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2145年的m27星球,终于挣脱了盘踞数十年的“垄断阴霾”。

水球区的万亩稻田泛着鎏金般的浪涛,基因改良后的稻穗饱满沉坠,收割机在田间匀速穿梭,留下淡淡的生态能源尾气;火球区的工厂群不再冒黑烟,银白色的厂房外覆盖着淡绿色的光伏板,烟囱里排出的是经过净化的无色气体,连空气里都少了往年的焦糊味;月球区的地摊街挤得水泄不通,悬浮摊位上摆满了机械零件、手工饰品和新鲜果蔬,商贩的吆喝声、顾客的笑声交织在一起,汇成最鲜活的烟火气。

这些改变,藏在十大罗氏人物改写后的“新生轨迹”里,藏在普通人渐渐舒展的眉眼里,更藏在叶天启团队五年来“无痕修正”的每一个细节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变革,只有润物无声的指引,让跑偏的人生重回正途,让垄断的裂缝里长出公平的新芽。

罗金:2115·金融向善,让每笔钱都暖起来

2115年的水球区金融省,巷陌间满是中小商户的愁云。黑石银行垄断了整个星球的低息贷款渠道,年化利率高达12%,还要求层层抵押,普通商户根本触不可及。要么借年利率30%的高利贷,最后被利滚利压垮;要么眼睁睁看着店铺因资金周转不开而倒闭,这是当时绝大多数小商户的宿命。

罗金的“金通小贷公司”就开在巷尾的老楼里,四十平米的空间,摆着三张旧办公桌和一台卡顿的全息电脑。他盯着账本上的红色数字叹气,三个月了,一笔正经生意都没做成——想贷钱的商户付不起高利率,能付得起的又看不上他这小公司的额度。墙角的绿萝因为长期没打理,叶子都蔫了半截,像他此刻的心情。

“叮铃”,门口的风铃响了。三个穿着浅灰色制服的人走了进来,制服胸前绣着“星际普惠金融联盟”的银色徽章,为首的男人眉眼温和,正是叶天启。他手里拿着一本深蓝色封皮的册子,递到罗金面前:“罗老板,打扰了,我叫叶天启,想来给你推荐一个‘赚钱的新法子’。”

罗金挑眉,接过册子——《2050年普惠金融案例集》,封皮上印着一行小字:“金融的本质,是让资金流向需要的地方”。他随手翻开,里面的全息页面立刻跳出立体的账本和商户故事,叶天启指着其中一页:“2050年,水球区有个‘社区银行’,专门给小商户放5万星币以下的低息贷款,不用房产抵押,只看经营诚意和流水记录。”

全息画面里,一个叫“张记面馆”的店铺映入眼帘:老板张磊借了5万星币,换了新的厨具和座椅,生意从日均盈利200星币涨到500星币,三个月就还清了贷款。后来张磊还介绍了十个同行来贷款,都成了银行的忠实客户。“你看,他们一年帮了两百多家商户,坏账率只有2%,最后不仅没亏,还成了商户们的‘定心丸’。”叶天启的声音不高,却像一盏灯,照亮了罗金混沌的思绪。

罗金的手指在全息画面上摩挲着,张记面馆老板的笑容格外真切。他想起自己创业的初衷,本来就是想帮身边的小商户,可后来被黑石银行的垄断逼得没了出路,才想着跟风赚快钱。“可我没技术,怎么判断商户的还款能力?万一借出去收不回来,公司就彻底倒了。”他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这个我们帮你解决。”叶天启身后的陈默拿出一个银色的U盘,“这里面是2050年的智能信用匹配算法,能自动抓取商户的经营流水、客户评价,甚至是日常缴费记录,十分钟就能生成信用报告,比人工审核精准十倍,还不用额外花钱。”

罗金抱着案例集和U盘,熬了三个通宵。他把自己的小贷公司重新装修,墙面刷成了温暖的米黄色,门口挂起了新招牌:“金通社区银行——低息贷款,助力小微”,年利率定在3%,仅为黑石银行的四分之一。

第一个客户是巷口裁缝店的刘姐。她的缝纫机用了八年,针脚经常跑偏,想换一台新的智能缝纫机,需要3万星币,可黑石银行嫌她抵押不足,高利贷又不敢碰。罗金用智能算法审核,十分钟就批了贷款。刘姐拿着贷款合同,手都在抖:“罗老板,你真的肯借我?我三个月肯定还!”

