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墙出来后,他特意蹲守了会,确定老二没跟着才往城外跑去。
找个背人的地方,拿出炉子和蒸笼,锅里加水蒸笼架在上面,等着就行。
跑到城外也是没办法,现在的人一个个都属狗鼻子的,在城内蒸馒头,能闻着味找到他。
野外没人,风一吹味道就散了,也不用待多久,馒头大的二十来分钟也差不多了,他这个就算久一点半个小时也够了。
蒸好馒头连锅收进空间,想想拐到了上次那个黑市,装了二十来斤面粉提着进去。
他主要是来碰运气,看看有没有东西可以换,不是来卖面粉的。
看到有人抱着只公鸡在卖,公鸡嘴上绑着东西,应该是怕它乱叫。
这人看穿着像是个农民,不知道哪来的公鸡,按理来说人都吃不饱,没人会养公鸡才对。
他走过去问:“鸡怎么卖?”
“不卖,只换粮食。”
“怎么换?”
那人朝李文华的粮食袋瞅了一眼:“我这公鸡有两斤六两,最少十斤粗粮。”
李文华扭头就走,他的面粉按照现在来算属于富强粉,这人是为了多换粮食的,不划算。
往前走了有一段,看到有个地上垫着布袋,上面放了团棉花。
他眼睛一亮,凑上前问道:“卖棉花?”
那人先瞅他手里的粮食袋,随后才看着他说:“不卖只换粮食。”
尿性。
李文华敢打赌,自己要不是提着粮食袋,这人肯定不会说只换粮食。
“怎么换?”
“一斤棉花八斤粗粮。”
正常兑换比例是一斤皮棉(去籽后)换七到八斤标准面粉。
现在粮食困难身价上涨,兑换比例也不一样了。
“两斤富强粉一斤棉花。”李文华手握粮食心不慌,砍价比拼夕夕来一刀还狠。
那人脑子嗡嗡的,棉花这种稀缺东西居然有人敢这么还价?
语气不善道:“你是来消遣我的吧?两斤棉花够做袄子,四斤面粉三天就吃完了,有你这么换的吗?”
“你要这么算的话,一辆自行车能骑几十年,一百斤粮食才吃多久,搁你换不换?”
那人被问的说不出话来,有点道理,但不多,具体该怎么反驳又说不出来。
这人虽然蒙着脸,李文华却从眼睛感到了懵逼和着急。
他在心里偷笑,这就是偷换概念,棉花和粮食一样,没有棉花冬天能冻死人,没有粮食也能饿死人。
两者几乎同等重要,就看家里更需要哪个,不能拿自行车做比较,而棉花身价一直高于粮食,也就这两年差距拉近了些。
那人一着急挥手说:“你走,我不跟你换。”
李文华笑道:“我还价,你可以加价呀,咋就急眼了呢,这样,两斤五两富强粉换你一斤棉花。”
这时候有的人还按老习惯一斤等于十六两的算法,所以他得提前说明,不能直说两斤半,万一到时候人家跟你按八两来算,又得扯皮。
那人一听也是,不过两斤五两换一斤棉花还是不行,“一斤棉花换你四斤富强粉。”
“这就对了嘛,得让人还价才有乐趣,一斤换两斤。”
“不行,就四斤。”
那人下意识反驳,反应过来后才发现,这特么怎么还带越喊越少的。
“两斤。”
“三斤半,不能再少。”
“两斤三斤,三斤两斤”李文华故意绕着喊。
“两斤。”
“成交。”
李文华一把拉住他的手,“四九城爷们一口唾沫一口钉,不带反悔的嗷。”
那人看看李文华,又看看黑色周边,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来错地方了。
“爷们别愣着了,赶紧交换呀。”
“这,这……”
李文华看他这样就知道不是个经常混黑市的人,从眼角和握着的手也能大概判断出年龄,应该是个小青年。
瞅他后面的袋子,看着没多少棉花,棉花这东西蓬松占空间,就那袋子里顶多三斤左右。
“这样,你要是还有,我就按三斤来换,要是就这点,那就只能按你答应的两斤来换。”
那人一万个麻卖批想骂出口,我啥时候答应两斤了。
不过富强粉也难得,想想还是点头道:“我还有,你得按三斤跟我换。”
“没问题。”
李文华送他一个院里人的粮食袋,装了九斤面粉给他。
那人还不放心,跑到一个摊位上去借了秤过来,一称还多了四两。
李文华又把那四两给要了回来。
那人都想给自己一巴掌,好好的非要称,又亏了四两。
李文华提着那人的棉花笑着挥手:“快点去,我在这等你。”
那人拿上面粉快速离开,出了黑市就把蒙脸布扯了下来,跑了段路竟然跨上一个巡逻的自行车后座。
“哥,送我回家,我要再拿些棉花来换富强粉。”
“小毅,你现在是有工作的人,尽量别来黑市。”
“哥,就这一次,以后我就不来了,黑市的人太会讲价,把我都给绕晕了。”
……
李文华在黑市里溜达,不少人看到他手里的粮食袋主动过来询问。
“粮食怎么卖?”
他也学别人那样:“只换不卖。”
有人抬起手,露出袖里一小截金子:“粗粮还是细粮?”
李文华扫了眼这人,带着帽子,衣服布料讲究,袖里那个应该是大黄鱼。
“富强粉。”
那人凑的更近了些,“换?”
“可以,三斤一根你手里那个。”
这价格高的吓人,但他主打一个乱喊价,没准人家愿意呢。
这时候黄金的价格大概在3块4毛8每克,一根大黄鱼有312.5克。
所以这个价格离谱到那人想转身就走,不过细粮而且还是富强粉不容错过,忍着骂人的冲动说:“一根二十斤富强粉。”
李文华直接送他三个字:“想屁吃。”
在这个时期黄金价格不是这么算的,这些人有黄金也只能偷偷换钱,价格会被下压很多,而粮食想换都难换到,奇货可居,待价而沽。
那人愣在原地,等李文华走出一段时才追上来说:“最高能给多少?”
“四斤。”
“四斤太难听了,十斤,十斤我就跟你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