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叹曰:
波浪洪涛滚滚来,无辜百姓受飞灾。
冤冤相报何时了,从今结下祸殃胎。
老话说得好:“冤家宜解不宜结。” 别人主动招惹,尚且要忍耐几分,避免不必要的是非;更何况那铁背虬龙,当初从许真君剑下死里逃生,在黄河岸边苦心修行八百余年,好不容易挣得 “铁背虬龙” 的名号,满心期待着功成行满的一天。谁能料到,大鹏鸟突然飞来,狠狠一嘴啄瞎了它的左眼,这口气如何咽得下去?所以后来才生出诸多事端。虽说一切皆是天数,但这祸根,终究是大鹏鸟结下的冤仇。
陈抟老祖早已预知这场劫难,又担心大鹏转世后根基不稳,这才特意为孩子取名,并留下玄机。当时,老祖与岳和一同走出厅堂,见天井阶下摆放着两只硕大的花缸,这是岳和新近购置,打算用来养金鱼的,缸中尚未注水。老祖装作惊叹:“好一对花缸!” 随即用拐杖在缸内画下灵符,口中念念有词,施展法术布置妥当,这才出门离去。岳和在后相送,到了大门前,老祖说道:“我们出家人从不打诳语,若是在前村寻到施主,贫道就不回来了。” 岳和连忙说:“快别这么说!师父若寻到令道友,务必一同到寒舍,多住几日,我才安心。” 老祖叮嘱道:“多谢员外美意!不过有一事需谨记,三日内若令郎平安无事,那便罢了;倘若遭遇什么惊吓,速让安人抱着令郎,坐在左边那只大花缸内,方可保住性命。千万牢记,不可忘却!” 岳和连连称是:“遵命!师父一定要和道友同来,免得我一直挂念。” 老祖告辞,岳和送出庄门,只见他身形飘然,往山中去了。
转眼到了第三日,岳家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亲朋好友纷纷前来庆贺新生儿 “三朝” 之喜。众人行过礼后,岳和设宴款待。大家纷纷说道:“老哥老来得子,真是天大的喜事!快请进去和老嫂子说一声,把孩子抱出来让我们瞧瞧!” 岳和一口答应,走进房中告知妻子,依旧让小厮撑着伞,将孩子抱到厅上。众人见这孩子头顶饱满、额头宽阔,鼻梁挺直、嘴巴方正,模样十分周正,都忍不住称赞。
不料,一个冒失的后生突然走到跟前,伸手捏住孩子的小手,轻轻抬了一下,说道:“这孩子生得真好!” 话刚说完,孩子便大哭起来。后生慌了神,连忙对岳和说:“怕是令郎饿了要吃奶,快抱进去吧!” 岳和手忙脚乱地将孩子抱回房。亲友们纷纷埋怨那后生:“员外年近半百才得这么个宝贝儿子,你怎么能这么冒失,随便捏孩子的手!现在孩子哭个不停,一家人都不安生,我们也跟着扫兴。” 有人问老家人:“小官人现在好些了吗?” 老家人摇头叹气:“还是哭个不停,连奶都不肯吃。”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气氛变得十分尴尬,不一会儿,大家便陆续散去。
岳和在房里看着啼哭不止的儿子,束手无策,妻子在一旁埋怨不停。突然,他想起之前道人说的话:“三日内若孩子不安,让安人抱他坐在花缸内,方可保平安。” 便赶忙告知妻子。姚氏正急得没主意,一听这话,忙说:“那还等什么,快抱出去!” 她匆忙穿好衣裳,让丫鬟在花缸内铺上绒毡,然后抱着岳飞坐了进去。
