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大雪封天,积雪让道路变得模糊,茫茫白雪会让人迷失方向,除了一些山脉可以辨别方向,其余的只能靠运送人员的自行判断。”林北位居于龙椅之上,望着满朝文武说出了这一句话。
只有真正掌握了权力之后,林北才深刻地认识到什么叫做“皇权不下乡”。如果不是他亲自建立起了锦衣卫、东厂和西厂这些机构,恐怕他会完全被底下的人蒙在鼓里,对实际情况一无所知。
作为一名领导者,林北原本期望他的下属们能够如实汇报情况,无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然而,他却惊讶地发现,报喜不报忧已经成为了一种隐性的规则。尽管目前太平天国的这种思想还处于萌芽阶段,但林北深知,如果不及时加以遏制,它将会像野草一样蔓延开来,最终对国家造成严重的危害。
面对那些在他面前支支吾吾、言辞闪烁的大臣们,林北的心中愈发感到一阵寒意。这些人在国家刚刚开始稳定下来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安于现状,享受起所谓的“胜利果实”。然而,他们似乎忘记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大汉尚未完全统一,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去克服。
这些大臣们不思进取,不考虑如何建设国家,反而只想着如何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林北不禁感叹,这样的心态和行为,又怎能带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天下刚刚实现和平,人们就开始陷入内卷,贪图安逸。经历了漫长的打天下岁月,如今终于迎来了和平,大家都觉得应该好好享受一下。这便是当前朝堂上大臣们的真实写照,除了少数仍在驻守边境的将领外,大多数人都逐渐变得贪图享乐起来。
林北对这种现象深感困惑,天下尚未完全统一,这些人怎么能如此安于现状呢?他提出的问题,在朝堂上却无人回应,这让他感到有些无奈。不过,林北也能够理解,毕竟眼前这些大臣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而且很多人都是行伍出身,他们只懂得打仗和耕田,对于其他事情几乎一无所知。
正当林北准备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时,李儒突然站了出来,走到了朝堂的中央线上,表示有话要说。林北见状,淡淡地说道:“李爱卿,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吧,看看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李儒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回答道:“陛下,依微臣之见,我们可以在沿途的道路上设立大型站点,并安排众多的阉奴在那里站岗。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强对道路的管控,还能确保过往行人的安全。”
寒冷刺骨的天气,站岗对于阉奴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考验。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估计那些站岗的阉奴能够存活下来的寥寥无几。李儒的计策看似轻松随意,但林北却早已洞悉其中的本质。
就在此时,贾诩默默地站在了中央线上,准备向林北启奏。林北的眉毛微微一挑,他心里很清楚,这两位毒士虽然是自己的智囊,但他们的建议往往都是建立在牺牲他人生命的基础之上。
林北示意贾诩说话,贾诩这才缓缓开口道:“启禀陛下,李儒的建议固然不错,但若是因此而导致阉奴被冻死,那又该如何是好呢?依微臣之见,应当让那些阉奴动起来,每隔一段时间就让他们去铲雪、清理路面,如此一来,既能让他们活动身体,不至于被冻死,又能保持道路的畅通无阻。”
贾诩的这个建议,简直就是后世那些所谓的“人民企业家”们最爱做的事情。这些人总是见不得手下的员工有丝毫的懈怠,非得给他们找点事情做,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管理有方。
林北听完两人的奏报后,缓缓地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然后,他环顾了一下四周,看着其他大臣们,开口问道:“其余爱卿,对此可有什么好的计策吗?”
然而,令林北失望的是,其他大臣们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和建议。他们只是一味地附和着李儒和贾诩二人的提议,认为这两人的建议已经非常完美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林北感到有些无奈。
他心里暗自叹息,这些大臣们虽然在处理一些日常政务时还算得力,但要他们想出一些创新性的计策,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毕竟,他们大多数人都是些莽夫,缺乏足够的智谋和策略思维。
不过,林北并没有完全放弃。他仔细思考了一下李儒和贾诩的建议,觉得其中还是有一些可取之处的。于是,他决定综合一下两人的意见,做出一个最终的决策。
林北清了清嗓子,郑重地宣布道:“传朕旨意,从并州到幽州以及平州的道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就要建立驿站和大型的据点。这些驿站和据点的主要作用是安置那些阉奴,同时也方便过往的行人休息和补给。此外,阉奴们要每隔一个小时在官道上进行清扫,保持道路的整洁。而各个据点则要点燃篝火取暖,这样不仅可以让阉奴们在寒冷的天气里不至于受冻,还能让黑色的烟雾向上飘扬,形成醒目的标志,让人们远远地就能看到。”
实际上,林北内心深处对发明蒸汽火车充满了强烈的渴望,但他对于蒸汽火车的原理以及具体的制作方法却是一无所知。他仅仅对铁轨和蒸汽火车的外观有所了解,至于蒸汽机的内部结构和制作工艺,他简直就是一窍不通。
更糟糕的是,他唯一知道的关于火车的知识就是内燃机的存在,以及蒸汽火车是由铁制成的。而对于铁轨的制作过程,他也只是略知一二——知道铁轨是通过将铁压在木头和石头上制成的。
然而,作为一个现代人,谁会有闲情逸致跳下火车站台去仔细观察铁轨的材质?更不用说去探究那木头和铺在地上的石头究竟是什么材质了。因此,林北对于这些关键信息的了解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