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间,李叔背着手晃进来,手里捏着个纸包,打开一看,是几块发黑的糖渣。“这是去年翻老箱子找着的,”他捻起一点放嘴里,眯着眼咂摸,“还是那股子焦香味,就是硬得能硌掉牙。”他指着戏台右角,“得刻棵老槐树,糖人张总在树荫下摆摊,夏天能挡挡日头,下雨了,他就把糖锅挪到树洞里——那树洞大得能塞下俩糖人。”
王建军依着李叔的话刻起来,老槐树的纹路刻得深一道浅一道,像真的被岁月啃过。树洞里刻了个小糖锅,锅沿还挂着滴糖稀,像刚收摊来不及擦。“还得刻只蚂蚁,”他突然笑了,“正扛着块糖渣往树洞里爬,糖人张总说,蚂蚁比孩子懂糖的好。”
刻到晌午,戏台渐渐热闹起来。台口刻了群看热闹的人:有抱着孩子的媳妇,头巾滑到肩膀上;有叼着烟袋的老汉,烟杆斜着翘;最前排蹲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手里举着半块糖人,糖汁顺着胳膊肘往下滴,滴在李叔的马扎上——王建军特意把那滴糖汁刻得亮晶晶的,像块小琥珀。
“该刻锣鼓家伙了。”晓梅翻出张老照片,上面的鼓皮裂了道缝,“我爷爷说这鼓是糖人张他爹传下来的,敲起来‘咚咚’响,能盖过戏台的喇叭。”
王建军刚在戏台侧台刻了面裂皮鼓,张老板又拎来个旧唢呐,黄铜喇叭口锈得发绿。“这是吹糖人时配的,”他往唢呐里吹了口气,“呜哇”一声,像猫叫,“当年糖人张吹《百鸟朝凤》,能把真鸟引过来落戏台顶——不过我怀疑是他瞎吹,鸟是被孩子们的吵嚷声惊来的。”
王建军听得乐,在戏台顶刻了几只歪歪扭扭的麻雀,有的正低头啄糖渣,有的扑棱着翅膀要飞。刻到尾巴时,他突然停住:“对了,得给糖人张刻个闺女!李叔说她总蹲在树后看爹做糖人,手里攥着把小剪刀,偷偷给糖人剪胡子。”
“这丫头后来成了剪纸艺人,”李叔补充道,“专剪糖人张的糖人,剪得比真的还像——去年市里办展览,我还见着她的作品了,上面题了行字:‘糖是甜的,日子也是’。”
王建军把小姑娘刻在树后,只露出半张脸,手里的小剪刀正对着个刚做好的糖老鼠,剪刀尖沾着点糖屑。树身上刻了行小字,字刻得浅,像用指甲划的:“爹的糖,能甜到下辈子。”
夕阳落进花房时,戏台终于刻完了。石雕上的人啊、树啊、糖人啊,都浸在暖光里,像活过来似的。李叔蹲在旁边,用袖子擦了擦眼睛:“当年总觉得日子慢,熬着熬着就老了,没想到这些零碎事,刻出来这么暖。”
晓梅把照片导进电脑,突然指着屏幕笑:“你们看!糖人张的影子投在戏台上,像条腾飞的龙!”
王建军凑过去一看,还真是——树影和人影叠在一块儿,龙身盘着老槐树,龙头正对着那滴亮晶晶的糖汁,像在低头饮水。“是糖人张的糖龙活了吧,”他摸着刻刀笑,“知道咱在想他呢。”
夜里,花房的灯一直亮着。王建军借着光,在戏台底座刻了行小字:“日子是块糖,得慢慢熬。”刻完摸了摸,石头有点烫,像揣着颗刚熬好的糖心。
王建军刚把“日子是块糖,得慢慢熬”刻完,就听见花房外传来“咚咚”的敲门声,是吴涛领着个白发老太太进来的。老太太手里攥着个布包,包得方方正正,进门就瞅着戏台石雕直抹眼泪。
“您是……?”林凡赶紧搬了把椅子。
“俺是糖人张的闺女,张桂兰。”老太太打开布包,里面是个泛黄的账本,纸页都脆了,“吴涛说你们刻了俺爹的戏台,俺特意从乡下赶来的。”她指着账本上的字,“这是俺爹记的,哪年哪月在哪个村摆摊,卖了多少糖人,收了多少零钱,连孩子们欠的糖钱都记着。”
王建军凑过去看,账本上的字歪歪扭扭,像糖稀画的:“1982年三月初五,李家村,卖糖龙3个,收6毛;狗剩欠1个糖老鼠,说秋收还……”他突然笑了,“这狗剩后来还了没?”
“还了,”张桂兰也笑,眼角堆起褶子,“秋收时扛来半袋红薯,说抵糖钱。俺爹让他把红薯扛回去,又塞给他俩糖老虎,说‘记账是个念想,哪能真要孩子的东西’。”她摸着戏台石雕上的小姑娘,“这是俺吧?总偷偷剪糖人胡子。”
“您咋认出来的?”晓梅举着相机拍账本。
“那把小剪刀,”张桂兰指着石雕,“是俺娘的嫁妆剪子,断了个尖,俺爹总说‘丫头片子拿它剪糖人,糟蹋好东西’,可从没真管过。”她从布包里掏出个小铁盒,里面是把断尖的剪刀,锈得厉害,“就是这把,俺留了四十年。”
王建军小心地接过剪刀,比着在石雕小姑娘手里的剪刀上补了道断痕:“这下更像了。”
张桂兰看着他刻,突然说:“俺爹做糖人有个诀窍,总往糖稀里掺点蜂蜜,说这样熬出来的糖,凉了也不硬,能嚼出花来。”她指着戏台角的糖锅,“那锅沿得刻道黑边,是熬糖时焦了的印子,俺爹总说‘糖焦点才香,就像日子,带点苦才记得牢’。”
王建军赶紧在糖锅沿刻了圈黑边,又往旁边刻了个小陶罐,上面写着“蜜”:“这是装蜂蜜的罐子吧?”
“是嘞,”张桂兰眼眶又红了,“那年头蜂蜜金贵,俺爹每次就舀一小勺,说‘够了,多了就腻了’。”
李叔蹲在旁边抽着烟,突然说:“你爹还爱跟看戏的搭话,有回唱《白蛇传》,他边做糖人边念叨‘这许仙太傻,白娘子多好’,被台下的老戏迷追着打,糖锅都扣地上了。”
“可不是!”张桂兰笑出泪来,“那天他揣着碎糖回家,身上还带着土,跟俺娘说‘值了,那老戏迷后来成了常客,每次来都多买俩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