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边烤边翻,见铁丝架上的豆腐干又烤出了焦边,就用用刷子蘸了点调料汁刷上去,调料汁遇火蒸发,弄得那豆干的香味就更浓了。
他见陶巅走过,便赶快笑着问:“公子要不要来一串?刚烤好的,进观前可以先垫垫肚子。”
陶巅笑着给他付了几文钱,然后将豆块,蕨根与面筋都攥了一些在手中,入口一尝,嗯!!!还真就很好吃。于是他又扔了些钱,买了摊上烤好的一大把,边吃边在这里到处看着热闹。
这烤货摊位对面是几个半大的孩子,他们也学着大人做生意的样子,挎着小篮子蹲在那里卖野果。什么杈把果、树莓、野葡萄茅针(茅草嫩穗)、野草莓还有去年留下来的野栗子、柿子饼、黑枣……
小些的孩子,见了香客就凑上去拉客:“贵人,买串杈把果吧!酸中带甜,爬山吃着特解乏!”
而在集市里游走的几个孩子还拿着山里捡来的彩色石子,用红线串成了手链,说是“山神爷的眼泪变的,能避邪”到处贩卖。
再往下些的石阶旁的一颗尚未繁茂的槐树下,支着个简易的茶摊,一张矮木桌配着几条长凳,桌腿旁摆着个炭火炉,炉子上面蹲个粗陶大茶壶,壶嘴冒着白花花的热气,茶香混着炭火的暖意乘着微风四处飘散。
摊主是个鬓角带霜的老嬷嬷,她围着一个蓝布围裙,正用粗瓷碗给香客倒茶:“热茶嘞!刚沏的云雾茶,从山顶采的野茶,喝一口暖心窝呦~”
她见有香客扶着树干喘气,就笑着对香客身边的丫鬟招手道:“姑娘歇歇脚再上山吧!这山路陡,喝口热茶润润喉,不然到了观里就剩下嗓子冒烟了!
这里还有油酥饼,都是撒芝麻的就着热茶吃,顶饿!前儿个有个老秀才,就着热茶吃了三个饼,爬上最顶峰都脸不红心不大跳的!”
那丫鬟问了价格,给了茶钱,先用自家的精致的黄杨木碗装了茶水,又将粗瓷大碗递还给了老婆婆。
老婆婆见状,便打开竹篮另一头放着的蜜饯罐,那里装着山楂条、陈皮干和糖姜片:“我这里还有甜果干,姑娘可以凑合吃着下茶,味道好着呢。这里还有蒸山药,还都热乎着呢,姑娘要是吃的话,我就给姑娘淋一溜桂花蜜,这蒸山药啊,最是好克化,温温的不刺激脾胃,比吃糖葫芦都强!”
她这边说着,那边一个挑着香烛担子的老汉刚放下担子,就好像熟客似的扔下几文钱,自己捧其茶碗猛向下灌了几口,然后又熟稔地拿起个油酥饼掰着吃:“婆婆,您这茶真地道!这可比家里的粗茶好喝多了!”他边吃边对旁边的香客说,“上次我没带足了水就上山,爬到观前头晕眼花差点儿没一头栽在那里,还是婆婆给我灌了碗热茶才缓过来!”