三个月后,刘姐果然准时还款,还带来了新客户——水果店的老周。老周的摊位只有两平米,想扩建成五平米的生鲜铺,需要5万星币。罗金同样快速批贷,老周扩店后,生意火爆,不仅雇了两个店员,还主动帮社区银行做宣传。

2145年时,“金通社区银行”已经在水球区、火球区、月球区开了五十家分店,服务了两万三千家中小商户。贷款金额从3万星币到50万星币不等,年利率始终没超过3%。罗金的办公室里,挂满了商户们送的锦旗,“雪中送炭”“金融暖民”的字样格外醒目。他常对员工说:“钱不是冰冷的数字,要花在能长出希望的地方,才叫值钱。”

他早忘了那个多年前曾偷偷找到他,说要带他偷“2140年经济数据”、靠内幕交易赚大钱的罗默。办公桌上,那本《2050年普惠金融案例集》被翻得卷了边,扉页上他用荧光笔圈住的一句话,成了他一生的信条:“金融的温度,藏在给小商户的每一笔贷款里。”

罗科:2120·科技为民,让AI多份人情味

2120年的火球区科技省,科技是少数人的特权。黑石科技垄断了所有高端AI核心技术,普通创业者想做科技产品,要么花天价买授权,要么只能做些边缘配件。罗科的“科智工作室”就困在这样的绝境里。

工作室租在废弃工厂的二楼,三百平米的空间里,堆满了各种机械零件、报废的AI半成品,墙角的3d打印机还在嗡嗡作响,打印着一个残缺的机械手臂。罗科坐在一堆零件中间,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草稿纸,上面画着他构想的“家庭服务AI”草图——能帮老人做家务、能陪孩子学习,可没有核心算法,这张草图永远只是空想。

他已经三个月没发工资了,两个合伙人昨天刚走,临走时拍着他的肩膀说:“罗科,别死磕了,要么去黑石打工,要么转行,不然迟早把自己拖垮。”罗科看着空荡荡的工作室,心里像压了一块石头,他不甘心——科技不该只服务于有钱人,普通人也该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那天下午,他去科技档案馆查资料,想看看有没有公开的基础算法。档案馆里人不多,昏黄的灯光照在一排排金属书架上,上面摆满了老式数据卡和纸质书籍。一个戴着“科技史研究员”徽章的年轻人走到他身边,手里拿着一本封面磨损的笔记本:“你是科智工作室的罗科吧?我叫林野,猜你可能需要这个。”

罗科接过笔记本,封面上写着《1995年科技研发笔记》,作者是“陈敬之”——他曾在历史课上听过这个名字,是m27星球早期研发“民生机器人”的老工程师,一生都在做普通人用得起的科技产品。

笔记本里画满了密密麻麻的草图和公式:有身高一米二、能帮老人拿药喂饭的“陪护机器人”,有能模仿教师语气、教孩子写作业的“启蒙AI”,还有能自动识别蔬菜新鲜度的“智能菜篮”。最打动罗科的是最后一页,老工程师用钢笔写的话,字迹有些潦草,却力透纸背:“科技不是用来垄断的,不是用来抬高价格的,是用来让普通人的日子变好的——能帮老人省点力,能让孩子多学点东西,就是科技最好的样子。”

“老工程师当年没什么资源,就靠这些基础原理,做出了第一款量产的陪护机器人,虽然功能简单,却帮了很多独居老人。”林野坐在他身边,翻开笔记本的中间页,“你看,这里有基础AI的核心逻辑,我们‘科技史研究中心’刚整理出2025年的基础AI开源代码,完全免费,你可以根据民生需求调整功能,不用受黑石科技的限制。”

