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的科尔沁草原。
十几骑轻装简行,从山海关方向往着科尔沁与辽东交界的地方赶去。
虽然没有太多装备,但从这些人不断扫视周围的眼神,能够看出他们眼底的彪悍。
而这些彪悍骑兵,此刻全部默默跟在最前面一员英俊的骑将身后。
“总兵大人,前面就是山口。”
“根据之前夜不收的消息,就是在这个山口外一百里处,发现了不正常的马蹄痕迹。”
亲兵在身后指着前面一处突兀的山口。
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这样的山口往往会被当做重要标志物。
而过了这个山口,北边是科尔沁草原,南边就是辽东,算的上是满清与蒙古的边境线。
吴三桂脸色有些沉思,在得知夜不收汇报,说是在这个山口过去后的一百里处,发现了极为奇怪的大队马蹄后,吴三桂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秦山。
毕竟自从秦山一头扎进草原,距离太过遥远下,关内各方已经许久没有得到过秦山的任何实质性消息。
只是根据一些草原边缘的蒙古各部调动,看得出来在草原深处,秦山是搅了个天翻地动。
回想着夜不收的回报,尤其是那句‘马蹄痕迹看不到边’,让久没秦山消息的吴三桂,忍不住亲自出来查看。
此刻随着越来越靠近山口,吴三桂脸上沉思越发明显。
只是他的沉思,很快被前面带路的夜不收给打断。
久在草原上厮杀的夜不收突然停下战马,同时抬起手,示意身后所有人立即停下。
吴三桂沉思一时没有注意到,直到被身边亲兵慌忙拉住,这才反应过来。
“嗯?怎么回事?”
吴三桂皱起眉头。
而前面的夜不收却也不来给吴三桂告罪,而是一脸惊疑的趴在地上,耳朵紧贴草地。
看着夜不收表现,吴三桂一愣,随后下意识抬起头认真听去。
寒风从山口的凹陷中吹来,带着冷冽呼啸,吴三桂隐隐约约似乎听见一些风声之外的声音。
实在听不清,吴三桂看向脚边的夜不收,而夜不收渐渐瞪圆双眼,脸上满是不敢置信:
“不应该啊?这怎么可能呢?”
不断地呢喃低语,夜不收显然已经听出了什么。
但最后得到的结果,却让他无论如何也不敢做出结论。
吴三桂看的有些火起,心中焦急,左右望了一圈,突然将目光钉在了山口上。
也不管是否危险,一扬马鞭,吴三桂直接越过夜不收,往山口高处而去。
身后亲兵见状连忙跟上,山口不算远,十几骑又完全放开了速度。
随着战马奋力越过最后一块山地,吴三桂终于站在了山口的顶端。
而后...
望着呈现在眼前的画面,吴三桂整个人仿佛木头般,完全僵在了原地。
几只牧民豢养的雄鹰,振翅飞翔在连绵阴云下。
苍茫大地没有尽头,被阴云遮蔽了日光,世界的色调是一片阴沉。
寒风自西伯利亚吹拂下来,带着杂草不断弯腰。
而后一只马蹄踩过,马头低下将草吃进肚中。
紧接着是第二支马蹄、第三支、第四支...第无数支。
此刻吴三的眼中,无边草原,消失了!
换来的是曾经的草原上,如同汪洋大海一般,不断越过蒙古与辽东边界线的十四万汉蒙铁骑!
骑兵无边无际,马匹嘶鸣此起彼伏,战马不时扬起前蹄,随后被骑手安抚,将那股焦躁平息下去。
呼~!
一阵狂风吹过。
吴三桂忍不住眯了一下眼睛,抬头看去,是一只老鹰从自己头顶忽然飞过。
远处传来一阵蒙古人的大呼小叫,吴三桂看回去,能够看见附近的蒙古人随着老鹰放来了目光,此刻正对着自己这边指指点点。
只是蒙古人第一反应并非立即派人上来,而是转身向着无边骑海的中心跑去。
吴三桂目光跟着移动,而后,那杆再熟悉不过的大纛,赫然出现在他的眼中。
秦山的大纛肃立在骑海正中,两万锐骑浩荡,马匹迈步间满是甲胄铿锵。
而在锐骑身后,则是五杆汗国大纛,以及再后面密密麻麻的部落旗帜。
骑海拥护着旗海,而旗海又全部追随在最前面那杆大纛身后。
虽然隔得远,吴三桂根本看不清楚那大纛下的人影。
但不知为何,吴三桂总感觉随着蒙古骑兵赶过去通报后,那行走在大纛下,立于骑海最前的人,居然偏头施舍给了自己一点目光。
对,是施舍。
吴三桂微微低头,这并非自贱。
能够将草原五部全部统合到一起,能够带领两万甲骑杀穿整个西域、蒙古的人。
此刻居然愿意给自己一个正视的眼神...
这不是施舍是什么?!
前去报信的蒙古人很快回来,但想象中的攻击并没有发生。
蒙古人只是不断偏头看向山口上的吴三桂,而后伴着远处大纛下传来的悠扬号角,继续跟随大部队越过边界。
公元一六四三年七月。
川陕总制秦山光复安西都护府,统合草原五部,领兵十四万骑,正式跨过蒙古与满清边疆。
第一次将战火,烧入满清腹地。
而随着正式冲出草原,终于重新发现秦山踪迹的各方势力。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远没有曾经的那股激动。
当十四万骑这个数字出现在所有人的面前,整个天下换来的,只有彻彻底底的沉默。
京师一连三日早朝无一人发言,随后第四日是请求册封秦山为秦侯的奏折,如雪花般堆满了崇祯案头。
鲸吞河南山东两省的张献忠,更是一改往日席卷天下的姿态,突然全军停在了原地。
逃往淮安的刘泽清也没有再继续南逃,反倒扬言要死守淮安,以策应秦伯南下。
湖广的左良玉更是一改往日吃拿卡要,对于输往川陕的粮食格外上心看护,甚至面对那些确确实实的高价粮,居然自己贴钱改成平价。
晋商和徽商也是不断相互抬价,扬言要不惜一切代价前往关外劳军。
而至于山海关一线的边军,更是在缩回山海关足足两年后,第一次做出了北上的姿态。
吴三桂更是放话,只要秦将军一句话,山海关边军愿做川陕军团的前驱。
只是世间喧哗,所有人的目光却死死看向关外。
同时心中不断猜测,面对手握如此恐怖力量的秦山,接下来的满清...
要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