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博物馆设于其私人大厦内,仅作为内部来访宾客参观之所,并未向公众开放。
考虑到学生身份,即便身为研究生也需住校,李伟东却被特殊对待。
一般情况下四人间寝室,而他一人居住独套房间;通常学生们住在统一宿舍区,而李伟东单独享有一座小楼供住宿使用。
这种待遇源自经济原因。
在得知自己入学消息后,其所创办公司慷慨向北京学院捐款百万美金。
此笔巨额捐赠在学校极为罕见,引发高度重视。
捐赠仪式时,李伟东才从微笑的巴恩先生那里明白这是一场精心策划。
按照公司章程规定,作为核心技术创新者和技术奠基人,无论何时何地进入何种院校进修学习,公司将始终对所在高校实施同等资助力度。
“这对你未来的学术和生活均有益处。”
除资金援助之外,还包含联合科研实验室共建协议,该建筑便是此次捐助建设而成。
新楼刚落成不久,空气中仍散发着新鲜涂料的气息。
虽然一开始有些排斥,但由于设施齐全便利最终还是住了进去。
一天下午课程结束返回住处之时,有人正在门口等候。
“李伟东,您好呀!”对方主动寒暄道,“好久不见啦。
我是之前红新厂老熟人李先生啊。”
“哦李先生,原来是您来了啊。
今天怎么抽空到学校这儿找我呢?”说着把客人迎进屋里。
“唉说起来挺感慨,你还记得初到钢厂时候的模样吗?这么多年过去,当年那个农村小伙子,如今成了大人物喽。
真是不容易呐!”
“哈哈,承蒙您还记得。
其实很多细节我已经模糊不清了。”李伟东边说边引导对方坐下:“李先生请里面坐坐。”两人相对而坐后,气氛稍显凝重。
直截了当提问道:“李先生,关于合资工厂的事情定论了吗?””
“你是说太平洋投资跟第二机械厂以及西特集团合作那事儿吧。
基本已经谈妥签订框架协议,目前正呈交审批。” 李没有隐瞒事实。
“那能不能麻烦你将合同改签给原来的红新厂?不要换掉现在的合作伙伴。”
听闻要求后李伟东皱眉回绝。
“李先生这哪儿像商业决策应该根据利益最大化进行考量。
既然确定方案提交上报又怎可
走进赵远峰的办公室,三人坐下后,赵远峰将刚才王科长找自己的事情复述了一遍。
孙经理听后怒不可遏,赵雷也显得愤愤不平。
等孙经理发泄完情绪重新落座后说道:“看来我非得回曙光机械厂不可了,我倒要看看王科长到底在那里藏着多少秘密。”
赵远峰闻言一怔,怎么说着说着就要回去?
“孙经理,西特汽车目前发展势头正旺,您这一走实在太可惜了。”
“没什么可惜的,我是党的干部,在哪工作不一样?西特汽车现有领导班子很稳固,我离开后会向上级推荐副厂长接任,照样能把厂子带好。
重点是曙光机械厂的问题可能远不止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
“可是叔叔,这不是个龙潭虎穴吗?您怎么还往里钻?”赵远峰既钦佩又担心。
经过侯家兄弟苦劝还是无果,孙经理已是铁了心。
当晚赵远峰返回学校,旷了一天课却毫不担忧学业问题。
他更喜欢住校带来的平静感觉。
刚进宿舍便被一个人扑个满怀,仅凭手感便知是小刘梅。
她已经好久没来这了,今天特意潜进来见他。
一番温存之后,赵远峰摸着她的脑袋问:“你从哪儿弄到宿舍钥匙的?”