罗科抱着笔记本,像抱着救命稻草。他回到工作室,把自己关了三个月,饿了就吃速食营养剂,困了就趴在桌上眯一会儿。遇到技术难题,就翻老工程师的笔记,或者联系林野请教。有一次,陪护机器人的语音识别系统总出错,他反复调试了七天七夜,最后参考笔记里“贴近日常用语”的思路,修改了识别算法,终于能精准识别老人的方言指令。

三个月后,第一台“小护”陪护机器人诞生了。身高一米二,通体是温暖的米白色,头部有一块圆形的显示屏,能做出微笑、担忧等简单表情,手臂的关节灵活,能轻松拿起药瓶和水杯,还内置了十万条日常对话,能陪老人聊天解闷。

罗科把“小护”送到社区的独居老人王奶奶家试用。王奶奶今年78岁,儿子在外地工作,一年才回来一次,平时没人照顾,连降压药都经常忘了吃。“小护”第一天上门,就准时提醒王奶奶吃药,还帮她把晒在阳台的衣服收了进来。王奶奶摸着机器人的头,眼眶发红:“这孩子,比我那忙得不着家的儿子还贴心。”

半个月后,王奶奶的儿子特意回来,看到母亲精神矍铄,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当场就订了五台“小护”,送给身边有独居老人的朋友。消息传开,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罗科赶紧租了更大的厂房,招聘员工,扩大生产。

2145年,“小护”机器人已经走进了m27星球的十万个家庭,不仅有陪护款,还衍生出了“小教”启蒙AI、“小助”家政AI等系列产品。罗科的“科智民生AI公司”成了火球区的“民生标杆”,公司门口立着陈敬之老工程师的雕像,底座上刻着那句名言。他的办公室书架上,始终放着那本1995年的研发笔记,笔记里夹着一张老照片——是他和王奶奶、“小护”的合影。

他早就想不起,多年前曾有个神秘人找到他,说要带他潜入2140年的科技研发中心,偷取黑石科技的AI核心技术,让他一夜暴富。现在的他,更愿意花三个月时间,调试一款能让老人更方便的机器人,更愿意听用户说一句“这个AI真贴心”——这比赚多少钱都让他满足。

罗媒:2125·舆论归真,让每个普通人都有声音

2125年的月球区传媒省,舆论是被垄断的“奢侈品”。三大主流媒体都被罗氏家族和黑石集团控制,每天的头条不是“罗氏家族再拓新产业”,就是“黑石集团研发新技术”,通篇都是大人物的光鲜亮丽,没人关心地摊街商贩的辛苦、社区志愿者的付出、独居老人的孤独。

罗媒的“星月小报”就挣扎在这样的环境里。报社租在月球区最偏僻的居民楼里,只有五个员工,一台老旧的全息打印机。报纸的发行量从巅峰时的一万份,降到了现在的一千份,广告商撤了资,记者也走了两个,编辑部里空荡荡的,只剩下打字声和叹气声。

“罗哥,今天的头条写什么?”新来的实习记者小林揉了揉眼睛,语气里满是疲惫,“黑石集团的新品发布会,还是罗氏家族的慈善晚宴?写了也没人看。”

罗媒看着电脑屏幕上的空白文档,心里堵得慌。他当年创办“星月小报”,就是想“说普通人想说的话”,可现在,为了生存,只能跟着大媒体的调子走,结果越走越窄。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热闹的地摊街——张叔的机械零件摊前,有人在请教修机甲的技巧;李姐的手工饰品摊前,孩子们围着看发光的手链;王大爷的果蔬摊前,他正给顾客挑选最新鲜的合成蔬菜。这些鲜活的场景,从来没上过任何媒体。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一个穿着浅蓝色制服的女孩走了进来,胸前挂着“星际公益媒体联盟”的证件,笑容清爽:“罗主编,我叫苏晓,冒昧打扰,我这里有个能让你的报纸起死回生的法子。”

