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里的战斗同样激烈异常,东蛮将领眼见宁家军即将冲出山谷,立刻率领着士兵如汹涌的潮水般从山上冲杀下来,与宁家军短兵相接,杀作一团。
经过一夜的激烈战斗,天色终于破晓,晨曦洒在战场上,映照出满地的残肢断臂和猩红的鲜血。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伤亡惨重,令人触目惊心。
就在这时,卢开山派来的援兵如及时雨般抵达战场,给宁家军带来了一线生机。
然而,东蛮将领眼见形势不利,当机立断地下令撤军,迅速返回白榆城,以保存实力。
这场激战使得宁家军损失惨重,无数士兵战死沙场,血流成河。
但赵飞虎心中挂念着北元边关的安危,不敢有丝毫耽搁,他毅然决然地率领剩余的兵马继续前行,前去支援李俊锋。
然而,当赵飞虎心急如焚地赶到目的地时,却发现东蛮的军队早已撤退得无影无踪。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赵飞虎怒不可遏,他意识到自己被敌人玩弄于股掌之间,被敌人的调虎离山之计所蒙蔽。
昨夜一战,宁家军损失了四万多人,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尽管东蛮的伤亡也颇为可观,但赵飞虎深知,若不是中了敌人的埋伏,己方的损失绝对不会如此之大。
此刻的赵飞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不知道是该留守此地,还是立刻赶回镇东关,以防东蛮军队趁机进攻。左右为难之际,他不禁感到一阵焦虑和无助。
而另一边,李俊锋在得知昨夜的战况后,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道:“我们的每一步行动,似乎都在敌人的算计之中。东蛮竟然胆敢进攻宁贝国,这着实打乱了王爷的部署。”
赵飞虎一脸愁容地说道:“现在真是让人束手无策啊!如果我率领军队撤退,我实在担心东蛮会趁机再次进攻这里。可要是不撤,又担心他们会转而攻打镇东关。这可真是让人左右为难啊!”
李俊锋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笑容,说道:“赵兄不必如此忧虑。镇东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东蛮若是进攻镇东关,多半只是佯攻而已。他们的目的无非是想引你出兵支援,然后再给你设下埋伏。”
赵飞虎闻言,冷哼一声,愤愤地说道:“这些东蛮,如此阴险狡诈!若是他们还敢如此放肆,我定要让他们尝尝我的厉害!”
李俊锋见状,赶忙安抚道:“赵兄莫要冲动。既然东蛮喜欢打伏击战,那我们不妨将计就计,来个引蛇出洞,给他们来个措手不及。”
赵飞虎眼睛一亮,连忙追问道:“李兄,你有何妙计?快快讲来!”
李俊锋胸有成竹地说道:“赵兄,你可带领军队佯装向镇东关方向撤退。待行至半路时,再突然折返。此时,敌人见你撤军,必定会认为有机可乘,从而继续攻打北元边关。而当你带兵杀回时,定能将敌军包围,给他们以重创。”
赵飞虎沉思片刻后,不禁对李俊锋的这个方法深感钦佩。尽管这个方法看似简单,但却具有极高的实用性,敌人极有可能会落入这个陷阱。
夜幕降临之前,赵飞虎毫不掩饰地率领宁家军浩浩荡荡地返回镇东关。这一举动很快引起了东蛮探子的注意,他们紧紧地跟随在赵飞虎的队伍后面,一路跟踪了一个多时辰。经过仔细观察和确认,东蛮探子终于确定赵飞虎确实是要返回镇东关,于是他们迅速赶回宋大军的营地,向他报告了这里的情况。
宋大军听闻探子的汇报后,眉头微皱,心中暗自思忖。他转头看向身旁的副将,疑惑地问道:“你能肯定宁家军的损失已经接近四万人吗?”
副将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将军,宁家军此次遭受的重创绝对超过了四万人。”
宋大军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笑容,似乎对这个消息感到满意。他接着说道:“如此看来,赵飞虎一定是认为我们会攻打镇东关,所以当他看到北元边关已经安全无虞时,便毫不犹豫地带走了剩余的军队。”
副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提议道:“将军,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再佯攻一下北元边关,故意引赵飞虎前来支援。待他上钩后,我便率领部队给他来个出其不意的伏击,您意下如何?”
宋大军缓缓地摇了摇头,若有所思地说道:“赵飞虎毕竟是身经百战的老将,同样的计策可不能使用两次啊。这一次,我们要改变策略,直接攻打北元边关,趁势一举拿下那里。”
一旁的副将听闻此言,连忙附和道:“将军,您的智谋真是无人能及啊!敌人绝对想不到您这次是动真格的,必定会被我们打个措手不及。”
宋大军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接着说道:“传我命令下去,让全体将士们做好准备,今夜午夜时分,准时对北元边关发动进攻。”
副将领命后,迅速转身离去,传达宋大军的指令。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宋大军深思熟虑后,决定亲自率领十万精兵强将,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攻克北元边关。
与此同时,赵飞虎深知敌人的探子已经返回,于是当机立断,率领军队急速撤退。一路上,他们专挑偏僻、隐蔽的小路前行,历经两个时辰的艰难跋涉,终于抵达了北元边关附近。赵飞虎下令军队在此处潜伏下来,同时派人将这一消息传递给李俊锋。
午夜时分宋大军带着十万兵马,来到了北元边关,直接用炸药炸开了城门,带着十万大军杀了进去。
然而,令宋大军倍感诧异的是,敌军竟然毫无还手之力,一路节节败退,甚至连丝毫反击的勇气都没有。宋大军率领部队如入无人之境一般,从东门一路势如破竹地追杀到了西门。
站在前方不远处的李俊锋,看着宋大军如此嚣张跋扈,不禁嘴角泛起一抹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