老婆婆笑得眼角堆起皱纹,说了几句客气话,又给刚坐下的两个妇人斟茶。
此时观前的香客越来越多,有钱人家的下人都背着香烛、拿着符纸,在摊位间穿梭讨价。
卖货的吆喝声、算卦的念叨声、孩子的嬉笑声混在一起,还真是自成了一处风景不错的小集市。
陶巅又撸了几串很少吃到的蕨根与面筋,便开始好好打量起了眼前的这座道观。
细看时,这道观的山门之上的“承天效法”匾额,是用孔雀蓝琉璃镶边,字体则以赤金琉璃雕琢,阳光直射时,那匾额上的光泽几乎能映亮半座庭院。
山门两侧的八字墙,墙面铺满了由琉璃砖拼出的“山河社稷图”,青绿色的山峦层叠起伏,明黄色的河流蜿蜒其间,连河面上的波浪都是用透明琉璃(注:透明琉璃在西周时代就出现了,直到汉代已经成为了半透明有别于玻璃的结晶体)制成的,风吹过时,光影流动,竟似真有水声在耳畔回响。
门框嵌着玛瑙红的琉璃条,大开的山门中,有着一个贴着翡翠麒麟闹八宝的影壁墙,一只只浮雕麒麟,光晕流转,栩栩如生,精美绝伦,这要再过几百年,光是这一副麒麟浮雕,就可以独自担起传世佳宝的美名。
为了看清道观内的建筑,陶巅也不管其他人的想法,一纵身跃上一颗最为高大的槐树,站在上面就对着道观内远眺。
因为有着琉璃的镶嵌,所以这道观内整座建筑群都仿佛被七彩霞光给包裹着的。
向里看,最惊艳的当属是观中的戏台。没错,这道观中是有戏台的!而这戏台是为了给上香的香客许愿奉神用的。
戏台的屋顶采用的是“歇山式”的建筑风格,其上覆盖着孔雀蓝与明黄色相间的琉璃瓦,瓦当全是龙纹琉璃雕琢,龙鳞一片一片用釉色区分深浅,远看时,恍恍惚惚有若真龙盘卧。
而屋脊上的琉璃走兽更是精妙——领头的“骑凤仙人”衣袂飘飘,其后的龙、凤、狮子、天马等走兽,全是五彩琉璃捏塑,凤羽用朱红与粉紫琉璃层叠,狮鬃用金黄琉璃勾勒,连兽眼都嵌着黑色琉璃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些脊兽的做工极其逼真,多看一会儿,仿佛它们下一刻就能从屋脊一跃而下似的。
而那几座戏台的两侧山墙,还嵌着琉璃浮雕的“八仙过海”图,铁拐李的葫芦、吕洞宾的宝剑,都用透明琉璃打造,细节栩栩如生,就连衣褶的阴影都用釉色晕染得恰到好处。
这道观主殿的琉璃装饰更是登峰造极。殿顶的琉璃瓦以“黄为尊、蓝为贵”,正脊中央的“琉璃宝刹”高达三米,刹座是琉璃莲花,刹身是盘龙柱,刹顶的宝珠用透明琉璃制成,阳光穿透时,能在殿内投下七彩光斑;
殿门两侧的琉璃照壁,雕刻着“女娲补天”与“黄帝战蚩尤”的故事,人物的衣袍用青绿琉璃表现绸缎的柔滑,铠甲用赭红琉璃展现金属的坚硬,连补天的五色石都用红、黄、蓝、白、黑五色琉璃拼贴,色彩浓烈却不杂乱,仿佛将神话场景定格在了砖瓦之上。
那大殿檐下的斗拱拱身是用青灰色琉璃仿木质感,拱眼壁则嵌着琉璃小窗,窗棂是缠枝莲纹,花瓣用粉白琉璃,花心点着金黄琉璃;
雀替上的“龙纹”“云纹”,全是由琉璃捏塑出立体的弧度,龙爪的锋利、云纹的飘逸,都在釉色的明暗变化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也不知是不是陶巅的错觉,他感觉庙中所铺的石板路都映着琉璃的光泽。精湛的琉璃工艺已将整个道观渗透得无孔不入。
看看连墙角的排水兽都是琉璃制成,张口吐舌的模样极为憨态可掬。
纵观整个道观,当阳光穿过云层现出真身之时,遍布庙宇的琉璃瓦、琉璃墙、琉璃雕塑共同反射出璀璨的光芒,红如火焰、蓝似深海、黄若朝阳,明明是冰冷的砖瓦,却在光影变幻中生出温暖而神圣的气韵。
“嗯~~~别的我不知道,我就知道住在这道观里的道士肯定是不寂寞的。
这些香客没准就是为了赏琉璃而来的,祈福求平安可能都是次要的。”
陶巅在心里对着清灵叨咕了一句。
“呵呵,你又开始动歪心思?”清灵一眼就看穿了陶巅的蠢蠢欲动。
“嗐~~你看你,把我给想象成什么人了?我能是那种在道观门口摆摊卖琉璃雕塑的人吗?呵呵呵。我可是有着绝对多的各种宝石玉石的。”陶巅打着哈哈地道。
“什么都不行。我不做。”清灵一句话,轻飘飘地就婉拒了陶巅要脱口而出的工艺品制作请求。
“行行行,我不做。琉璃还是不符合我的气质的。而玉石的他们也买不起,算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