苏晓递过来一份《2025年公益媒体运营方案》,打开的全息页面上,是一个叫“百姓之声”的媒体平台。“2025年,这个平台专门登普通人的故事——卖菜阿姨的一天,修鞋匠的手艺传承,社区医生的深夜坚守,消防员的逆行瞬间。”苏晓指着全息画面里的报道,“你看,他们的头条从来不是大人物,却是最能打动人心的。这篇《凌晨三点的环卫工》,当时阅读量破了千万,还带动了大家对环卫工的关注,改善了他们的待遇。”

罗媒的眼睛亮了。他快速翻看着方案里的案例,每一个故事都朴实无华,却充满了力量。有讲单亲妈妈靠摆摊供孩子上学的,有讲退休教师免费辅导贫困学生的,还有讲维修师傅义务帮老人修家电的。“可这样的报道,能赚钱吗?我们现在连房租都快交不起了。”他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能。”苏晓肯定地说,“我们联盟可以给你提供运营资金,还能帮你对接公益广告商——这些广告商不追求流量,只看重媒体的社会价值。而且,普通人的故事最有共鸣,只要你坚持做下去,发行量肯定能涨回来。”

罗媒像是被点醒了。他当即决定,把“星月小报”改名为“百姓之声”,头版头条就写地摊街的张叔。他带着小林,在张叔的摊位前蹲了一天,看着张叔从早上六点出摊,到晚上十点收摊,帮顾客修好了二十多台家用机甲,还免费给一个贫困学生修了学习平板。报道的标题是《地摊街的“机甲神医”:二十年坚守,修的是零件,暖的是人心》,文末配了张叔满是老茧的手的照片。

报道登出的第二天,“百姓之声”的发行量就翻了三倍。很多读者专门跑到张叔的摊位前买零件,有的甚至只是为了跟他说一句“辛苦了”。张叔激动得睡不着觉,第二天一早就给报社送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百姓喉舌,正义之声”。

从那以后,“百姓之声”的报道越来越接地气:《社区志愿者李阿姨:十年帮扶,把温暖送到千家万户》《深夜急诊室:医生的十二小时》《手工匠人王师傅:让老手艺在星际时代活下去》……每一篇报道都带着烟火气,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容。

员工们的干劲越来越足,记者们每天跑社区、跑地摊街、跑工厂,挖掘普通人的闪光点。广告商主动找上门,公益广告铺满了报纸的版面,报社不仅还清了欠款,还租了更大的办公场地,添了新的设备。

2145年,“百姓之声”已经成了m27星球最大的公益媒体平台,拥有五百万固定读者,开通了全息直播、短视频等多个渠道,累计报道过三万个普通人的故事。很多被报道过的人,都成了小有名气的“民生榜样”,带动了更多人向善向美。

罗媒的办公室里,挂满了读者送的感谢信和锦旗,最显眼的是张叔当年送的那面。他常对记者们说:“媒体的价值,不是捧红大人物,不是制造噱头,是让普通人的声音被听见,让平凡人的坚守被看见。”

他早忘了那个多年前曾找到他,说要带他偷“2145年热点数据”,靠炒作流量赚大钱的神秘人。苏晓当年说的一句话,他记了一辈子:“好新闻,要沾着烟火气,要带着人情味,这样才能走进读者心里。”

罗建:2130·地产安居,让每个人都有家可住

2130年的水球区地产省,“家”是普通人遥不可及的梦想。黑石地产垄断了所有优质地块,建的都是“千万星币一套”的豪华别墅和空中公寓,配套私人花园、智能管家,专供富豪阶层。而普通人,只能挤在几十年前建的老房子里,墙体开裂、屋顶漏水是常事,有的甚至一家五口挤在二十平米的小房子里,连转身都困难。

罗建的“建家小开发商”,是地产省的一个异类。他不想建豪宅,只想建普通人住得起的房子,手里攥着一张“保障房规划草图”,画了三年,却连一块小地块都拿不到——优质地块被黑石地产抢了,偏远地块要么没配套,要么价格被炒得虚高。

