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话锋一转,直接切入核心:“苏相方才所言,皆是利好消息,然诸位爱卿可知,朕与朝廷,为何要如此大张旗鼓,发动民间?”。
殿内安静下来,众臣目光聚焦于皇帝身上。虽然各有猜测,但都等待着最高决策者的明示。
秦思源缓缓站起,走到悬挂的巨大北境地图前,手指划过那广袤却标注着无数“残破”、“荒芜”、“人口锐减”符号的区域,声音变得凝重:“北方大地,自天启末年以来,天灾人祸不断,战乱频仍,尤其是李闯、张献忠等流寇肆虐,以及我大军与联军对峙以来,更是饱经蹂躏”。
“据政务院统计司最新估算,北直隶、河南、山东、陕西等地,人口较之万历盛世,已十不存三四!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绝非虚言!”。
他的手指重重敲在地图上:“北伐,不仅仅是要消灭眼前的敌人,更是要收复这片满目疮痍的河山,要让我大夏的政令、教化、生机,重新覆盖这片土地!”。
“然而,地无人不兴,业无人不旺!北方残破至此,首要便是‘填人’!需要大量的、认同我大夏理念、愿意在这片土地上重新扎根的百姓,去开垦荒芜的田地,去重建毁弃的家园,去恢复中断的工商,去构成我大夏稳固统治的基石!”。
首相苏明哲眼中闪过光芒,接口道:“陛下圣明!南方虽经战乱,但恢复迅速,如今已是鱼米之乡,生活渐趋安定”。
“若无足够动力,寻常百姓岂肯轻易离乡背井,前往那百废待兴、甚至危机尚未完全解除的北方?”。
“此次舆论动员,正是要塑造‘北伐救民’、‘北上拓荒’的大义名分,激发百姓的同理心、责任感,乃至对北方‘无主’土地的渴望!”。
雷虎也恍然大悟,抚掌道:“妙啊!让百姓自愿前往,远比强行迁徙效率更高,隐患更少!通过宣传北方的苦难,激起他们的义愤和同情;通过描绘北伐成功后北方重建的蓝图,给予他们希望和机遇”。
“再配合朝廷即将颁布的《北迁安置令》——给予土地、减免赋税、提供农具种子、甚至给予‘北迁功臣’的名分,这足以打动无数家中田亩不足、或渴望建功立业的青壮和家庭!”。
“正是此理!”,秦思源肯定道,“舆论先行,政策随后。要让南方的百姓觉得,去北方不是受苦,而是去开拓,去拯救,去共享北伐胜利的红利!”。
“这是一场关乎国运的人口迁移,必须依靠民心的自发力量,辅以朝廷的引导和保障,方能成功,强制的律法,只能作为底线,而不能作为推动的主力”。
殿内众臣纷纷点头,心中对大夏朝廷这番环环相扣、深谋远虑的布局,感到由衷的钦佩。
这已远超一般军事征服的范畴,而是着眼于更长远的国家重建与社会整合。
重大战略方向已然明确,具体细节自有相关部门去完善。
会议接近尾声,秦思源神色肃穆,朗声道:“北伐决战在即,朕明日便亲率大军北上,此一去,关乎国运,非短时可归。朕离京期间,国之政务,悉由首相苏明哲主持政务院会议决断,军务由雷将军会同军部众将依既定方略执行,望诸位爱卿,精诚团结,恪尽职守,替朕守好这大夏根基!”。
“臣等谨遵圣谕!必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群臣齐声应诺,声震殿宇。
皇帝将整个国家的日常治理权完全交给文官系统和军事委员会,这份信任,让在场众人既感责任重大,又觉心头温热。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会议即将结束之时,首相苏明哲却再次站起,他脸上带着一丝犹豫,但最终还是躬身开口:“陛下,北伐乃倾国之战,陛下御驾亲征,振奋军心,自是应当”。
“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京师亦需有象征性的主心骨,臣冒昧建言,陛下离京期间,是否可命大皇子殿下监国?”。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了几分,所有目光都投向了苏明哲,然后又小心翼翼地看向御座上的皇帝。
大皇子秦承业,年方五岁,聪慧伶俐,深得陛下喜爱。
按历代王朝旧制,君主远行或年幼,设太子监国或任命重臣辅政,乃是常例。
这既是稳定人心的象征,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未来的某种安排和试探。
不少大臣心中暗自点头,觉得苏相此言老成谋国。
即便大皇子年幼,只是象征性地每日在偏殿坐一坐,由重臣辅佐处理一些礼仪性事务,也代表了皇权的延续和稳定。
然而,秦思源的反应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没有丝毫犹豫,甚至脸上没有任何波澜,只是平静地摇了摇头,目光扫过苏明哲和众臣,声音清晰而坚定:“苏相爱卿及诸位的心意,朕明白,但监国之议,不必再提”。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种超越时代的信任与魄力:“朕相信,大夏的根基,不在于一个五岁孩童坐在殿上象征性的监国,而在于在座诸位,在于我们共同建立的这套行之有效的政务院与军部协同运作的制度!”。
“朕将此万里江山,托付给的是你们这些肱骨之臣,是这套崭新的制度,而非朕一人的血脉子嗣!”。
这番话,如同洪钟大吕,震撼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自古以来,哪个皇帝敢如此完全地将权力下放给臣子?
哪个皇帝不担心自己离京后,大权旁落?可夏皇就这么做了,如此坦然,如此坚定!
这不是虚伪的试探,而是发自内心的信任!信任他亲手选拔的官员,信任他参与构建的制度!
苏明哲眼眶瞬间湿润,他深深俯首,声音带着哽咽:“陛下陛下信重如此,臣等唯有肝脑涂地,以报天恩!”。
“臣等誓死效忠!定不负陛下信任!”,群臣无不激动躬身,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充满了整个谨身殿。
这一刻,什么权谋算计,什么派系之争,在皇帝这如山如岳的信任面前,都显得渺小不堪。他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与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