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玄通殉国的消息随着北风传到长安时,幽燕大地正经历着武德四年(621年)最残酷的寒冬。蓟城(今北京西南)的城墙下,冻饿而死的流民尸骸与枯枝败叶冻结在一起,连野狗都无力刨开坚硬的冻土。
唐朝幽州总管李艺扶着雉堞眺望北方,双手在垛口凝霜上按出出深痕:\"再这样下去,不等刘黑闼来攻,幽州就要变成鬼域了。\"
李艺原名罗艺,隋末任虎贲郎将,驻守涿郡(今北京),据守幽州,逐步占据柳城、怀远等地。武德三年(620年),罗艺率部归唐。唐高祖李渊下诏封其为燕王,赐姓李氏,称李艺此后,他多次与北方的窦建德等势力作战。
\"总管!\"长史捧着信函疾步登城,\"高开道遣使来说,愿开仓赈济我幽州饥民。\"
李艺猛地转身,貂裘扫落一片积雪:\"那个反复小人?三年前他在渔阳...\"
\"可眼下百姓需要粮食。\"长史压低声音,\"况且他承诺,先送三千石粟米过境。\"
李艺考虑再三,于是先派遣老弱民众前往高开道处领取粮食。
高开道出身盐户,隋末投奔格谦领导的起义军。格谦战死后,他收拢余部,先后攻取北平、渔阳等地。武德元年(618年),自称燕王,建都渔阳。武德三年(620年),高开道降唐,被任命为蔚州总管,封北平郡王,赐姓李氏。然而,武德四年(621年)冬,他再次叛唐,复称燕王,北连突厥,南结刘黑闼,屡次侵扰恒、定、幽、易等州。
当李艺派出的第一批老弱妇孺蹒跚越过界河时,高开道果然在桑干河畔设下粥棚。这个身形魁梧的燕王亲自为老妪盛粥,还令军医为冻伤者敷药。高开道对他们都给予优厚待遇。
消息传回,李艺终于舒展眉头,大喜道:\"取我令牌,调三千民夫前往运粮。\"
腊月初八,三千民夫和上千头驴马组成的数百辆运粮车队在漫天飞雪中消失在高开道的营垒深处。三天后,当监粮官的人头被掷回蓟城,城楼上的李艺才看清首级口中衔着的绢书,上面赫然写着:
\"燕王致李总管:承惠车马,改日必当厚报。\"
高开道竟扣留李艺全部人马车驾,宣布与唐朝断绝关系,重新自称燕王。
\"无耻之徒!\"李艺挥剑斩断旗杆,却听见城内饥民哄抢粮仓的骚动。更雪上加霜的是,探马连夜来报:高开道的使者已出现在突厥颉利可汗的金帐前,而南面刘黑闼的军营也升起了狼头纛。
此刻,高开道的狼子野心彻底暴露,已如瘟疫般在河北大地蔓延。这个狡诈的枭雄深谙合纵连横之道,一面派遣心腹携重金北上,在突厥颉利可汗的金帐前献上雕弓玉鞍,一面又秘密遣使南下,与正在洺水与唐军对峙的刘黑闼歃血为盟。
不久,高、刘以及突厥三方联军如铁钳般合围易州(今河北易县)。攻城那日,突厥骑兵的狼头纛与刘黑闼的赤旗在高开道的燕字大旗下猎猎作响。唐军守将卢士叡站在城头,望着城外连营数十里的敌军,对浑身浴血的司马喝道:\"速去禀报秦王,就说易州尚在!\"
连续七日的攻守战,易州城下堆积的尸首几乎与城墙等高。当卢士叡亲自率死士夜袭敌营、焚毁攻城车时,高开道终于露出狰狞本色。他纵容联军转道南下,铁蹄踏过滹沱河两岸的麦田,所过之处\"村落尽成白地,婴孩悬于枯杨\"。
易州城头的唐朝守军望着远方冲天的黑烟,个个目眦欲裂。
就在这片焦土之上,高开道又布下更阴险的棋局。他召来面容忠厚的部将谢棱,将一柄淬毒的短剑拍在案上:\"李艺此刻正为粮草发愁,你便去做解他燃眉之急的及时雨。\"
暮春的阴雨连绵不绝,幽州城的青石板路上泛着湿冷的光,就在李艺为军粮短缺焦头烂额之际,亲兵引着一个满身泥泞的信使匆匆入内。
来人从怀中取出一封用油布仔细包裹的血书,声音嘶哑:\"谢将军命小人冒死送来,求总管救我等性命!\"
李艺展开血书,但见字迹斑驳扭曲:\"末将谢棱顿首:受高贼胁迫,日夜悔恨。今率部曲三百人据守怀戎西寨,愿举火为号,弃暗投明...\"
信末还附着一片带着狼头刺青的皮肤,血迹已变成暗褐色。
\"高开道手段狠毒,这刺青...\"长史捡起那片皮肤,在灯下细看,\"确是当初被迫纹上的标记。\"
李艺沉默良久,忽问信使:\"谢将军为何不亲自来降?\"
信使伏地痛哭:\"高贼已派人监视各营,将军若动,全营皆斩。昨夜为送此信,已有三个弟兄被射杀在界河边...\"
当夜军议上,诸将争执不下。参军指着地图上的怀戎峡谷(今河北怀来)疾呼:\"此地两山夹峙,若谢棱诈降,此地必有埋伏...\"
话未说完,信使突然扯开衣襟,露出胸前纵横交错的鞭痕:\"小人愿留在城中为质,若有一字虚言,甘受千刀万剐!\"
这番演技,终让李艺下定决心发兵救援。
黎明时分,李艺亲自披盔穿甲,点齐兵马三千。细雨打湿了旌旗,他在马上回望城头饥民期盼的目光,挥鞭下令:\"全军急行,务必在午时前抵达怀戎!\"
当唐军全部进入峡谷,前方山崖上果然升起三缕狼烟。可就在先锋部队准备接应时,两侧崖顶突然滚下无数礌石,箭雨如飞蝗般倾泻而下。李艺勒马四顾,只见崖顶上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昨日送信的那个\"信使\",此刻正撕去伪装,弯弓搭箭射落了唐字帅旗。
唐军残部护着李艺杀出重围时,峡谷出口已被敌军用己方士卒尸首垒起京观(古代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封住。那个力主出兵的参军,此刻被倒吊在崖边松树上,胸前挂着\"轻信者戒\"的木牌。
李艺在亲兵护卫下杀出重围时,回头看见被火焰吞噬的粮,那本是准备接济降卒的军粮。
这场败绩,让高开道与突厥联兵更加肆无忌惮,屡犯边境,自此,恒州(今河北正定)、定州(今河北定州)、易州(今河北易县)等北方要地百姓皆深受其害。
暮春的雨水冲刷着碑文时,长安两仪殿里,秦王李世民正将高开道的罪状一条条念给群臣。而在更北的草原上,突厥骑兵已经磨好了弯刀,只待秋高马肥,便要踏碎那个在饥荒中幸存的幽州。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