就在这时,只听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大地瞬间裂开,汹涌的洪水如猛兽般奔腾而来,转眼间,岳家庄便被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全村百姓都被洪水卷走。原来,这是黄河中的铁背虬龙为报被大鹏鸟啄瞎左眼之仇,得知大鹏转世在此,便率领水族兵将掀起滔天巨浪。可它这般残害无辜,触犯了天条,玉帝降下旨意,命屠龙力士在剐龙台将其斩杀。铁背虬龙死后,心中怨恨难消,便投胎东土,转世成为秦桧,后来用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在风波亭将其谋害,以报此仇。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好在陈抟老祖提前用花缸为岳飞留下生机。岳和死死抓着花缸,姚氏在缸内哭喊道:“这可怎么办啊!” 岳和悲声道:“安人,这都是天命!我把孩子托付给你,只求你保全岳家血脉,我就算葬身鱼腹,也能瞑目了!” 话音未落,他的手一松,便被洪水卷走,消失不见。姚氏抱着孩子,随着花缸在洪水中漂流,一路漂到了河北大名府内黄县。
内黄县离城三十里处,有个麒麟村。村里有一户富户,男主人叫王明,妻子何氏,夫妻二人同岁,都年过半百。这天清晨,王明坐在厅上,叫来仆人王安,吩咐道:“王安,你进城去请个算命先生来,我等着。” 王安有些为难:“请个有眼睛的先生还好说,要是请个盲人先生,来回六十里路,员外哪等得及?不知员外请算命先生做什么?” 王明解释道:“我昨晚做了个梦,想请人解一解。” 王安笑道:“算命我不在行,要说圆梦,我可是行家!不过我有‘三不圆’的规矩。” 王明好奇:“什么‘三不圆’?” 王安说:“初更二更的梦不解,四更五更的梦不解,只记得梦头不记得梦尾的也不解。必须是三更做的梦,还得记得清楚,我才能解得准。” 王明连忙说:“巧了,我正是三更做的梦,梦见半空中燃起大火,火光冲天,一下子就把我惊醒了,你说这是吉是凶?” 王安脱口而出:“恭喜员外,火起预示着要遇贵人!”
王明一听,顿时火冒三丈:“你这狗东西!哪会解什么梦!分明是不想走路,拿这话来哄我!” 王安急忙辩解:“小人哪敢!前些日子跟员外去县里交钱粮,路过书坊买了本《解梦全书》,员外要是不信,我拿给您看。” 王明没好气地说:“拿来!” 王安赶忙回房取来梦书,翻到相关内容递给王明。王明一看,书上果然有此说法,心中暗自疑惑:“这偏僻村庄,能遇上什么贵人?”
正想着,门外突然传来震天的喧闹声。王明吓了一跳,急忙让王安:“快去庄前看看!” 王安飞奔出去,不多时又跑回来,气喘吁吁地说:“不好了员外!也不知哪里发了大水,水口漂来好多东西,村里人都在争抢,乱成一团!” 王明赶紧和王安来到水口,只见村民们你争我抢,一片混乱,他不禁摇头叹息。
突然,王安指着远处喊道:“员外快看!那些鹰鸟围着的是什么,怪不怪?” 王明抬头望去,只见远处有个东西顺流漂来,上面密密麻麻落着许多鹰鸟,展开的翅膀如同凉棚一般。等漂近了一看,竟是一只花缸,缸内有个妇人紧紧抱着个孩子。可村民们只顾抢夺财物,根本没人顾得上救人。王安冲上前赶走鹰鸟,兴奋地喊道:“员外,这就是贵人啊!” 王明凑近一看,满脸疑惑:“不过是个半老妇人,怎么就是贵人了?” 王安解释道:“她怀里抱着孩子,在洪水中漂流都没出事。老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况且还有这么多鹰鸟护着,这孩子将来必定能成大器,可不是贵人吗?”
王明心中好奇,便向花缸里喊道:“这位安人,你是哪里人?姓甚名谁?” 连问几声,却无人应答。王明纳闷:“难道是个聋子?” 却不知姚氏刚生产三天,本就身体虚弱,又遭遇这场劫难,在水中漂了许久,早已头晕目眩,这才没能回应。王安见状,说:“我去问问!” 他跑到缸边大声喊道:“这位奶奶,您听得见吗?我家员外问您,是哪里人,怎么会在缸里?” 姚氏听到有人呼喊,缓缓抬起头,眼中含泪,虚弱地问道:“这里…… 是阴司地府吗?”
