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婉清跪在祠堂冰冷的青石板上,膝盖早已失去知觉。
烛火摇曳,映照在列祖列宗的牌位上,那些陌生的名字仿佛都在无声地谴责她的叛逆。
祠堂外,更漏声远远传来,已是三更时分。
\"小姐,您吃点东西吧。\"
丫鬟翠儿从门缝里塞进一个油纸包,声音压得极低,\"老夫人睡下了,我偷偷拿了些点心。\"
吴婉清接过油纸包,却没有打开。
\"翠儿,外面可有消息?皇上真的要开女子科举吗?\"
\"嘘——\"翠儿紧张地四下张望,\"今早市集上都在传呢,说皇上三日后就要下诏。老夫人气得摔了一套茶具,说吴家绝不允许这等伤风败俗之事。\"
吴婉清的手指紧紧攥住油纸包,点心被捏得变了形。
她抬头望向祠堂正中的\"忠孝节义\"匾额,那是曾祖父留下的墨宝。
\"忠孝...忠孝...\"她喃喃自语,\"我若能为国效力,岂不是大忠?我若光耀门楣,岂不是大孝?\"
她从袖中取出偷偷藏起的笔墨,就着微弱的烛光,在祠堂的蒲团上铺开一张纸。
墨汁在砚台中渐渐化开,如同她心中翻腾的思绪。
\"《女子科举论》...\"
她提笔写下标题,笔锋刚劲有力,丝毫不像出自闺阁女子之手。
同时,皇宫深处的御书房灯火通明。
张无忌面前摊开的是各地送来的密报,每一份都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
\"陛下,苏州、杭州、成都等地已出现反对女子科举的揭帖。\"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单膝跪地,\"更有甚者,有人散布谣言,说北方大旱是因此事触怒上天所致。\"
王月敏端来一碗参汤,轻轻放在案头。
\"无忌哥哥,先歇息片刻吧。\"
张无忌摇摇头,手指敲击着桌面。
\"敏敏,你看这些反对之声,表面上是维护纲常,实则...\"
他冷笑一声,\"不过是怕女子入仕分了他们的权柄罢了。\"
\"刘伯温今日递了告病的折子。\"
王月敏忧心忡忡,\"他身为内阁首辅,此时称病不出,分明是...\"
\"是在向我示威。\"张无忌接过话头,眼中闪过一丝锐利,\"他以为没有他的支持,新政就推行不下去。可惜,他错看了我张无忌。\"
他忽然起身,走到窗前。夜空中乌云密布,不见星月。\"风雨欲来啊...\"他轻声叹道。
三日后,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皇城正门的告示牌前已围满了百姓。
黄绢诏书在晨风中微微飘动,上面盖着鲜红的玉玺大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即日起,准许女子参加科举考试,择优录用...\"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骚动。一个书生模样的人高声喊道:\"荒唐!女子无才便是德,怎能与男子同场应试?\"
\"就是!\"旁边立刻有人附和,\"自祖龙皇帝一统天下,从未有此先例!\"
但也有不同的声音响起。\"我家闺女读书比小子还强,若能考取功名,岂不是光宗耀祖?\"一位老者捋须道。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很快飞遍京城每个角落。
吴家祠堂外,林月华——吴婉清的表姐,匆匆走来。
她左右张望,见无人注意,迅速从怀中掏出一本书,从门缝塞了进去。
\"婉清,皇上今日已下诏准许女子科举!这是我从市集上买的《科举备考纲要》,你快看看!\"
吴婉清接过书,手指微微发抖。她翻开扉页,只见上面题着\"巾帼不让须眉\"六个大字,墨迹犹新。
\"月华姐,这是...\"
\"嘘,别声张。\"林月华压低声音,\"我夫君在礼部当差,偷偷抄录的。七日后就是县试,你一定要想办法参加!\"
吴婉清将书紧紧贴在胸前,泪水模糊了视线。
她转身对着祖宗牌位深深一拜:\"列祖列宗在上,不孝女婉清今日立誓,定要考取功名,证明女子亦能治国平天下!\"
同一天,刘伯温府邸的后花园中,几位朝中重臣正在假山后的凉亭密谈。
\"诏书已下,木已成舟。\"
赵德言咬牙切齿,\"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看着那些贱婢登堂入室?\"
刘伯温慢条斯理地品着茶:\"急什么?科举考试可不是儿戏。县试、乡试、会试、殿试,哪一关不能做手脚?\"
\"刘公的意思是...\"周德威眼睛一亮。
\"县试那日,考场会意外走水。\"
刘伯温放下茶盏,声音冰冷,\"当然,不会真的伤人性命,只是制造些混乱罢了。那些娇生惯养的闺秀,见到火光必然尖叫逃窜,场面一定...很有趣。\"
众人相视而笑,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混乱的一幕。
时间飞逝,转眼到了县试前夜。
吴老夫人终于将吴婉清放出祠堂,却不是因为心软,而是接到了宫中传来的消息——皇后明日将亲临县试考场,以示对女子科举的支持。
\"你给我听好了,\"吴老夫人用拐杖重重敲击地面,\"明日你去考场,只准看,不准考!若敢违背,从此逐出家门!\"
吴婉清低头称是,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回到闺房,她立刻取出林月华偷偷送来的男子衣衫,这是她连日来暗中改制的。
\"小姐,您真要...\"翠儿吓得脸色发白。
\"我苦读诗书十余载,等的就是这一天。\"
吴婉清将长发束起,戴上儒巾,镜中顿时出现一个清秀少年。
\"明日我以吴文清之名应试,纵使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
次日黎明,京城县试考场外人头攒动。
除了寻常考生,更有数十名女子或独自前来,或在家人陪伴下忐忑等待。
她们中有的是书香门第的才女,有的是商贾之家的聪慧女儿,甚至还有几位身着劲装的将门之后。
吴婉清混在人群中,心跳如鼓。
忽然,一阵骚动从远处传来。
\"皇后娘娘驾到!\"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道路。
王月敏身着常服,在宫女侍卫的簇拥下缓步而来。
她面带微笑,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女子,最后停在考场大门上方的匾额——\"为国求贤\"四个大字在朝阳下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