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尚可喜是要说什么?
“哎,这位将军,你叫什么名字?”
阿巴泰翻了一个白眼,自己虽然官小,可是正宗的镶红旗,是你主人,可这话他是不敢说说出来,只能在心里腹诽。
“哦,对了,阿将军。”
阿巴泰听了,怎么是这么不对劲,“屙将军,让人有点作呕啊!”
可是尚可喜的话还没说出来,说一半留一半,这不存心让我着急么?
“阿将军,这样,咱们不能说你我两军内斗,虽说是中了奸人恶计,但是好说不好听啊!咱们需要这么这么说,你我两军顺利抢回青山关,并且两军联合消灭明军四千余人,虽然咱们两军胜利,但是明军负隅顽抗,也对你我两军造成很大伤亡,哦对了,阿将军你部伤亡多少啊?”
阿巴泰顿时面红耳赤,好家伙,你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但是这话他还得回答,必须回答。“我部伤亡过半,小两千人。”
“嗨,你部比我天助军也少不多少啊?啊,不是说,是你部伤亡也不少啊?”
“哎!你部两千人,我部两千五百余人。”
说完这话,尚可喜也是肉疼,自己的实力比起另外两家顺王差太多了,这一仗稀里糊涂的两千五百精兵就这样没有了,鞑子还是能战的啊?我比他多了将近一半的兵力,还是有心算无心,却比镶红旗的鞑子损失还要大,野蛮人确实野啊!比我的兵厉害。
想到这里,尚可喜不禁心抽抽,自己这次损失大了,自己还得想法把缺员补上,免得自己人马少,会让别人吞掉,要想招兵买马,又得出一笔银子。
一想到大笔银子会没有,尚可喜禁不住的直嘬牙花子。
阿巴泰可不管尚可喜怎么去想,可是听尚可喜的话,确是不错,自己不但不用获罪,而且还能取得功劳。
阿巴泰顿时尚可喜产生崇拜的感觉。啧啧啧,看看人家,汉人就是花花肠子多,明明吃了大亏,却是立下了大功。
他不禁双手对着尚可喜连连称赞,就是口头上也连连直说还是王爷厉害啊!怪不得人家能做王爷,而自己只能做小兵头。
尚可喜看到阿巴泰如此奉承自己,也觉得高兴。就对阿巴泰说道,“此事还需要阿将军嘱咐好手下,别暴露了口风。”
阿巴泰连忙应是,并对尚可喜说“我马上去嘱咐手下,让他们不要乱说。对了,智顺王,我安顿好部下,回来请智顺王赏光,我来请客。一会去打个狍子去。”
尚可喜一听,嗨!这小子上道,就对阿巴泰说“好就这么定了,我带点好酒。”
好了,这俩货,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张好古不知道这俩货怎么定的,看了一晚上的热闹,虽然不知道两路清军损失的具体数,但看昨晚打的那个热闹,双方损失必定不小。
他眯眼望着远处尚未散尽的硝烟,喉咙里滚出一声闷笑:“这俩货……倒真舍得下本钱。”
他口中的“俩货”,是两路清军的将领——北路尚可喜,南路路阿巴泰。旗人和投降的汉军素来不和,一个出身镶红旗,自诩血统高贵;一个因战功擢升,常被讥讽为“皇太极的狗”。可谁也没料到,在昨夜演变成一场荒唐的混战。
起初只是试探,后来双方打出真火来,来。张好古原以为,顶多放几把火便罢,谁知两路清军竟借着夜色,在青山关堡摆开了阵势。刀枪碰撞声惊飞了栖鸦,战马嘶鸣与士卒的咒骂混作一,还有惨叫声,那一个“惨”字怎是了得?
于是张好古带着人马,带着粮食,来到了楸木沟。
楸木沟,因树而得名。
初入沟口的人,总会被那漫山遍野的楸木晃了眼睛。这树生得奇——树干笔直如枪,树皮却皲裂如甲,春末开淡紫的花,远望似一片未散的硝烟。
沟里的老猎户说,楸木是“兵树”,早年戚帅驻防时,专砍它的枝干做枪托,因木质硬韧,比寻常松木耐得住火器后坐。至于沟中那些青松,倒像是楸木的卫兵,针叶森森,从山脊一直排到谷底,把整条沟捂得严严实实。
藏兵要地,须得“三险俱全”。楸木沟占全了:一险在山陡,两侧崖壁近乎垂直,唯有沟底一条羊肠小道蜿蜒;二险在林密,楸木与青松的枝干交错,人在林间走,三步便不见影;三险在谷深,雨季时山洪在沟底冲出无数暗坑,外人若贸然闯入,往往不得入。
前元年时期,白莲教起义军曾在此设伏。据县志残卷载,元军追兵入沟后,忽闻山顶金鼓齐鸣,滚木礌石如暴雨倾泻。待硝烟散尽,只见沟中横七竖八躺着数十具尸体,起义军却早从后山秘道撤走。
后来元军派斥候探查,回报说:“草木皆兵,每棵楸木后似皆藏人。”——原是起义军将楸木树干掏空,做了简易掩体。
这沟的脾气,也随了树。晴日里,楸木花落如雪,青松涛声阵阵,倒像个隐士;可一旦起雾,整条沟便成了活物。雾气贴着地皮游走,时而聚成白蟒盘绕山腰,时而散作鬼火般的磷光。老辈人说,这是“兵气”,当年阵亡的亡魂还在巡山。
另外还有几处山洞,藏在崖间,只要粮食足够,任你千军万马,我只一夫当关。
更何况,洞口都在隐秘之地,却都是极难发现,此地的藏兵洞,也是张好古在老师的书里看到的,可谁知现在却用上了。
更绝是护国军的军服,绿色,往林子一钻,稍稍远点就会看不清了,再加上白披风,往雪地里一趴,人和雪就很难分辨的出来。
这军服从设计到颜色,都是张好古设计的,护国军士兵对这军服是极为满意,都说督帅,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就连设计的军服不但穿起来舒服,保暖,还能保护自己不让清兵发现,”
在这连绵的燕山山脉中,楸木沟与青山关相距不到一日路程,形成了一处天然的军事要地。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冲。无论是偷袭敌军还是隐蔽待命,楸木沟都能为护国军将士提供绝佳的条件。
楸木沟的地形极为特殊,沟壑纵横,林木茂密。若敌军大规模进犯,狭窄的地形会限制其兵力展开,使其难以施展;若敌军兵力不足,则可能成为护国军的“送菜”目标。这种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楸木沟成为军事行动的理想据点。
山顶的了望哨是楸木沟的“眼睛”。护国军将士只需用望远镜,便能清晰地观察到青山关的一举一动。无论是敌军的调动还是人员的走动,都尽收眼底。这种视野优势,使得护国军能够提前预判敌情,做好应对准备。
一旦发现敌军进入楸木沟,了望哨的士兵会立即发出信号。护国军将士迅速隐蔽于密林之中,利用地形优势对敌军形成包围。这种高效的指挥体系,使得楸木沟成为护国军的重要屏障。
楸木沟是青山关附近的要地。它的险峻地势、开阔视野和高效指挥,共同构成了护国军的坚实后盾。在这里,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思想得到了完美体现。
另外,这里护国军还可以随时联系外面的水师兄弟,就是物资也会源源不断的送过来。
所以张好古带着护国军的弟兄们,驻扎在这个地方,暂时把这里当做了根据地。
护国军如同悟空进了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净是想着法子的折磨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