王明这才明白,姚氏是在缸中昏迷,并非耳聋,赶忙吩咐王安向附近村民讨来一碗热汤。喂姚氏喝下后,他温声说道:“安人,这里是河北大名府内黄县麒麟村。不知您家住哪里?” 姚氏听了,悲从中来,声音哽咽:“妾身是相州汤阴县孝弟里永和乡岳家庄人。一场洪水突然袭来,我丈夫被洪水冲走,生死未卜,家里的人、田地和家产全没了。妾身命大,抱着孩子坐在缸里,才漂到了这里。” 说完,她再也控制不住,放声痛哭。
王明不禁感叹:“这么远的路,一路漂到这儿,想想都让人后怕!” 王安在一旁劝道:“员外,您向来乐善好施,救下这母子俩,留在家里做些活计,也是一桩善事。” 王明点头赞同,随即对姚氏说:“老汉名叫王明,寒舍就在前面。安人若不嫌弃,可先到我家暂住。等我派人探听到您家乡太平了,再派人送您回去,一家团圆。您意下如何?” 姚氏感激涕零:“多谢恩公!若能收留我们母子,您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 王明摆摆手:“快别这么说。” 他让王安扶姚氏出缸,又对着周围争抢财物的村民喊道:“这个你们别抢了!” 众人见状,都笑王明是个呆子,不抢财物,反而领回两个要吃饭的人。
王安先行一步回家,告知夫人。姚氏慢慢走到庄门前时,王夫人早已出门迎接。进了家门,行过礼后,姚氏将夫妻分离的悲惨遭遇细细道来。王夫人和丫鬟们听了,都忍不住心酸落泪。当天,王夫人就吩咐仆妇们打扫东边的空房,安排姚氏母子住下。姚氏为人随和,与府里上上下下都相处得十分融洽,大家对她都很敬重。
王明派人去汤阴县打探消息,得知洪水已经退去,但岳家的人却下落不明。姚氏听到这个消息,再次痛哭失声,王夫人在一旁不断安慰,她才渐渐止住泪水。此后,两人情同姐妹。有一天闲聊时,姚氏得知王明没有儿子,便劝说道:“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您这么大的家业,若将来落入外人手中,实在可惜。不如纳个妾室,说不定能生下一儿半女,也好延续王家香火。” 王夫人起初有些吃醋,但在姚氏的劝说下,也想开了,便托媒人给王明纳了一房小妾。第二年,小妾果然生下一个儿子,取名王贵。王明对姚氏的感激之情更深了。
时光飞逝,转眼间,岳飞长到了七岁,王贵也六岁了。王明请来一位启蒙先生,教两个孩子读书识字。同村的汤员外、张员外和王明是好友,也把儿子汤怀、张显送来读书。岳飞学习还算用心,可汤怀、张显和王贵三个孩子却十分顽皮,不仅不肯好好读书,还整天在学堂里舞枪弄棒、打架胡闹。先生稍微责罚几句,他们不仅不服管教,还差点把先生的胡子拔光。先生想认真管教,又顾及他们都是家里的独子,父母宠爱,实在无可奈何,只能辞去教席。接连请了好几位先生,都是同样的结果。
王明无奈之下,对姚氏说:“令郎渐渐长大了,住在我家多有不便。门外有几间空房,生活用品都齐全,您要不带着孩子搬过去住?日常的柴米油盐,我会派人送去。您看怎么样?” 姚氏连忙道谢:“多亏员外和夫人救了我们母子,这份大恩还没报答。如今员外又为我们着想,我们搬出去住,也能自在些。” 王明立刻吩咐人准备了大量柴米油盐和各种生活用品。
姚氏找来黄历,选了个吉日,便带着岳飞搬了出去。平日里,她靠给邻居做针线活赚些银钱,日子虽不富裕,倒也慢慢有了些积蓄。一天,姚氏对岳飞说:“你今年七岁了,不能再整天玩耍。我准备了柴扒和筐篮,你明天去山上拾些柴回来,也好让员外知道我们母子勤快。” 岳飞懂事地点点头:“娘,我听您的,明天就去。”
第二天一早,姚氏做好早饭,看着岳飞吃完。岳飞拿起筐篮和柴扒,临出门前叮嘱道:“娘,我走了,您关好门。” 姚氏心中满是酸楚,丈夫若还在世,儿子这么小的年纪,本该请先生读书识字,如今却要去打柴。她强忍着泪水,关上门,再也控制不住,大哭起来:“千悲万苦心俱碎,肠断魂销胆亦飞。”
岳飞此去山中打柴,又会经历怎样的故事?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