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酒气弥漫,鱼幼薇四仰八叉地躺在地上,一副十足的醉鬼样。一个酒壶骨碌碌地滚过来,段书瑞赶忙伸腿截住,拿起来一看,才发现壶底空了。
“你是不是喝醉啦?”段书瑞一把将人捞起来,靠在自己肩膀上。他一边揉搓着她的脸蛋,一边尝试唤醒她:“小醉猫!快醒醒!”
鱼幼薇不满的哼唧两声,一阵熟悉的檀香钻入鼻孔,她努力将眼睛睁开一条缝,理直气壮道:“谁说我醉了!我才没醉……”
听听,话都说不清楚了,还在狡辩!
段书瑞本以为她舍不得自己离开,这才借酒消愁,谁知怀里的人嘟囔道:“你不要自作多情,我喝酒纯粹是为了找灵感……”
敢情她是为了效仿李太白,想要先喝个酩酊大醉,这样才能诗兴大发!
“那你找到灵感了吗?”段书瑞半是好气半是好笑地看着她。
“唔……作诗的灵感没找到……”鱼幼薇靠在他肩上,指了指桌上的醒酒茶,示意他给自己倒一杯。一杯热茶下肚,她终于恢复些许意识。
“但是我找到了别的东西!”鱼幼薇从他怀里挣脱出来,胡乱在桌上翻找了一会儿,递给他一张黄纸。
“这是……”他接过来后仔细看了好几遍,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这是一份房契,按理来说不应该出现在她手上,可纸上的官印是如此鲜红,由不得他不信。
他凝眉沉思片刻,目光骤然变得清明:这是一份好东西啊!
他捧起她的脸,在她脸上“吧唧”亲了一口,“薇薇,你做的很好!这份重要的文件就交给你保存了!”
“这份房契如果运用得当的话,说不定能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
临行的前一天,段书瑞正在和鱼幼薇说话,就听见门外一片嘈杂声,新管家何进叫道:“主家,少尹大人到了!”
“少尹?他来做什么?”段书瑞体己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心情很是不爽。
“他说给您带来两个家丁,洛阳县令、县尉也一同来了!”
少尹作为府尹的副职,协助府尹处理政务。当府尹因事不能履职时,少尹可代行其职。眼下崔彦昭还没回洛阳,于少尹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一把手,段书瑞自然不能怠慢他。
“见过少尹大人。”
“修竹客气了,你千里迢迢地从长安赶来,是我招待不周了,哈哈!”于少尹将他扶起来,面上笑吟吟的,仿佛前几日冷落了段书瑞的不是他一般。
他背后的罗县令和王明都是一脸见鬼的神情,心里都在腹诽他们这位少尹。
你之前还骂人家是“倒霉蛋”呢,现在又叫别人“修竹”,横竖好话坏话都让你一个人说完了呗!
“于大人,下官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以后还要依仗于大人啊。”
“哎,你既然来了咱们这儿,那肯定不能委屈了你!”于少尹说道,“我与彦昭兄是同年,修竹在京中与彦昭兄相熟,不是吗?”
原来,段书瑞前脚刚到,崔彦昭的信也跟着来了,字里行间都充满敲打之意,勒令一众官员好好接待段书瑞。
于少尹刚开始还有些忿忿不平,后面也就释怀了。
他是自知县一职一步步爬上来的,而段书瑞走的是翰林官路线,那可是妥妥的清官!都说京官升官慢,段书瑞年纪轻轻,官职却只比他低一品,含金量可想而知。
想到这里,于少尹的目光缓缓下移,落在他腰间的银鱼袋上。他隐隐察觉到,圣人肯定不会让这小子一直治河,时机一到,定然会召他回长安。
他能想到的,段书瑞怎么会想不到?他和几位官员客套了一番,委婉拒绝了吃饭的邀请,将几人送了出去。
下午,于少尹派人送来了礼物,段书瑞收下后,嘱咐穿杨上门回礼——这可是他在古玩市场买到的砚台,价值不菲。
毕竟还要在洛阳待上许久,面子功夫一定要做足。
一男一女两个家丁,都是河南本地人,会说一口地道的河南方言,买菜时带出去,还可以帮忙杀价。
段书瑞走后,鱼幼薇也没闲着,她一边写稿,一边开始指导“复仇”计划。
睿宗执政时期,为防民间冤案不达圣听,特地在东朝堂外设了个登闻鼓。凡百姓有冤,可上京至承天门外击鼓鸣冤,由中央朝廷直接受理。
她已经想通了,当年的事她也责无旁贷,如果段书瑞一直被困在洛阳的话,她就带着证据回去,击鼓鸣冤,祈求圣人做主,严惩张庭父子俩!
她要让所有人看到,她不是什么娇滴滴的玫瑰,而是一朵带刺的蔷薇!
在此之前,她需要攒够足够的路费,还要有足够的知名度……
想到这里,她望向院子里正在劈柴的穿杨,“穿杨,你明天陪我去一趟洛阳书局。”
洛阳书局是洛阳最大的书局,门口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鱼幼薇头戴帷帽,但那窈窕的身姿,旁人一看便知晓她是女子。在一堆男子中,她的存在醒目又突兀,进进出出的人对她指指点点,她置若罔闻。
“这位娘子,您不能进去。”门卫伸手挡在她面前,语气轻佻。
“那怎么我前面那位公子又进去了呢?”鱼幼薇眯起双眼,“这位大哥,差别待遇可不好。”
“你!”
门卫气得牙痒痒,正要推搡她,这时,一旁的穿杨终于动了。他拔剑出鞘,剑尖直指门卫喉头,后者脸都白了,再也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这下我们可以进了吧。”鱼幼薇冷冷道。
片刻后,婢女领着他们来到一间厢房,许管事正在里面审稿。
“这位娘子,您有推荐信吗?我们这儿需要有推荐信,才能看稿。”许管事不咸不淡地来了一句,垂下眼皮,不再看她。
鱼幼薇从怀里取出一封信,轻轻放在桌上。她早猜到会有今天这么一出,提前拜托罗兰为自己写了一封推荐信,眼下正好派上用场。
谁知,许管事看过推荐信,撂下一句:“看稿前,我得提前给您打声招呼,不管您这文章写得如何,最多只能给您千字四百文。”
鱼幼薇嗤笑一声,伸出一根手指,“千字一千文,一分不能少。”
说着,她将一沓用牛皮筋捆好的稿纸甩在桌上,穿杨在刀刃上“玎珰”敲了一下,状似无意地说道:“唉,我这刀好久没尝到人血了。”
许管事:“……”
从洛阳书局出来后,穿杨望了鱼幼薇一眼,他以手掩唇,唇缝间泻出一声笑声。声音极低极轻,却还是没逃过鱼幼薇的耳朵。
“你笑什么?”鱼幼薇伸手拨开纱幔,露出疑问的目光。
“您现在的样子,倒是和公子越来越像了。”
“是吗,那真是对我最高的赞誉了。”鱼幼薇勾唇一笑,伸手握紧胸前的护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