那天,他坐在办公室里,看着草图叹气。草图上的保障房,是两居室和三居室,公摊面积只有15%,客厅能放下一张餐桌,阳台能种花草,厨房和卫生间虽然不大,却五脏俱全。小区里规划了幼儿园、小花园和便民超市,靠近社区医院和学校,刚好够一家三口住。可这一切,都因为没地块而停留在纸上。

“罗总,有人找你。”秘书敲门进来,身后跟着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穿着浅灰色工装,胸前挂着“星际安居推广中心”的证件,“他说能帮你拿到地块。”

男人走到罗建面前,递上一份厚厚的文档:“罗总,我叫陈默,这是《2050年保障房建设标准》。”

罗建接过文档,里面详细记录了2050年保障房的建设要求:用环保轻质建材,成本比普通建材低20%,还能隔音隔热;户型设计紧凑实用,杜绝浪费;价格控制在市场价的1\/3以内,优先卖给低收入家庭、独居老人和残疾人。文档里的户型图,和他的草图惊人地相似。

“2050年,地产行业不是靠垄断地块赚钱,是靠薄利多销和社会责任。”陈默指着户型图,“你看这个两居室,建筑面积70平米,实际使用面积60平米,刚好满足一个三口之家的需求。当时的开发商建了十万套这样的房子,不仅没亏,还赢得了口碑,后来很多商户主动来小区周边开店,形成了成熟的社区生态。”

“可我拿不到地块,再好的标准也没用。”罗建苦笑。

“我们帮你。”陈默拿出一个全息投影仪,投射出一块地块的三维模型,“这是水球区东部的地块,靠近第三社区医院和阳光小学,配套齐全,之前被黑石地产弃用,因为他们觉得建保障房不赚钱。我们已经帮你对接了土地管理局,只要你承诺按《2050年保障房建设标准》建设,价格不超过十万星币一套,就能以低价拿到这块地。”

罗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抱着《2050年保障房建设标准》,跑了土地管理局,签了用地协议;陈默又帮他联系了“2025年环保建材供应商”,建材成本比他预期的还低20%。开工那天,罗建站在空地上,看着挖掘机破土,眼里满是希望——他终于能给普通人建一个像样的家了。

施工过程中,罗建亲力亲为,每天都在工地巡查,确保建材质量和施工标准。有工人想偷工减料,被他当场辞退:“我们建的是保障房,是普通人的家,不能有半点马虎。”

八个月后,第一期保障房建成了。米黄色的楼房整齐排列,小区里种满了绿植,幼儿园和便民超市也同步开业。社区的李阿姨第一个报名,她带着六岁的孙子来看房时,走进明亮的客厅,摸着阳台的栏杆,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我和孙子挤在漏雨的老房子里五年,一到下雨天就到处接水,冬天冷得睡不着。现在好了,有阳台,有阳光,再也不用遭罪了。”

李阿姨的孙子跑到阳台上,指着远处的学校:“奶奶,以后我上学再也不用走半个小时了!”

第一期五百套保障房,三天就被抢订一空。住户们搬进来后,都夸房子住着舒服,价格实惠。罗建又紧接着开建了第二期、第三期,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住进了心仪的房子。有人给他送鸡蛋,有人给他送自家种的蔬菜,还有人联名给他送了一面“安居恩人”的锦旗,挂在他的办公室墙上。

2145年,罗建的“安居公司”已经在水球区、月球区建了五万套保障房,住了十五万人。每套房子的价格始终没超过十万星币,仅为黑石豪宅的百分之一。小区里配套齐全,幼儿园、学校、医院、超市一应俱全,还建了老年活动中心和儿童乐园,成了名副其实的“幸福社区”。

罗建经常在小区里散步,和住户们聊天,听他们说生活的变化。他早就想不起,多年前曾有个神秘人找到他,说要带他偷“2140年城市规划图”,提前抢占优质地块,建豪宅赚大钱。现在的他,看着住户们脸上的笑容,心里比赚了千万星币还满足:“能让每个人都有家可住,就是我最大的成就。”

