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袖中取出一封信,“这是下官座师,翰林院周掌院的亲笔信。周大人与御史大人有同年之谊,或可为大人分忧。”
知府一愣,接过信细看,脸色渐渐缓和。信中周掌院暗示,若知府能配合御史工作或可从轻发落。
“这...”知府犹豫道,“令师如何得知...”
“大人明鉴。”阿树低声道,“朝中风云变幻,下官等新进之士,自当与大人这样的前辈同心协力,共渡难关。”
知府盯着阿树看了半晌,突然笑了:“好个李大公子!本官小看你了。”他收起信,“婚事作罢,但望令尊令堂勿怪。”
“家父家母理解大人的苦心。”阿树滴水不漏,“下官虽无缘成为大人女婿,但日后在朝中,还望大人多多提携。”
离开府衙,阿树长舒一口气。
母亲这招以退为进实在高明,既拒绝了婚事,又给了知府一条生路,还结下了善缘。
回到家中,顾云早已备好茶点等候。听完阿树的汇报,她满意地点头:“如此甚好。知府虽有过,但根深蒂固,与其结仇不如结盟。”
“娘,小山哥的婚事呢?”小雨好奇地问。
顾云笑道:“已经派人去林家提亲了。林先生虽清贫,但桃李满天下,小山与他女儿又是两情相悦,再好不过。”
正说着,李忠兴冲冲地进来:“娘子!赵员外听说小山要娶林家女,不但没生气,还送来了贺礼!说日后肉铺生意照旧!”
顾云会心一笑。
这就是会做人的好处,人家赵员外见联姻不成,立刻转为结交,不愧是生意人。
一个月后。
三桩婚事陆续落定:
小山与林静姝先行完婚,因小山即将赴任江州;
小风与韩姑娘定了亲,待韩修京城安顿好后完婚;
小雨与柳文轩也订了婚约,只等来年会试后办喜事。
最令人意外的是,知府在巡按御史到来前主动请辞,带着家眷回了原籍。
新任知府到任后,特意拜访了顾云一家,对阿树三兄弟礼遇有加。
秋风送爽时,顾云站在重新扩建的李家大院里,看着仆人们忙前忙后准备中秋家宴,心中满是欣慰。
三个儿子前程似锦,女儿们也有了归宿。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几桩婚事,李家不仅在吴县站稳脚跟,还在朝中织就了一张隐形的关系网。
韩修的清流声望,柳文轩的太师遗泽,加上阿树三兄弟自己的官位,家族的未来,不可限量。
“娘子,想什么呢?”李忠走过来,手里提着条新鲜鲤鱼,“刚捞的,晚上让厨房做你最爱吃的酸菜鱼。”
顾云笑着接过鱼:“我在想,咱们这一大家子,热热闹闹的真好。”
“可不是!”李忠憨厚地笑道,“谁能想到,十年前我还是个带着阿树艰难度日的杀猪汉,如今竟成了官老爷们的爹!”
顾云望向远处正在读书的小荷,九岁的女孩儿眉目如画,已显露出不凡的气质。
夜幕降临,明月当空。李府上下齐聚一堂,欢声笑语不断。
顾云举杯环视,看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心中满是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