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别掏了,坐下吃饭,咱们家不用买东西,淮茹今天不是去了刘家庄?她就是代表咱家去的。”贾张氏在桌子底下踩了贾东旭一脚。
“哦,对对对!瞧我这记性!前几天淮茹和我说过,我把这茬给忘了。”贾东旭拍着额头说道,拙劣的演技被易中海尽收眼底。
“那行,我去隔壁毕家转转。”喜怒不形于色的易中海没多说什么,也没点破,这次过来主要是一个试探,看看徒弟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自己,这一试探,里面果然有事。
他对刘年氏羡慕的紧,听媳妇说贾张氏下午可是买了不少东西,要是贾东旭以后也能这样对自己就好了。
看到易中海走出去,贾张氏说道:“和他说那么多做什么,我可没听平安说过大寿的事,估计是忽悠院里人的。在说哪怕就是真的,淮茹不是买东西去了嘛。”
“我师父问,我能不说么,行了,你喂棒梗吃饭。”贾东旭知道他娘不太喜自己的师父,不想在让她叨叨下去,连忙转移了话题。
....
刘家庄。
“康大爷、大柱哥、二柱哥你们来了。”刘平安站在大门口一边散着烟一边热情的招呼着。
众人一起进了院,秦淮茹听到说话声,赶紧从厨房出来又一一打招呼。
刘方圆看着凳子上的烟、酒、点心,吹胡子瞪眼道:“老康,咱们可说好了,给我买的这些东西,怎么带过来的在怎么带回去。”
秦世康笑呵呵道:“那是大妮买来孝顺你的,我可做不了主。”
“你可拉倒吧,我还不知道你?老泥鳅一个。必须带走,不然传出去,我这个村长还做不做了?”
看到两个老头子打嘴炮,秦元沧站出来打圆场,说了个折中的办法:“老爷子,东西不可能带回去的,要不咱们今晚就把这些酒喝掉它,这样别人就不能说出什么来了。”
“老刘,我看就按二柱子说的办。”秦世康大手一挥道。
刘方圆点了点头:“行吧,反正这丫头买的东西,最后进了你们秦家村人的肚子。走,都进屋说话,平安你去倒茶。”
“都进屋,早吃早结束,不然又要赶夜路了。”秦世康也没客气。
“就这几步路,你们爬也爬回去了,今晚必须吃好喝好。实在不行,村部有大通铺。”刘方圆笑呵呵道。
一群人走进堂屋,参观起来,和刘平安四合院的布局差不多,北墙上是老人家的画像,下面是条案、八仙桌,旁边是立柜和太师椅,靠东西墙是木制沙发和圈椅。
“正华,你家我还是第一次来,真不错,特别是这些家具。”秦世康夸赞道。
“我们村的房型都一样,进深8米左右,堂屋大概三十来个平方,家具都是我家老大闲着没事自己打的。”刘正华给众人搬着椅子介绍道。
“正华,你们家这些房子的建筑面积加起来怎么着也得一二百平吧。”秦元良眼中充满说不出的羡慕。
“差不多吧,三间北房加四间偏屋总共149平方。”至于为什么149平方,刘正华也不知道,反正是老头子们规定的。
“妈的,便宜蒋大头那狗东西了,老刘,你也不早说,我们秦家可是有好几个闺女到出嫁的年纪了。”秦世康打断两人说话,嫉妒的骂了一句。
刘方圆对秦家村众人招呼道:“现在说什么都晚了,都坐。正华,你去拉桌子,平安,看看凉菜好了没,好了的话就赶紧端上来。”
“好嘞!”刘平安忙的跟狗一样,刚倒完茶又去厨房端凉菜。
不一会,刘平安和秦淮茹端着菜就来了,四凉四炒,花生米、松花蛋、蒜泥黄瓜、糖拌番茄、炒鸡蛋、芹菜肉丝......样式虽少但量很大,都是满满一大盘。
其中松花蛋自古有之,明朝《竹屿山房杂部》中就有记载,到了清中叶时期,冀省通县张辛庄村有一位姓程的人家,将原先的用草灰滚制的方法改用“料汤浸制法”,松花蛋的又一别称“京彩”由此而来。
刘平安又从里屋拿出五瓶二锅头,加上秦淮茹带来的两瓶莲花白,七瓶酒十个汉子应该是够了。
“平安,来坐我跟前。”秦世康坐在最上首的刘方圆旁边,招着手喊道。
刘平安笑嘻嘻的拒绝道:“你们这些老头子吃吧,我一小青年就不跟着掺和了。”
“不用管他,他还有事。”刘正华替儿子开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