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子村的人不想干这个活,荀彧也懒得多说什么了。
振兴乡村,振哪个村子不是振。
只要盐场建起来,那最后就是他和县长的政绩,至于说小山子村的村民是否依旧过得穷困,那就和他没关系了,是他们自己不愿意去打工的。
他可第一个找的就是他们!
荀彧当天就去了隔壁的小关村,这个小关村和小山子村差不多,都不靠近河流,也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
不过当地村民还是比较善良的,主要是前任三老教导的好,所以新上任的科员也愿意去帮他们。
最近就在帮他们找可以扶持的计划,在没有自然资源的情况下,小关村的官员想到了建立养殖场的办法。
只是养殖场这东西并不在商会扶持范围内,袁耀想要的是通过最底层的乡村去开发当地的自然资源。
有就扶持,没有也饿不死他们。
所以借钱扶持他们开养鸡场这种回报率低的项目,暂时还不考虑。
但袁耀已经在构建金融体系了,大量的铜矿、银矿和金矿都在开发中,青州那边的金矿更是关注中的重点。
待金融体系建成,肯定是要建立袁氏银行的,到时候官方的借贷是肯定会出现的。
而因为没办法获得扶持,所以小关村的科员是有点犯难的。
但好在当地村民人都不错,纷纷表示他们这一年来也存了点钱,可以共同出资建立一个养殖场。
这样,这个养殖场还不算是袁氏商会的产业,而独属于小关村。
只是钱还是有些不够。
正在这时,荀彧找上门来了。
客气的拜访了小关村的科员,李正。
此人出自司隶地区大族的李家旁支,此前从未受过家族的正眼相看,但因为有家学在,还是比转业军人在识文断字上要强得多。
见到荀彧来,李正都愣了。
他算个什么东西,竟让荀彧来拜访他!
虽说都是世家,但此刻的李氏还没有后面那么牛。
荀家乃是荀子后人,这就意味着荀家怎么解释荀子的典籍,荀子的典籍就是那个意思!
像是着名画家齐白石老先生的画,其实很多人能模仿的一模一样,但假货终究是假货。
但如果拿一幅临摹的一样的假画,给齐老先生的后人盖个章,再由他的后人拿出来。
就算是有人质疑他是假的,那也没用。
因此荀家的地位是有些超然的,荀彧的地位和身份更是要甩他这个李家旁支不知道几条街,他见了荀彧的面,只敢畏畏缩缩的口称先生
“怎敢让荀先生上门,若晚辈知道荀先生来了,定要上门拜访的。”
荀彧连忙摆手
“我如今不过一小吏,与你相当,谈什么拜访不拜访的。
今日前来是有一事相求。”
“荀先生尽管说!”李正很激动,小伙当场立正了。
帮荀彧的忙,回家以后他能吹一年!
“是这样,我如今是小山子村的村官,你也知道有振兴乡村这样的好政策,彧便想开发下小山子村后山的毒盐矿。
只是村民们对毒盐矿有些避之不及,不得已,只能来这,询问下小关村的村民们愿不愿意去盐场工作。”
李正差点给荀彧跪下,这是在给他送政绩来啊!
而且还是盐这种重要的东西!
别看袁耀开发了海盐,并且卖遍了大汉十三州。
但卖出去是一个概念,在自己领地推动平价盐,让百姓都吃得起盐,那又是另外一个概念。
所以如果能开发出这一个盐场,且产量足够大的话,那真的是相当不俗的一份政绩了。
就这一份政绩,就足够他离开这贫苦的村子。
而且,在临走前还能给小关村留下足够工作岗位,也不枉他和村民们相处一场。
“荀先生当真愿意带着小关村的村民一起致富?”
荀彧无奈,是他不想只让小山子村的村民打上工么?
是他们自己不愿意啊。
连带着他的政绩,也不得不分出去一部分。
之前的他对于这些所谓的政绩自然是不屑一顾的,但今日,他还真是对此有了些在乎。
“那盐场开发出来,对司隶百姓大有裨益,便莫要分你我了,都是为了秦王殿下做事。”
“好!我这就去召集村民,询问他们的意见。”
李正匆匆的跑了出去,荀彧看到他在路上随机碰到了几个村民。
还没等李正说话,几个村民已经笑着掏出了几颗果子递了过去。
在李正下意识接过来以后,说出盐场工作的事,几个村民更是激动的跳着脚,伸手拍在李正肩膀上,然后帮李正向更多人家里传递消息。
荀彧深深的叹了口气
“这才是真淳朴啊。”
不多时,李正回来,身后跟了一群妇人和老头。
“荀先生,愿意去的都在这了。”
荀彧望着面前三百余位村民,有点麻
“小关村总共多少人。”
“一百二十户,除了青壮被商会雇佣种地、修路,孩子太小的没来外,剩下的都在这了。”
荀彧的嘴角微微抽动,同样是村民,怎么差距就这么大!
“既然如此,小李兄弟你就先做个登记吧。
开盐场的事情我已上报县长和陈仓的袁氏商会分会长,审批已经通过,接下来就等物资和设备到位了。”
“好!”
……
五日后,盐场开起来了,正式命名为陈仓盐场。
袁耀给出的办法和海边晒盐法差不多,但因为矿盐有着更高浓度的重金属杂质,所以要进行多次的结晶提纯,比海边要复杂好几倍。
但这边日头高,气温也不低,开辟了晒盐的梯田后,也比煮盐法消耗的少得多。
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也可以煮盐,这边靠近并州,煤矿产量大,运输的距离短,花费也不多。
并且产量是当真不低!
这样一个盐场,在建成后,若只要粗盐,单日产量可以高达一千公斤,若要堪比现代的细盐,则只有三百左右。
根据前来教授经验的盐场老师傅说,这还不是陈仓盐场的极限,若是后面工人的技术熟练了,哪怕是细盐的单日产量,也可以高达八百公斤!
如此可观的产量,盐场就算是成了,小关村的老人妇人们也拿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每人都有三十钱的基本工资。
并且每人额外奖励10钱,以及半斤的粗盐。
这一下,小关村的村民可是笑开了花了。
而小山子村的刁民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