲牙咧嘴:“你瞧瞧你,还是这么粗暴!我这不也是怕你们不认识,到时候出岔子嘛!”
张大娘翻了个白眼。“你这整天唠叨个没完,也不知道你家男人烦不烦你!”
王翠花一听这话就不乐意了,当即回怼:“你心咋这么坏?见不得我和我家男人好是吧?我就告诉你,我家男人稀罕我着呢!”
二人年纪不小,且早已成家多年,在寻常时言语间就颇为放肆,听着她们这般话语,莫说是几个年轻姑娘了,便是连护卫以及衙役听了这般毫无顾忌的言语,都有些不自在,眼颊隐隐泛起红晕。
张大娘见她说话越来越没分寸,若是平日里倒也罢了,可今日当着这么多年轻人的面,她不由得感到一阵羞赧,连忙打断道:“行了行了!你这张嘴也不知收敛些,再这么由着性子说下去,小心哪天要吃亏!”
王翠花本也不是心无成算的人,行事自有章法,可偏偏这张嘴不受她管束,话未经过脑子便冲口而出。凭着她热情直爽的性子,本应是说媒牵线的好手,哪曾想至今一桩婚事都没说成,反倒成了她心里头解不开的执念,越想办成,越因嘴上没把门的坏事。
此时听张大娘提醒,她丝毫不见恼意,一拍大腿直嚷嚷:“哎呦呦,你瞧我这张嘴!”说着便伸起宽厚的手掌,轻轻往嘴巴上拍了一下,又忙不迭朝洛水瑶作揖赔笑,“对不住了姑娘,大娘这张嘴没个把门的,但没坏心,你可千万别往心里去啊!”
她来之前就盘算着,一定要在洛水瑶跟前好好表现,给这姑娘留个好印象。可如今一时又忘了,想起方才的冒失样,她心里直发怵,就怕洛水瑶介意她口无遮拦,到手的这桩媒事,怕是又要黄了。
洛水瑶倒是看出来了,这王大娘心直口快,没什么心眼,虽然有些冒失,但看起来也没有坏心。再说她本就不是那种为点小事就记恨在心的人,当下轻轻摆了摆手,说:“无事,我并未放在心上,大娘你不必介意。”
王翠花仔细打量她的神色,见她确实没有不悦,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她随即上前,比起先前多了几分拘谨,却仍热情熟络地说道:“姑娘,您还不知道吧?我们是县令大人派来的。县令大人担心您是大家小姐,身娇肉贵,做熬粥这种粗活会伤了肌肤,所以一大早就把我们找来,让我们跟着您。姑娘您尽管吩咐,剩下的活儿都交给大娘,不是大娘吹,你大娘我的手艺可是没得说!”
王大娘说着,面上露出几分得意之色。倒也不是她自夸,像她这般做了一辈子饭的人,虽说烹制稀罕菜品或许比不上大户人家的厨子,但熬粥这种家常活儿,她可是驾轻就熟的一把好手。
当然,她也没忘记自己的目的。话语中满是自豪,话里话外都在向洛水瑶夸赞秦县令的好。
洛水瑶听的分明,虽早知道那位秦县令为人处事面面俱到,但她仍难免诧异。秦县令本就公务繁忙,不仅要处理诸多事务,还亲自带领百姓挖渠修路,妥妥一个大忙人。且昨日只有小何与米粮铺子的大婶帮忙熬煮粥,确实颇为费力,想来这些秦县令都瞧在了眼里。许正因为如此,对方才亲自过来帮忙,可她怎么也没想到,对方竟连这样的小事都记挂于心,而且还将人派来得这般早。
这般为民着想、处事面面俱到之人,莫说百花县的百姓,就连她也对秦县令好感倍增。她本打算即刻出门购置米粮,可更令她发愁的是,自己与百花县众人并不相熟,正忧愁该如何寻几个人帮忙。却没想到秦县令竟已派人将此事妥善解决,着实让她省心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