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别人能够下的了狠手,但是自杀那就未必了,所以自杀的杨积善并没有成功的了结自己的性命,而是被赶来的追兵擒获,与杨玄感的尸身一同被送给了杨广。】
【杨广对于杨玄感反叛一事非常生气,命人将杨玄感的尸体大卸八块,曝尸三日,然后又将杨玄感的尸体用火焚烧殆尽,这才算是稍稍解了心中的怒火。】
【杨玄感被杀, 但是杨家的灾祸还没有结束,杨家是个大家族,除了跟随杨玄感起兵的那些人,还有一部分未能参与。】
【可能杨家也是做了两手准备,想要保留一部分族人,可是这颗中谋反的大罪,又怎么可能不牵连族人呢?别说这些人很可能知情,就算这些人不知情,杨广也不会放过他们。】
【杨玄感兵败后,余党被尽数清剿,他的弟弟们杨玄奖、杨万硕、杨民行全都被杀了。】
【杨家的杨可是与杨广的杨沾亲带故的,这让杨广很不高兴,隋朝的大臣们看出了杨广的心思,便联合上书,剥夺了杨玄感等人的姓氏,改姓枭。】
【不过杨素也不过是弘农杨氏的其中一支分支罢了,弘农杨氏根深蒂固,就算是叛乱这样的事情,都没能让弘农杨氏元气大伤。】
【杨广也知道弘农杨氏的底蕴,他也只能单单处置杨玄感这一脉的人,弘农杨氏却仍旧如同一棵参天大树一般屹立不倒,仍然位居五姓七望之一。】
【杨玄感作为隋朝的大臣,他的反叛虽然短暂,但是却让隋朝的世家门阀,公卿大臣看到了一条新的道路,除了在杨广手下战战兢兢做事的新道路,那就是不再忠于隋朝,选择叛变。】
【从这一次开始,隋朝的统治阶级内部开始出现分裂,推动了隋朝的灭亡和农民起义的兴起。】
【大业十年,距离前两次征战高句丽不到一年的时间,杨广再次准备三征高句丽。】
【这一次,杨广对隋朝的压迫,让隋朝人再也无法忍受,农民起义随处可见,已经如同燎原之势势不可挡。】
【有了杨玄感的叛乱,杨广也生怕在自己走后,有人再次发动叛乱,所以也就不敢再如同第一次一般,与高句丽对峙五个月之久,只能选择速战速决。】
【而另一边的高句丽也很无奈,他们本就是个弹丸小国,第一次能够打退隋朝的进攻,完全是钻了空子。】
【经过了隋朝一征高句丽,高句丽内部已经人困马乏,资源短缺,疲于应付战争。】
【见隋朝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再次攻打他们,连忙派遣使者请求投降。】
【既然高句丽投降了,杨广也就满意了,隋朝随后便撤军了。】
【两年的时间中,杨广每次都要动用数百万的人力去攻打高句丽,这对于隋朝的百姓来说,是非常沉重的负担。】
【他征调了无数的财物,大量的士兵和民夫,都死在了征战高句丽的战场上和繁重的劳役之中。】
【经过了隋炀帝杨广十年的折腾,隋朝百姓十不存一,百姓家中的壮劳力都被杨广抽调,只剩下老弱妇孺,大量的土地因为劳动力不足而荒芜,隋朝的经济也遭受到了极大破坏,隋王朝从开皇年间打的富足,仅仅十年就被杨广治理的贫困交加,人们难以生存。】
{杨玄感早就知道自己活不了了,这才让自己的弟弟动手杀了自己,一方面不用接受杨广的血腥逼问,另一方面,可能也是想要保全一下自己的弟弟的性命,毕竟能够杀了他这个起义军首领,也算是大功一件!}
{不管他是怎么想的,杨积善都没能按照杨玄感的想法行动。}
{看看杨积善的下场就能知道,就算是杨积善真的拿杨玄感的命向隋朝投降,杨广也不会放过他的!}
{隋炀帝的性格到底如何,看来杨玄感还是没能摸清楚啊,他要是真的为了自己的弟弟好,还真的不如杀了弟弟再自杀呢!}
{就是,现在可好了,弟弟杀他没留手,杀自己反而没杀成,杨玄感原本要受到的刑罚,现在都要落在杨积善身上了!}
{死了也不让人安生,不愧是暴君!}
{又是曝尸三日又是大卸八块,果然是杨广的行事作风!}
{真没想到,都这样了弘农杨氏竟然还是毫发无伤!}
{这是自然,别忘了,我们现在猜测杨坚出身寒门,也不过是猜测而已,历史上可是模模糊糊的说过了,杨坚也是出身弘农杨氏的!}
{不管杨坚是否真的出身弘农杨氏,只要他借了弘农杨氏的名头,那就一定不能牵扯出弘农杨氏的其他人!}
{杨玄感的叛变,简直就是把隋朝大臣们的野心都勾引出来了!}
{隋朝的大臣们也是很不好过的,伺候这样一位喜怒无常的皇帝,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把自己的小命给丢了!}
{之前的隋朝起义,大部分都是农民起义,在世家门阀占据主导的世道中,想要凭借着农民获取天下,那可是太不容易!}
{此后,就连那些公卿大臣都开始暗搓搓的准备推翻隋朝了!}
{三征高句丽,杨广是真的很闲!}
{高句丽道歉了,所以杨广就老老实实的退兵了?那他当初为什么要攻打高句丽啊?}
{我还以为杨广也是为了能够扩张隋朝的国土,结果弄了半天就是想要让高句丽道个歉而已?}
{听到这个结果,我都要惊呆了,这到底算什么,这么多人,这是陪着杨广过了一次大型的军事演习吗?}
{要是杨广想要听高句丽道歉,他完全可以明说的,高句丽根本不敢惹上隋朝,只要杨广一声令下,就算高句丽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那也能给杨广磕头道歉,保证让杨广心里高高兴兴!}
{杨广自己一手好牌,打的稀碎,隋朝完全就是被他给葬送了!}
{隋朝完全就是被杨广各种繁重的徭役给耗死的,隋朝的人口再多,也经不起这样大量消耗!}
{百姓穷困,甚至生了孩子都养不起,养不活,一直死人又没有补充,隋朝哪里还有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