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的黎明,总是来得格外壮烈。
先是天边一丝若有若无的鱼肚白,挣扎着撕裂沉沉的墨蓝,随即,那抹白色迅速浸染、扩大,如同滴入清水的浓墨,晕开绚烂的橙红与金芒。终于,一轮红日猛地挣脱了地平线的束缚,将万道金光毫不吝惜地泼洒在无垠的草原上,也映亮了高峰之巅那两个身影。
郭靖缓缓睁开眼,这一觉睡得极其深沉,仿佛将过去数年积压的疲惫都涤荡一空。
他习惯性地伸了个懒腰,骨骼发出一阵清脆的微响,浑身说不出的舒坦轻松。
他猛地坐起身,诧异地低头看着自己的双手,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在体内流淌。并非单纯的力气增长,而是一道温润的气流,正自然而然地在他四肢百骸中徐徐游走,所过之处,暖洋洋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昨夜发生的一切——飞行、星空、山顶一一回忆起,并非梦境。
他抬头,看到韩牧正盘膝坐在不远处一块平滑的巨石上,面向东方初升的朝阳,周身仿佛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难以察觉的光晕。
郭靖不敢打扰,静静等候。直至韩牧鼻间喷出两道尺余长的白色气流,缓缓收功,睁开双眼,那眸中精光一闪而逝,复归深邃。
“韩真人!”郭靖连忙起身,快步走到巨石下,仰着头,脸上满是惊奇与困惑。
“我……我睡了一觉,感觉……感觉整个人都不一样了!精神前所未有的好,身体里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还有……还有一道气在身体里自己走……”
韩牧飘然落下,站在郭靖面前,嘴角含着一丝了然的笑意。
“郭靖,武学之道,一张一弛,欲速则不达。”他声音平和,如同在阐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你此前一日之内,心神体力皆要分耗于七门路数迥异的武功之上,更要承受来自七位师父的殷切期盼与你自身急于求成的沉重压力。弦绷得太紧,终会断裂。压力堆积,心神不宁,如何能窥得武学精要?”
他顿了顿,看着郭靖似懂非懂的眼神,继续解释道:“你长时间睡不安稳,食不知味,身体与精神皆得不到应有的休养与补充,练功事倍功半,乃至停滞不前,乃是必然。”
“昨夜,我让你放空思绪,勿思勿想,便是让你那紧绷的心神得以松弛。心神既松,身体自然进入最深沉的休憩。睡得好,犹如枯木逢春,人体本源得到滋养,精神自然饱满,气血自然通畅。此乃道家阴阳平衡,以静制动之理。静,并非停滞,而是为了更好的动。”
郭靖仔细听着,这些话与他过往接受的教导截然不同。
七位师父总是督促他勤学苦练,恨不得他十二个时辰都在练功,从未有人告诉过他,“睡好觉”本身竟也是练功的一部分。
他回想起自己以往夜里时常辗转反侧,白日练功时头脑昏沉的情景,再对比此刻的神清气爽,体内那道活泼泼的气流,心中似乎有一层迷雾被悄然拨开。
“我……我好像有点明白了。”郭靖喃喃道。
“嗯嗯,有道是,光说不练假把式。”韩牧示意他,“郭靖,你现在,再试着演练一遍南山掌法看看。”
郭靖闻言,深吸一口气,只觉这口空气吸入肺腑都格外清冽。
他凝神静气,摆开南山掌法的起手式。与以往不同,他并未刻意去回想招式要领,只是心随意动,单掌自然而然地击出。
这一动,郭靖自己先吃了一惊。只觉得身体轻盈了许多,步伐转换间如行云流水,再无往日滞涩。
却见他打出的掌风呼啸,力道沉凝,招式衔接圆转自如,仿佛这套掌法的精髓已融入他的骨血之中。
一套掌法打完,收势而立,他只觉周身暖流加速运转,舒畅无比,额上连细汗都未曾冒出。
“这……这掌法,好像……好像比我四师父使得还快了些?”
郭靖又惊又喜,有些不敢相信地看着自己的双手。他虽憨直,但眼力不差,南希仁演练南山掌法时的速度与劲力,他印象深刻,而自己方才,似乎真的……超越了?
韩牧点了点头,眼中赞许之色更浓:“现在你可明白?休息,并非懈怠。身心俱佳时练功一刻,胜过身心俱疲时苦练一日。这才是真正的‘练武’。”
郭靖心中豁然开朗,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他一直以来都将练武不成归咎于自己的愚笨,只能以加倍的苦练来弥补,却不知走入了歧路。此刻,他真正理解了韩牧的深意。
他后退一步,对着韩牧深深一揖,语气无比诚挚:“郭靖明白了!多谢韩真人指点!”
