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防的家教严苛,他也不管袁耀到底是不是刻意刁难他的儿子,总之他儿子不能对秦王无礼。
而且你从另一方面说,袁耀提出的问题,也都和百姓民生有关系。
身为一县之主,你如何敢不知道县里有多少人口。
第二个问题,你连鸡和兔都算不明白,又怎么去算县里的支出收入,怎么当好这个领导者?
所以司马防上前呵斥了自己的儿子
“不可无礼!既才学不足,便在家潜心学习,还不退下!”
司马懿不服啊,但迫于父亲多年来的pUA,还是低下头,向后退去。
只是没人看见他低下头后,眼睛里闪烁的光。
袁耀看了两眼,心中暗笑,这司马懿是真好玩。
这么好玩的项目,不能着急,得慢慢玩。
“就这样吧,我为大汉遴选了四位贤才,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司马公对子女的教导当真独到,望司马公之后再接再厉。”
这话说得就有点没溜了,你可以理解为继续教导剩下的四个孩子,也可以理解为让司马防多生两个。
反正百姓们更愿意相信是后者,因为有意思,所以他们哈哈大笑。
而司马防,只能相信是前者,还得感谢袁耀的夸赞,说他过誉了。
袁耀笑着离去,在即将跨过门槛的时候,袁耀忽然转头喊了一声
“司马懿!”
还憋着气,在那低头没动的司马懿,听到自己的名字,下意识的转头。
可他此时是侧站着,脑袋竟然转出了一个让人不解的角度看向袁耀。
待他回过神来,已经晚了,已经让袁耀看见了。
鹰视狼顾!
形容目光锐利,为人狠戾。
但这个词在司马懿身上具象化了,真不怪老曹看了以后担心司马懿会反。
但在袁耀这,就算是司马懿他也敢用,因为即便他的政府里全是司马家的人当高官,这八位高官也没有一个人能用。
不过,先让袁耀为历史上的五胡乱华出出气。
这司马懿,他还得再玩两天……
待袁耀走后,司马防单独叫了司马懿去房间。
“你今日失礼了!”
司马懿低着头
“儿觉得秦王好像有些刻意针对儿。”
“秦王从未见过你,如何针对你?
你平日里也素不与人结怨,他又为何要针对你?
不要将自己的学识不够,归结于此。
为父到觉得秦王对你最重视,只有你的问题和旁人不同。”
司马懿都恍惚了,真的是这样么?
不对,他最开始的时候不是不想加入秦王麾下么。
他不是还想着观望么。
他甚至都抱了要是被秦王看上,那就碾断自己一条腿,避免秦王征辟的想法。
可,今日之事着实让人有些……
“父亲所言极是,正好儿也不想去秦王那做事,这也算是最好的结局了。”
司马懿嘴上这么说着,但心里还是有些不爽的。
从他回到自己房间后立刻开始将那道鸡兔同笼又重新开始算起来就知道了。
在解出题以后,司马懿甚至会有一种解气的感觉!
可算算自己解题花的时间,司马懿又叹了口气,不由得更专注于学习,这次他还特意开始研究起了各县人口和算数方面的问题,并在心中隐隐期待下一次见到袁耀。
……
三日后
司马家的四个儿子和杨修都到了洛阳。
从即日起,他们就先成为商会的二级科员了。
袁耀亲自去接见了他们,能看得出来,这几个人的表情都很迷茫。
站在原地脸上仿佛写着
‘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什么。’
见到袁耀的这一刻才回过神来,对着袁耀抱拳拱手。
此地不光是只有他们,还有三百余从司隶地区挑选出来的豪族、寒门子弟。
曾几何时这地方遍地都是世家豪族,但经过董卓、李傕郭汜等人的摧残后,大多数都逃往了荆州,还能剩下三百多个人已经是相当不容易。
在此之前,袁耀往洛阳给钟繇调了一百多个二级科员,帮他恢复地方上的生产。
如今他们已经是熟悉地方情况的老手了。
因此,袁耀让他们每个人带两到三个人出去干活,在历史上没名没姓的那些豪族、寒门子弟,袁耀直接用【执政】技能将其完美掌控。
三百多个人里,袁耀掌握了三百二十余人,仅有十三人并未完美掌控。
其中就有司马家四人、杨修,还有一个是袁耀能叫得上名,记忆中有的人。
贾逵,175年生人,老家河东郡襄陵县。
他和贾诩同姓贾,但两人之间可没什么亲属关系。
历史上,曹操在洛阳病逝的时候,他主张秘不发丧,保护玺绶,奉曹操棺木返邺城。
曹丕代汉后,他被封为豫州刺史。
后面更是救过曹休,疏浚中原地区部分河道,开通运河二百余里,方便了交通运输,世称“贾侯渠”。
可以说这个贾逵不光有军事上的才能,还有兴修水利的才能,这正合袁耀接下来兴修黄河水利的计划。
至于说剩下的七人,袁耀就不认识了,可能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但没在他这留下名字。
见过这帮人后,袁耀大手一挥,直接让他们在他的科员手下做事。
每个老科员手下安排三到四个人。
已经被完美掌控的人自然不会反对什么,但没被掌控的这些,脸上多少看着有些不太自然。
其中一人名崔林,是崔琰堂弟。
历史上曹操平定冀州后,原本跟着袁绍干的崔琰成了曹操的大臣。
然后崔琰就跟曹操推荐了自己的这个堂弟,曹操也不差事,上来就给了崔林一个县长职位。
像这种世家豪族之人,向来自视甚高,本就看不起普通人。
尤其崔家又是汉末司隶数一数二的大门,到唐代的时候更是发展为五姓七望的高度。
他们连那些豪族和寒门都看不上,又如何看得上袁耀手下这些从士兵转职而来的小吏。
来了以后不授予高官厚禄也就算了,还让他们跟着小吏混。
崔林第一时间认为袁耀是在贬低他,如他崔家的那些人一样,看不起他。
再崔林生平的记载上就有专门的记载,说崔林是个大器晚成的人,直到哥哥崔琰抬举他,他才开始步入仕途。
但说白了,什么大器晚成,就是最开始给了崔林机会,崔林没把握住罢了。
像崔琰,都是一家出来的,崔琰的才学就真的比崔林高多少么?
其实也不见得。
崔林的性格就是如此,清高,不愿意攀附,却又看不起比他更弱的普通百姓。
你清高,你不去攀附袁绍,那行,你就在家待着,等着‘大器晚成’吧。
崔琰在袁绍那混的风生水起,而你‘大器晚成’却给家族提供不了一点价值,你怪族人们看不起你?
族人们看不起他,他还想不明白自己身上的问题,反倒是觉得是那帮人在针对他。
就正如这时候,他觉得袁耀也看不上他,所以才不给官当,还让他跟一帮泥腿子做事。
这不是欺负老实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