罗矿:2135·资源循环,让每块废矿都能重生

2135年的火球区资源省,罗矿的“开源小矿场”正面临关停危机。

矿场开在资源省的边缘地带,已经运营了十年。早年开采矿石时,技术落后,留下了满山的废弃矿石,堆得像一座座小山。这些废矿石渗透出的重金属,污染了周边的河流和土壤,村民们的饮用水都成了问题,每天都有村民来矿场抗议,举着“还我清水”“关闭矿场”的牌子。环保部门也下了最后通牒:三个月内不解决污染问题,就强制关停。

罗矿看着堆成山的废矿石,愁得头发都白了。他试过请环保公司处理,可处理费用太高,矿场根本承担不起;想转行,又不知道能做什么,几十名矿工还等着他发工资养家。

那天,矿场门口来了一辆淡绿色的悬浮车,下来一个戴着“星际环保技术推广中心”证件的年轻人,正是林野。他手里拿着一份《2025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手册》,走到罗矿面前:“罗矿长,我知道你现在的难处,这个或许能帮你。”

罗矿接过手册,里面详细介绍了2025年的废矿处理技术:把废弃矿石碾碎,用低能耗设备提取里面残留的稀有金属,提取率能达到30%;剩下的矿渣,加入环保粘合剂,压制成环保砖,硬度比普通红砖还高,能用于建筑施工;渗透出的重金属废水,用生物净化技术处理后,能达到饮用水标准,还能用于矿场灌溉和生产。

“2025年有个矿场,和你这里的情况一样,堆满了废矿石,污染严重。”林野打开手册里的流程图,用全息投影展示出来,“他们用了这套技术,不仅解决了污染问题,提取的稀有金属卖了钱,环保砖也成了抢手货,一年纯利润比之前开采新矿还高。”

罗矿抱着手册,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他立刻找环保部门,申请了“资源循环试点”,环保部门很支持,还给他提供了部分补贴。林野又帮他引进了“2025年废矿提取设备”和生物净化设备,这些设备都是模块化的,安装简单,成本只有传统设备的一半。

设备安装好后,罗矿和矿工们一起调试。第一步,把废矿石碾碎,送入提取设备,果然提取出了不少稀有金属——这些金属是制造民生AI和节能设备的核心材料,很快就有厂商上门收购;第二步,把矿渣做成环保砖,送到罗建的保障房项目工地,一下子就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第三步,用生物净化设备处理废水,处理后的水清澈透明,不仅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问题,还能用来灌溉矿场周边的树苗。

三个月后,环保部门来验收,矿场的废矿石少了一半,河流的水质恢复了正常,周边还种上了耐旱的绿植。村民们再也不抗议了,反而有不少人来矿场上班,负责操作提取设备和制作环保砖。

“罗矿长,谢谢你啊,现在我们终于能喝上干净水了。”曾经带头抗议的村民组长王大叔,提着一篮自家种的水果来矿场,“之前是我们态度不好,对不起。”

罗矿握着王大叔的手,心里暖暖的:“该说对不起的是我,之前没重视环保,让大家受委屈了。以后我们一定好好保护环境,让矿场和村子和谐相处。”

从那以后,“开源小矿场”改名为“开源资源回收厂”,不再开采新矿,专门处理各地的废弃矿石。罗矿还主动联系周边的矿场,帮他们处理废矿,既解决了同行的难题,又扩大了自己的业务。

2145年,罗矿的“开源资源回收厂”已经成了火球区的“环保标杆”,每年能处理五十万吨废矿石,提取的稀有金属能制造十万台民生AI,生产的环保砖能建两千套保障房,处理后的废水能满足三个村庄的用水需求。矿场周边绿树成荫,河流清澈,还成了当地的一个小型生态公园,村民们经常来散步。

罗矿常对员工说:“资源不是用来垄断的,也不是用来浪费的,循环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能创造价值,这才是可持续的发展。”他的办公室里,挂着《2025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手册》,旁边是一张矿场现在的照片——绿树环绕,河水清澈,和多年前的荒芜景象判若两地。

