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深知,自始皇统一天下以来,我汉人的活动范围便被限定在长城以南这片土地上。每当盛世降临、国运昌盛、四海升平时,黎民百姓得以安享太平,随之而来的是人口的激增。
然而,这片大地的面积始终未变,其能供养的人口上限也未曾增长。当人口膨胀至一定程度,而土地资源无法满足需求时,必有一部分人陷入困顿,民生凋敝。于是,饥寒交迫之下,众人揭竿而起,烽烟四起,天下陷入动荡。
在这混乱局势里,持续的战争使得人口急剧减少,最终回落到土地可承载的范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而在这平衡之中,王朝悄然更迭,却不为人察觉。
也因此,每个新王朝初期,总能看到一片繁荣景象。所谓“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皆是在人口大幅下降后,土地负担减轻的结果。但随着时间推移,人口再度增长,又重新步入这个循环。这样的周期,大约两百到三百年便完成一次轮回。
有些王朝延续较长,是因为它们较好地遏制了土地兼并,使民众得以勉强生存更久,从而延缓了这一恶性循环的到来。而那些短命的王朝,则因土地兼并严重,权贵豪强大量囤积田产,致使百姓无以为生,再加上和平时期的生育扩张,加剧了矛盾,加快了循环的到来。
无论能否控制兼并,只要土地问题未能根本解决,这个轮回终究会来临。秦汉如此,唐宋亦然,历代莫能例外!
朱标听得心潮澎湃,目光呆滞,心中满是震撼!此刻,他仿佛跟随朱政的话语,视野骤然提升,突破了自身的局限,站到了一个令人胆寒的高度!俯瞰之下,赫然发现自己置身于漫漫历史长河之上,从古至今,奔涌向前,不受任何人意志左右的大势潮流之中!
在这浩瀚悠远的历史长河间,朱标见到了神秘莫测的夏商周三代……
从秦始皇奠定天下一统的伟业,到汉武帝威震四方、万国朝贡的盛景,再到大唐盛世的繁荣昌盛……所有王朝都在这一波起伏中起落。
这些王朝的命运,无不遵循着相似的轨迹:由盛转衰,由兴至亡。
从太平盛世,百姓安乐,到战乱四起,人口凋零;随后新旧交替,再度循环。
无一例外,无一逃脱。
王朝之间仿佛首尾相连,形成一种波浪般的形态,在历史长河中不可阻挡地向前推进。
在这极富深远意义且俯瞰全局的角度里,朱标忽然感到自己拨开了迷雾,看到了真理的本质!
此刻,他心中再无疑惑,终于领悟了朱政所说的“土地是历代王朝命运的关键”这句话的深意!
没错,若不能解决土地问题,大明也难逃其他王朝的命运,必将被历史洪流吞没,无力回天。
明白这一点后,朱标立刻转头看向朱政,眼中充满惊叹!
他的儿子,竟然展现出如此惊人的洞察力!
这种透过表象看透实质的眼光,这种独辟蹊径的思维方式,这份饱含智慧的才华!
堪称空前绝后,千载难逢!
几千年间无人察觉的秘密,竟被年仅八岁的孩子通过阅读史书一眼洞穿!甚至一言就能影响王朝兴衰!
这样的天赋,实属罕见!
大明的此子,朱家的此子,难道不是天赐良机?
想到这里,朱标既感慨又自叹不如。
本以为借此机会传授治国之道给朱政,将自己的理念灌输给对方,引导他成为一代圣君,而非一味模仿先皇的铁血手段,在军事方面过分沉迷。
同时,也想借此确立自己作为父亲的威严形象。
却不料反而是朱政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
此时,朱标只能苦笑一声摇头。
但他并未因此纠结太久。
更重要的是立刻思考朱政提出的惊人论断——土地承载人口的极限!
这很容易理解,毕竟耕地面积固定,粮食产量有限,养活的人口自然有限。
如果无法破解这个难题,那么大明岂不是也会陷入那种怪圈,重蹈覆辙?
想到这里,朱标再也坐不住,内心焦虑不已。
但很快,他想起土豆那令人震惊的亩产五十石的产量!
(注:原文未出现数字,此处为补充说明)
朱标忽而精神一振,随即急切地问道:
“麟儿啊,如今我大明已有土豆,这东西岂非能破解那不可预知的困境?因土地不足而引发的循环,或许就能由此避免?”
望着朱标满怀期待的眼神,朱政却毫无波澜地摇了摇头,断然否定:
“遗憾得很,不能。尽管土豆产量惊人,大大提升了土地承载人口的能力,然而更多粮食意味着更多人,最终仍逃不开那个循环,至多不过是将结局推迟百余年罢了。”
此言一出,朱标宛如被雷霆击中,脸色瞬间惨白。
难道连土豆也无济于事?最多只能多维系百年时光,大明依旧难逃厄运……这让他难以承受。
他的志向,与先祖并无二致,期望大明繁盛兴隆,百姓安逸富足,江山稳固,国运长久。
然而此刻,这希望仿佛被狠狠敲碎。
若大明终究无法突破这个困局,那么自己多年来兢兢业业、勤勉为民的努力,岂非全成泡影?
一时间,朱标感到深深的无力,甚至隐约有种信念动摇的危机。
然而就在这一刹那,
朱政忽然缓缓说道:
“虽则土豆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却另有途径可循。”
此话一出,朱标顿时目光灼灼,犹如溺水之人抓到了救命稻草,急切追问:
“有何妙策?”
朱政唇角微扬,笑意淡然,缓缓答道:
“其实很简单,当土地资源耗尽时,只需找到足够的新土地便可。”
朱标听罢,一时不明所以。
朱政莞尔一笑,继续说道:
“适才我所言,周朝享祚八百年,其中缘由甚多,但我以为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周初占有了中原已开发的肥沃之地,然而人口渐增,土地承载力即将达到极限,危险迫近。
但当时君主极为明智,开创性地实行了分封制,派遣大量精英及百姓前往周境之外,去开垦那些荒蛮之地,并加以利用。
这般一来,就避开了因土地不足而导致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