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城头,残阳如血照亮了半边天空。
曹操披着一件褪色的红袍,站在城楼上眺望远方。他的铠甲上还留着几道新鲜的刀痕,那是三天前那场惨败留下的印记。风吹起他斑白的鬓角,露出那张因连日征战而显得格外憔悴的面容。
\"主公,风大了。\"许褚捧着一条厚实的披风走来,却被曹操抬手制止。
\"让孤再站一会儿。\"曹操的声音沙哑而低沉,\"看看这片我们即将失去的土地。\"
城下,一队队伤兵正缓慢地挪进城门。有的拄着木棍,有的相互搀扶,更多人则躺在简陋的担架上,发出痛苦的呻吟。城门口堆积如山的尸体正在被民夫搬运,空气中弥漫着腐臭和血腥混合的气味。
\"统计出来了吗?\"曹操没有回头,问站在身后的荀彧。
\"回主公,收拢残兵三万三千余人,其中能战者不足三万,加上调回来的兖州与濮阳所有的郡兵,此时兵力恢复到六万余人了!。\"荀彧的声音平静中带着沉重,\"粮草仅够一月之用,箭矢损耗七成,战马......\"
\"够了。\"曹操抬手打断,转身时眼中闪过一丝疲惫,\"此战咱们损失近三十万兵马啊!可恨啊!不能再坐以待毙了,立刻召集众将议事。\"
半个时辰后,濮阳府衙内灯火通明。曹操坐在主位,两侧分坐着荀彧、程昱、夏侯渊、曹仁等文武重臣。气氛凝重得几乎令人窒息。
\"诸位,\"曹操环视众人,声音低沉,\"兖州之战,我军大败。张固小儿趁势进逼,已连下三城,很快就要逼近濮阳。今日召集诸位,就是要议一议,是战是退。\"
曹仁第一个站起来,抱拳道:\"主公,末将愿领一军死守濮阳!张固虽胜,却也伤亡惨重,未必敢立刻来攻。\"
夏侯渊冷哼一声:\"子孝此言差矣!张固新胜,士气正旺,我军残兵如何抵挡?不如暂退河北,重整旗鼓。\"
\"妙才此言,是要主公放弃兖州基业吗?\"程昱突然开口,声音尖锐,\"兖州乃中原腹地,若失此地,我军将困守河北一隅,再无争霸天下之可能!\"
荀彧轻咳一声,打破了堂内的沉寂,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在这静谧的氛围中却显得格外清晰。
荀彧缓缓说道:“仲德所言不无道理。然而,我军刚刚经历了一场惨败,士气已然低落至谷底。若此时强行死守,恐怕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啊。”
曹操的目光如鹰隼一般锐利,紧紧地盯着荀彧,似乎想要从他的脸上看出一丝端倪。曹操沉默片刻,然后才追问道:“不如怎样?”
荀彧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继续说道:“依我之见,不如将主力部队撤往河北,留下一支精锐之师镇守濮阳这一重要关隘。这样一来,既能保存我军的有生力量,又可确保濮阳不失。待时机成熟,我们再图谋南下,亦未为迟也。”
曹操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案几,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他的眉头紧紧地皱起,显然正在深思熟虑荀彧的提议。
堂内的气氛异常凝重,众人皆屏息凝神,不敢发出一丝声响,唯有火盆中木炭偶尔发出的噼啪声,在这寂静的环境中显得格外突兀。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一名侍卫匆匆闯入大堂,单膝跪地,高声禀报:“报——!邺城急报!”
曹操面色凝重地接过竹简,迅速扫过上面的文字,他的脸色也随着阅读的深入而逐渐变得阴沉起来。看完之后,他一言不发,将竹简递给了荀彧,似乎在等待荀彧的看法。
荀彧接过竹简,仔细阅读起来。他的眉头微微皱起,显然对竹简上的内容感到有些意外和担忧。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看着曹操说道:“辽东公孙度集结兵马于辽西,看起来似乎有什么异常的举动。”
程昱听到荀彧的话,突然猛地站了起来,满脸怒容地喊道:“什么?公孙度这个老贼,难道他想趁着我们刚刚战败,来个趁火打劫吗?”他的声音在堂内回荡,引起了一阵骚动。
堂内的众人顿时议论纷纷,对公孙度的举动表示惊讶和愤慨。曹操见状,抬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然后转向荀彧,问道:“文若,你对此有何看法和意见?”
