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唐玉宣的声音有些沙哑,她努力压下喉头的哽咽,“你可知,将这一切告知本宫,意味着什么?
段家旧案,是父皇亲自下旨定的性!‘谋逆’二字,沉重如山!你身为段家余孽,又身负楚国血脉,一旦坐实,便是万劫不复之罪!
本宫身为公主,大乾的公主,若依国法,此刻便该将你拿下,打入天牢!”
她的目光紧紧锁住李长风,带着审视,更带着一丝连她自己都未察觉的紧张与期盼:“你难道……就不怕吗?”
李长风闻言,脸上非但没有惧色,反而露出了一抹淡淡的,近乎洒脱的笑容。
他站起身,对着唐玉宣,郑重地、深深地行了一礼。
然后,他直起身,昂首而立,身姿如松,目光如炬。
“怕?”他轻轻摇头,“自然是怕的。蝼蚁尚且偷生,我李长风亦非无惧无畏之人。
我怕死,怕壮志未酬,怕辜负了母亲的舍命保全,怕连累了身边信任我、追随我的人。”
他的话音一转,语气变得无比坚定,甚至带着一种一往无前的决绝:“但是,我更怕浑浑噩噩,认贼作父!
更怕明知血海深仇,却为了苟活而摇尾乞怜!更怕辜负了体内流淌的段家忠烈之血!”
“郑公策既然已经查到了这一步,这场战争,便由他率先挑起了。”李长风的眼中燃起冰冷的火焰。
“他想用我的身世做文章,将我打成余孽细作,以此来转移视线,保全他自己和他的儿子。那么,这场战争,便不可能再轻易平息。”
他向前一步,目光灼灼地看向唐玉宣,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要么,我李长风死,段家血脉彻底断绝,旧案永无昭雪之日。
要么……段氏平反,当年的冤屈得以昭雪,所有构陷污蔑,都被彻底推翻!除此之外,绝无第三条路可走!”
“至于公主……”李长风的目光变得复杂,带着真诚,也带着一丝孤注一掷的坦然,“我李长风行事,但求问心无愧。
我承认,我选择追随公主,有借势之心。但我更相信公主的抱负,相信公主欲挽大乾于既倒的志向,与我所求的朗朗乾坤,并非背道而驰。
我将身世坦诚相告,并非胁迫,亦非求饶。而是表明我的态度,我的决心。我将我的性命,我的仇恨,我的未来,都摆在了公主面前。”
他再次深深一揖,语气平静却重若千钧:“若公主也因为长风是罪臣这后,不可饶恕,欲按国法处置,呵呵,长风……引颈就戮,绝无怨言!
能死在公主手中,总好过死在郑公策那等奸佞之辈的阴谋之下。”
话音落下,厅内再次陷入一片寂静。
唐玉宣怔怔地看着眼前这个男子,看着他挺拔的身姿,看着他眼中那份毫不掩饰的坦诚决绝与信任。
她的心潮剧烈地翻涌着。
理智告诉她,李长风的身份是惊天雷暴,一旦处理不好,不仅他会粉身碎骨,连她自己也会被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此刻将他拿下,交给父皇,或许是最“正确”,最“安全”的选择。
但情感上,她被他讲述的往事所感动,被他母亲的刚烈与深情所震撼,更被他此刻的坦诚与决绝所冲击。
她想起了他之前的种种,他的才华,他的胆识,他面对强权的不屈,他为民请命的担当……
这样一个惊才绝艳,心怀正义之人,难道真的要因为一桩陈年冤案,因为那无法选择的血脉,就被彻底毁灭吗?
更何况,郑公策一党,确已烂到根里,若不铲除,国无宁日。李长风,或许正是那把最锋利的剑。
信任与风险,情感与理智,在她心中激烈交战。
良久,唐玉宣缓缓站起身。
她走到李长风面前,距离很近,能清晰地看到他眼中的倒影。
她伸出双手,轻轻托住了他仍保持着作揖姿势的手臂。
她的动作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李长风,”她看着他,美眸中所有复杂的情绪最终沉淀为一种坚定,“你的命,你自己留着。本宫……不需要你用死来表忠心。”
她微微用力,将他的手臂扶直,声音清越而坚定:
“本宫既然选择了你,就不会因为你的身世而放弃。段家旧案,本宫早年亦曾听闻一些隐情,深知其中必有冤屈。只是当年势单力薄,无力回天。
如今,既然郑公策欲借此发难,那便让他来吧!这场战争,本宫……与你一同面对!
要么,我们携手,扳倒奸佞,为你段家平反,还这朝堂一个清白!”
“要么……”她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凛然,“便如你所说,玉石俱焚!”
“从今日起,你李长风,便是我唐玉宣最信任的盟友,最锋利的刃。
你的仇,便是本宫要查清的案!你的冤,便是本宫要昭雪的公道!”
这一番话,如同惊雷,炸响在李长风的心头。
他看着近在咫尺的唐玉宣,看着她眼中那不容置疑的信任与决绝,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流与悸动。
唐玉宣没有令他失望。
在如此巨大的风险面前,她选择了相信,选择了并肩!
这不是施舍,不是利用,而是真正的认同与托付!
他反手握住她的手腕,虽然只是一触即分,但那瞬间的力度,传递了他所有的感激与承诺。
“长风……必不负公主今日信任!”他声音低沉,却蕴含着雷霆万钧的力量,“此身此命,付诸公主。刀山火海,九死未悔!”
四目相对,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一刻,君臣之分似乎模糊,男女之防暂且搁置。
李长风的声音压低了些,却显得异常坚定:“公主,我的夙愿,便是扶你荣登大宝,成为中洲史上,第一位女皇!”
唐玉宣微微一惊,闪电般把手抽了出来。
虽然这样的想法,李长风以前也多次表达过,但是这次,显得异常郑重,仿佛是一次正式的宣言。
唐玉宣背过身道:“只要江山稳固,百姓安乐,本宫便别无他求。至于你说的那些……顺天意而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