韩牧伸手将他扶起,神色转为肃然:“三日之期,已过一夜。若要让你武功真正大进,脱胎换骨,仅靠休息调整还远远不够。接下来,我传你一门内功心法。”
“内功?”郭靖茫然,这个词对他而言十分陌生。江南七怪所长皆是外家功夫,于内功一道涉猎不深,更未曾系统传授于他。
“不错,内功。”韩牧解释道,“外家功夫,练的是筋骨皮,是招式技巧。而内功,磨练的是人的五脏六腑、奇经八脉,于体内凝练一股真气。此气能滋养经脉,强健体魄,存储于丹田气海之中。”
“往往与人交手时,心念一动,真气便可随招而发,或增强力道,或护持自身,高深者更能隔空伤敌,妙用无穷。内力修为,往往比单纯的外家功夫更为根本,也更为厉害。”
他看着郭靖专注的眼神,知他已听懂大概,便不再多言,直接开始传授口诀。
“我传你的这门内功,名为《九阴真经》。你需牢牢记诵,一字不差。听好: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这总纲口诀博大精深,蕴含至理,对郭靖而言可谓字字珠玑,却又艰深晦涩。
他天资虽不机敏,却有一股异于常人的专注与韧性。韩牧念一句,他便跟着念一句,反复咀嚼,用心记忆。
整整一天,除了必要的进食饮水,他便沉浸在这口诀的记诵与初步理解之中,直至夕阳西下,终于将这总纲与后续的行功诀窍背得滚瓜烂熟,一字不差。
韩牧见他根基已立,便开始传授具体修炼法门。
“九阴真经第一重:子午卯酉四正时,归气丹田掌前推。面北背南朝天盘,意随两掌行当中……”
韩牧一边念诵,一边演示相应的姿势与呼吸吐纳之法,详细讲解如何意守丹田,引导初生的真气循行任督二脉,完成小周天循环。
郭靖凝神细看,用心记忆,随后依言而行。他心无杂念,按照韩牧所授,引导着体内那道已然存在的温润气流,尝试着冲击关卡,贯通经脉。初时颇为艰难,但他性子执拗,毫不气馁,失败了便重头再来。
待到第三日,韩牧开始传授第二重:“极寒午时正,独坐寒冰床。裸体面朝北,气行小周天……” 这一重心法更重对真气的精微操控与寒属性的引导锤炼,虽无寒冰床辅助,但在此高峰之巅,清晨寒气极重,韩牧便让郭靖借助外界寒意,想象引导真气螺旋出入丹田,凝练压缩。
三日时间,在专注的修炼中转瞬即逝。郭靖自己浑然不觉,他在这三日中,凭借韩牧以先天真气为他打下的根基、自身心无旁骛的专注以及《九阴真经》这部绝世武学的玄妙,已然将前两重心法初步练成。
他体内那原本温润的气流,如今已变得凝实而灵动,自行循着特定的路线在经脉中运转周天,生生不息。
这看似不起眼的进步,实则已让他从一个只懂外家招式、内力微薄的不入流武者,一跃跻身于江湖二流高手之列。
韩牧冷眼旁观,心中亦是微感讶异。郭靖的进展速度,比他预想的还要快上几分。此子心性纯良,杂念极少,修炼内功反而占了便宜。
他料定,以郭靖这般刻苦与专注,不出三年,定能将剩余几重心法逐一练成。届时,内外兼修,跻身江湖一流高手之境,绝非难事。
“好了,郭靖。”韩牧出声,将沉浸在行功中的少年唤醒,“你且运转体内真气,再配合南山掌法打一遍看看。”
郭靖依言起身,心念微动,丹田内那股已然颇为可观的真气应念而起,循经走脉,贯注双臂。他再次施展出烂熟于心的南山掌法。
这一次,效果截然不同!
掌风不再是单纯的破空之声,而是带起了低沉的呼啸,仿佛闷雷滚动。
他身形展动间,脚下岩石竟被踩出细微裂痕。一招“南山探幽”随手拍向旁边一块半人高的坚硬岩石。
“嘭!”
一声闷响,石屑纷飞!那巨石竟被他这看似随意的一掌,拍得四分五裂!
郭靖收掌呆立,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的手掌,又看看那堆碎裂的石头,结结巴巴地道:“这……这是我打的?我……我的掌力……”
韩牧淡然一笑,解释道:“不必惊讶。你如今掌力之中,已蕴含了九阴真气,刚柔并济,威力自然远非昔日纯靠筋骨力气可比。”
“从石头破碎程度来看,你这掌力,比之从前,至少增强了十倍有余。”
十倍!郭靖被这个数字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他从未想过,自己的力量竟能达到如此地步。
夕阳再次西沉,将天边云霞染成一片瑰丽的绛紫色,也给这绝峰之巅披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
韩牧看着兀自沉浸在震惊与喜悦中的少年,开始为他详细讲解内力的种种运用法门,如何蓄力,如何爆发,如何护身,如何感知……
郭靖如饥似渴地听着,一个全新的、更为广阔的武学世界,正在他眼前缓缓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