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夜色浓稠如墨,将韦伯飞天马戏团的营地紧紧包裹。
他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在兰多镇域西港湾区交界处的一个空地上,这里远离核心城区,到了夜晚的时候会安静无比。
但这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地方远离城市路灯的照明范围,营地里唯一的亮光来自于零星散布的便携式煤油灯。
这些灯被挂在帐篷的支杆上、或是放置在重要区域的木箱上,灯焰在玻璃罩内不安地跳动,投下摇曳的淡黄色光晕,反而衬得周遭的黑暗愈发深邃和庞大。
帐篷和车厢的轮廓在昏暗中模糊难辨,空气中弥漫着寒意和潮湿土壤的气息。
偶尔从兽栏方向传来几声不安的窸窣响动,更是添了几分会让人感到不安的恐怖气息。
但这些对于柯蒂斯来说都是熟悉地不能再熟悉的风景了,他此时拖着略显疲惫的步伐,借着这些微弱的光亮,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那节属于他和女儿莉莎的专用车厢。
埃里森最后分别那会儿的举动,让柯蒂斯心中泛起一丝难以言喻的好奇。
不过已经有些疲乏的他却没有太过在意,只是摇了摇头,轻笑着自言自语道:
“这小子,神神秘秘的。”
柯蒂斯走到车厢下,在车厢中部的墙壁上正挂着一盏昏黄的煤油灯,将这一小片地块照得亮堂堂的,也方便巡夜人监视这里。
毕竟他这个车厢不仅住着牵挂着整个马戏团所有人的小莉莎,而且柯蒂斯自己的工作室内也有着很多精密工具和一个微型机床,这些都是马戏团内最牵挂人心的存在。
放个灯在这里,但凡有个人影在这附近晃悠,都能够被巡夜人看见。
柯蒂斯先是走到自己女儿的门口,手指在冰冷的金属门把上停留片刻,才用力拉开。
车厢内光线昏暗,只有从窗户透进来的、隔壁帐篷传来的一丝微弱反光,勉强勾勒出内部物体的轮廓。
他轻手轻脚地走到莉莎的床边,借着仪器面板上微弱的指示灯光芒,看到女孩苍白的脸上带着一丝安宁的微笑,这让他感觉一天的疲惫都减轻了很多。
柯蒂斯轻轻抚摸着女儿的额头,感受着她平稳的呼吸,心中稍安。
他仔细检查了床边的透析装置,确保所有指示灯都正常运转,这才放心地退出房间,轻轻带上了门。
从莉莎的房间出来后,柯蒂斯沿着车厢外侧,走到另一边的扇门那里。
韦伯团长对柯蒂斯一家很是照顾,匀出了一整节车厢给他们父女俩居住。
车厢后部是莉莎的房间,而前部就是柯蒂斯的工作室了。
拉开这里的车门,走进柯蒂斯的住所,这里的气氛与女儿房间的温馨整洁截然不同。
车厢内,空气混合着机油、金属和一丝消毒水的气味。
靠窗的位置摆着一张狭窄却整洁的行军床,床边和车厢壁上堆满了层层叠叠的木箱、工具箱,以及挂着的各式工具。
角落里,那台珍贵的微型机床被帆布覆盖着。
窗外煤油灯的光线正好投射在这片区域,方便了这位疲惫的父亲回床休息。
柯蒂斯脱下沾有油污的外套,随意搭在椅背上,然后躺在了那张狭窄的行军床上。
他刚闭上眼睛,就感到有些不适,这才想起来窗帘没有拉上。
那盏方便守夜人观察的煤油灯正好就挂在他这里的窗子外,虽然说保护了他和女儿莉莎的安全,但也让柯蒂斯遭老罪了,想睡觉的时候不拉上窗帘是根本睡不着。
他坐起身来,准备拉上窗帘,但转念一想,等会还要去莉莎房间检查设备,而现在自己又不是特别困。
“算了,反正不睡了,闲着也是闲着,看看埃里森那小子到底拿来什么东西给我。”
柯蒂斯轻笑着摇头,从一旁的工具箱上摸来了埃里森递给他的包裹。
打开了外面包得一层一层的黑布,他这才发现,这里面怎么都是些宣传单啊,唯一成册的似乎还是个用线装订起来的小本子。
柯蒂斯首先拿起了散乱的宣传单看了起来,接着下一刻他的表情就严肃了起来。
原因无他。
这些宣传单上的口号太过危险了!