“哼,你还好意思问!居然都不主动给我配一把,真是太让人寒心了!”小刘梅立刻转嫁责任。
“哪能呢,钥匙早就给你预备好了,只是还没来得及给。”说罢空间戒指中取出钥匙递上。
事实上他是真不愿给她。
接过查看一番后她喜滋滋的翻身压制住了他。
……
次日上午赵远峰再次翘课准备与京二机细化合作协议。
谁知会议未完,孙经理匆匆赶来。
“叔叔怎么了?瞧您一脸焦急。”
“快收拾下,上级领导要见我们。”
得知是一级部委领导因合资方案有问题需要面谈,赵远峰皱起眉头暗想此事必定和那日上门的王科长有关。
但既然是领导召唤就不得不去。
被拉着匆忙赶到会议室时已有相关人员等候多时,由于毫无准备,面对连珠炮似的提问有些应接不暇。
孙经理状态更糟,在多个关键环节回答不够圆满。
散会后两人只得回家等信儿,早料到有小人作梗却仍没想到手段如此阴损。
孙经理更加坚定了回归曙光机械厂的决心,并通过人脉表达了这个意愿。
晚上回到1978大厦,赵远峰摆了几样小菜与孙经理借酒浇愁。
最终还是倒在醉意中。
他们都明白此次败于算计但也激发了兴趣。
次日一早不待结果出来直接前往京二机寻找突破口。
与此同时赵震虽听闻消息失败却不沮丧反倒乐于探讨机床制造,两人热烈交换意见引得众人参与变成技术革新型讨论会。
其间赵远峰突发奇想提出实践计划——春节前为京二机赚一百万美元。
虽然大家惊讶于这个“小目标”但考虑到验证其市场理念可行性纷纷支持,于是开启了一场别具意义的尝试。
不说这家二厂的职工,他们的年终福利在城中是顶级的,就连市里的表彰会也为他们家二厂专门准备了一个奖项。
这样的好事,可没人会傻到拒绝。
我孙雷自然也明白这中间的利害,这里没有人会是糊涂蛋。
研发部的张部长都还没等厂长发话,就已经第一个站出来说道:“孙先生,不管别人怎么想,我们研发部的几十号人肯定齐心协力,尽快拿出你所需要的新款设备。”
张部长言辞恳切,但他其实到现在也不清楚孙大成想要研发什么。
孙大成本次的想法可不是凭空而来,他忽然想到了一款在这个时代还无人制造的产品——家用小型加工机。
他记得很清楚,未来的这类商品在国外可是相当受欢迎。
很多人知道国外的人,尤其是欧洲国家和大洋彼岸的人非常热衷在家自己动手制作东西。
这是因为他们热爱劳动吗?绝对不是!很多人认为他们是追求生活的质感,然而,孙大成要坦率地告诉所有人,大家被他们欺骗了。
原因很简单:那边的专业人工费极其昂贵。
很多洗车行雇佣的都是非法移民的原因正是人工便宜,即便如此许多人依然很少去洗车店,就是因为收费太高。
这就造成一种有趣的现象:能进口的商品相对廉价,但是有些无法进口而必须当地制造的东西则贵得离谱。
因此不少外国人倾向于亲自动手制作家中小物件,而这时就需要特定工具。
就这样,家用机械逐渐流行起来。
孙大成一提出这个概念就把在场的一片人惊呆了。
特别是张部长以为是要攻克技术高峰,没成想只是这么个奇怪的小玩意。
没错,他的确就这么想的。
无需详尽绘制图纸,通过孙大成简单的叙述,大家便知晓这东西设计极为简单:一台低功率的小机器,体积较小且功能完备,主要针对木材及铝合金加工。
这样就能被称为机床?
数天之后,当孙大成再次领着几位实习生来到厂里时,张部长已经做出了十几款不同型号的设计方案。
实际上孙大成对此事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仅把自己的想法告知给技术研发部相关人员后,就让大家自由发挥想象进行构思。
然而谁都未曾想到的是,孙大成这一回来却把现场弄得十分正式。
看着前面坐着的一些洋面孔将所有的设计方案否决掉的场面,老实说,张部长感到很没面子。
毕竟是家二厂这样的老牌工厂啊,十几份设计没有一个达到标准,这也太丢脸了。
“布朗先生,请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的设计方案不符合要求,完全按照您提出的初步设定进行制作,为何还要被打回?”还没等张部长表态,一名刚被毙掉提案的年轻人就气愤地站了起来。
其实孙大成对这位技术人员的设计还算满意,这款机器能力很强劲,但如果仅仅功能强就可以称为好的作品,那是远远不够的。
“周设计师,我并非否认你的作品性能差,正好相反它的效能非常符合需求,但仅仅有功能还不够,我们追求的是市场化的商品。”
“有什么区别呢?我的设计能达到您的要求就行了吧,既然能够达到标准就应该能卖出去吧。”那位姓周的技术员反问道。
布朗是孙大成所在企业的外聘产品总监,他是太平洋投资集团特地招募的美籍工程师。
其职责在于判断某种商品是否适合投放于北美洲地区销售,换而言之,此物品在当地的零售市场上到底能不能热卖。
“小周同志不要着急,请坐下听我说几句关于我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