荀彧略微沉思了一下,然后缓缓说道:“公孙度在辽东盘踞多年,一直都比较安分守己。这次他突然调集兵马,确实有些不同寻常。我想其中恐怕有什么隐情。”
程昱不以为然地冷笑一声,反驳道:“还能有什么隐情?他分明就是看到我们军队新败,想要趁机捞点好处!主公,我建议我们应该先发制人,派遣一支军队北上,以防备公孙度的进攻。甚至可以直接灭了公孙度!”
夏侯渊摇头:\"我军兵力捉襟见肘,哪还有余力防备辽东?\"
争论再起,曹操却陷入了沉思。公孙度此举太过巧合,恰在他新败之时。难道......
\"报——!\"又一名侍卫冲入,\"探马来报,张固派鲁肃出使辽东!\"
这一消息如同惊雷,震得堂内众人一时失语。曹操眼中寒光一闪,猛地拍案而起:\"好个张固!竟想联合公孙度夹击于我!\"
荀彧却摇头:\"主公,此事恐有诈。张固若真与公孙度结盟,何必大张旗鼓派使者?此乃反间之计,欲使我军分兵防备辽东,减弱正面抵抗。\"
程昱反驳:\"文若太过谨慎!公孙度狼子野心,不可不防!\"
曹操来回踱步,内心天人交战。荀彧所言有理,但程昱的担忧也不无道理。若真是张固的反间计,他分兵防备辽东正中下怀;但若公孙度真有异心,河北危矣!
\"主公。\"一个低沉的声音从角落传来。众人回头,发现是一直沉默的司马懿。
\"仲达有何高见?\"曹操目光炯炯地看向这位年轻谋士。
司马懿缓步上前,拱手道:\"属下以为,文若先生与仲德先生所言皆有道理。不如......双管齐下。\"
\"哦?\"曹操来了兴趣,\"详细说来。\"
司马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主力按文若先生之策,撤往河北休整;同时派一员上将加强幽州防御,但不主动挑衅公孙度。另派细作潜入辽东,查明真相。\"
曹操沉吟良久,突然大笑:\"好一个双管齐下!仲达之谋,正合孤意!\"
他转向众将,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威严:\"传令:夏侯渊率三万精兵即刻北上,加强幽州防御;曹仁领三万兵马留守濮阳,牵制张固;其余人马随孤撤回邺城!\"
众将齐声应诺。曹操又看向荀彧:\"文若,派往辽东的细作,由你亲自挑选。\"
荀彧躬身:\"诺。\"
会议散去,曹操独留司马懿。烛光下,这位年轻的谋士面容沉静,眼中却闪烁着令人捉摸不透的光芒。
\"仲达,\"曹操直视司马懿双眼,\"孤有一密令予你。\"
司马懿微微躬身:\"主公请讲。\"
\"你亲自去一趟辽东。\"曹操压低声音,\"查明公孙度真实动向。若他真有异心......\"
司马懿会意:\"属下明白。\"
当夜,濮阳城内暗流涌动。曹军开始秘密准备撤退,而关于公孙度可能叛变的消息,也在军中悄悄流传。
三日后,曹操主力悄然北撤。临行前,他站在濮阳城头,望着这座曾经属于他的城池,眼中满是不甘。
\"主公,该启程了。\"许褚在一旁提醒。
曹操长叹一声:\"兖州啊兖州,孤还会回来的。\"
就在此时,一匹快马飞奔而来,马背上的斥候满身尘土:\"报——!张固大军已至百里外,前锋明日可达濮阳!另有探报,公孙度已派其子公孙康率军进驻右北平!\"
曹操脸色一变,随即冷笑:\"果然如此!传令加快行军,务必在张固合围前渡过黄河!\"
队伍加速向北移动。马车内,曹操闭目沉思。公孙度进驻右北平,这是要趁火打劫还是另有所图?张固的使者到底与公孙度达成了什么协议?
\"文若,\"曹操突然开口,\"你说公孙度会真的与张固联手吗?\"
同车的荀彧沉吟道:\"公孙度老谋深算,不会轻易押注。属下猜测,他可能是在观望,待价而沽。\"
曹操冷笑:\"那孤就给他一个无法拒绝的价格。传令,到邺城后,立即准备厚礼,派使者前往辽东!\"
荀彧欲言又止,最终只是无奈的轻轻点头。
队伍继续向北,夜色渐深。曹操望着窗外闪烁的星光,心中思绪万千。这一退,不知何时才能重返中原。而更令他忧心的是,那个关于公孙度的流言,究竟几分真,几分假?
与此同时,一匹快马悄然离开大队,向东疾驰而去。马背上的司马懿裹紧斗篷,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这场关乎天下大势的暗流,正随着各方势力的博弈而愈演愈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