快速翻阅了几张这样的宣传单之后,柯蒂斯当即就得出了一个结论:
这些宣传单绝对是帝国的叛军印刷的。
结合去年在报纸上看到的消息以及埃里森他读大学的地方,他很快就将其与布尼亚克的大叛乱结合了起来。
当时的帝国在报纸上说,这次的大叛乱是邪眼教徒的余孽勾结本地的暴民产生的,他们拆毁了布尼亚克首府的通天塔,公然挑战着帝国的权威。
柯蒂斯并不是一个喜欢关注政治的人,这些报纸也只是韦伯买来查看各地行情制定马戏团行程用的,他大多都只是无聊的时候拿来看着解解闷。
但现在他却发现事情似乎并不是帝国报纸上诉说的那般模样。
通过这些宣传单,他发现这根本就是不是什么暴民在造反这么简单,这些似乎是一群走投无路的工人发起的革命!
虽然没有亲眼见到那些工人悲惨的生活状况,但仅仅是通过宣传单上的描述,柯蒂斯也能想象那种让人窒息的生活。
他为了女儿已经倾尽了自己的所有,但这一切的成果也不过是阻碍了那注定会划下地狱结局的晚点儿到来而已。
自身就有这悲惨经历的柯蒂斯很能对宣传单上的口号共鸣,但他也发现这些宣传单有着明显的区别。
数量最多的那一种,口号写得很让人热血沸腾,话语也很直白简洁,但是多看了这几份就能感到其恢弘口号下的空洞,似乎是光有口号但缺乏内涵。
而另一种呢,内涵倒是有了,不过就是用词上有些拗口,而且有些道理也能看得出来是因为篇幅的缘故浅尝辄止,这显得有些虎头蛇尾。
“这感觉啊,就像是两波不同的人写的一样。”
柯蒂斯呢喃着说道。
零散的宣传单他很快就看完了,这时候他也来了兴趣,随即拿起了那个牛皮封面的小本子翻开了第一页。
然后他就彻底陷进去了……
这是一个做工有些粗糙的小本子,看得出来外面的牛皮封面是后来加上的,应该是出自埃里森之手。
在其开篇第一页,柯蒂斯就看到了一篇名为《论我们为什么要打败吸血鬼》的文章,署名叫做叶格林,是一个他完全没有听说过的人。
在这篇文章之中,笔者没有像旧大陆这里的地下教会一样,用着传统、复兴、人类至上或者信仰的理由去劝说别人造反。
而是用着一种普通人都能理解的话语,阐述了帝国的双轨货币制度以及对殖民地政策解释了帝国对于各大殖民地是如何剥削的。
接着他又解释了在工厂里工人与工厂主的关系,在这里对方提出了剩余价值以及生产资料的概念。
而且不光是城市工厂,对方以戈顿河下游的农村为样本又举例了城市与农村、农村与帝国、还有农村自身内部的生产关系。
尽管这篇文章中有着很多新颖的词汇是他听都没有听说过的,但是在笔者详尽的解释之下柯蒂斯这样一个第一次接触的人竟然也能通过前后文联系大致推测出这个词语的意思。
整篇文章的数字不长,但通篇读下来,柯蒂斯却能十分直观地构想出一个庞大、严密、高效、无情的体系,是怎么沿着帝国的体制从上而下剥削底层人的。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论我们为什么要打败吸血鬼》,有趣的是文章的大部分内容却都没有直接阐述这个问题。
然而更加有意思的是,任何一个看完这篇文章的人却都能够直接理解标题的意思。
柯蒂斯立即就被这样的思想给吸引住了,他在看完了这开篇的第一个文章之后沉思了良久,接着他就迫不及待地翻到了后面。
之后这位署名叶格林的人还发表了好几篇不同的文章,诸如《雷曼沼泽及其周边7镇43村的走访调查》、《戈顿河下游水利及农业条件摸底》、《论希德罗斯地区的三大矛盾》、《论长期革命的必要》、《论山区根据地的发展必要》、《沃尔夫格勒大革命的胜利影响》……
除了这位叶格林之外,他也看到过不少其他人的文章,其中数量第二多的是一个署名戈尔隆的人。
他的文章基本都是以城市工业以及工人群体为主,虽不如叶格林那般高屋建瓴,却更能让身为工程师的柯蒂斯共情。
这些阐述着沃尔夫格勒工业发展以及工人生活改善计划的文章,虽然跟革命啊、造反啊什么的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却让柯蒂斯看得根本停不下来。
看完一遍恨不得再看第二遍!
柯蒂斯一下子就陷入了进去,竟然都没有注意到时间的流逝。
直到窗子外边听到有人说话了,他才惊呼道:
“糟糕!我竟然看了一个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