他早忘了那个多年前曾找到他,说要带他偷“2145年矿脉坐标”,垄断稀有金属开采的神秘人。林野当年说的一句话,他一直记在心里:“环保不是成本,是责任,更是未来。”

无痕收尾:2145·m27星球的新生

2145年的m27星球,十大罗氏人物的“新生”,像十颗饱满的种子,在星球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开出了公平与希望的花。

罗田生的“稻花省生态农业带”,覆盖了水球区的三分之一,改良后的稻种产量高、口感好,他把技术免费传给了十万农户,让水球区两千万人再也不用为粮食发愁;罗修的“节能设备公司”,研发出的低能耗电机和太阳能转换器,帮中小工厂节省了30%的能耗,带动了三万工人就业,还减少了星球的碳排放;罗海生的“公平货运公司”,打破了黑石物流的垄断,开通了覆盖整个星球的货运航线,运费始终是垄断价的三分之一,服务了月球区两百万商贩,让小商品能快速流通到各个角落;罗晴的“普惠医院”,覆盖了水球区两百个社区,药品价格是垄断价的五分之一,还推出了免费体检和低价诊疗服务,让普通人也能看得起病;罗阳的“阳能共享社”,在火球区的一百个社区建了太阳能板和小型地热站,电费是黑石集团的四分之一,让每个家庭都能用得起清洁能源,不用再为电费发愁。

罗金的社区银行、罗科的民生AI、罗媒的百姓之声、罗建的保障房、罗矿的资源回收厂,更是像一张细密的网,把“公平”“温暖”“希望”送到了每个普通人身边。

没人记得罗默——那个曾想靠篡改时空、垄断资源,让罗氏家族独霸星球的人。罗田生以为自己的农业带是靠“2095年改良稻种”;罗修以为自己的节能设备是靠“1995年工业手册”;罗晴以为自己的医院是靠“1995年乡村医生日记”;罗金以为自己的社区银行是受“2050年案例集”启发;罗科以为自己的AI是靠“1995年研发笔记”……他们都以为,自己的成功是靠双手的努力和正当的机会,却不知道,背后有一群“时空守序者”,在他们人生的关键节点,悄悄递上了一盏灯,帮他们避开了“捷径陷阱”,找到了真正能造福他人的“正途”。

时间管理局的全息数据屏上,m27星球的各项数据越来越好看:九成人的收入比五年前翻了一倍,贫困率从90%降到了30%,垄断企业的市场份额从90%降到了30%,火球区的雾霾天数从每年200天降到了50天,水球区的水质达标率从40%提升到了95%。

叶天启站在时间管理局的天台上,看着下方的城市。水球区的稻田里,孩子们在放风筝,笑声清脆;火球区的社区公园里,老人们在太阳能板下下棋、聊天,脸上满是惬意;月球区的地摊街依旧热闹,商贩们在“百姓之声”的直播镜头前,笑着介绍自己的商品。

他拿出曾祖父叶云天的旧照片,照片上的老人站在第一台合规飞车上,笑容明亮,眼神坚定。风从耳边吹过,带着水球区稻花的清香、火球区清洁能源的温暖、月球区商贩的烟火气——这是m27星球的新生,是无数普通人的幸福日常,也是“时空守序者”最想要的答案。

“曾祖父,您看。”叶天启轻声说,“我们守住了时空的公平,也守住了普通人的日子。”

苏晓、林野、陈默走到他身边,看着远处的风景,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五年的“无痕修正”,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和付出,他们像园丁一样,修剪着跑偏的轨迹,浇灌着希望的种子,终于让m27星球挣脱了垄断的阴霾,迎来了属于每个人的光明。

天台上的风,带着新生的气息,吹向星球的每一个角落。m27星球的故事,还在继续,而守护时空秩序、守护公平正义的路,也永远不会结束。

侠客书屋推荐阅读:末世重生:反派大佬被迫洗白我的老婆是军阀明日方舟:凯尔希,改变泰拉吧!与神明同行的我无敌了吗?如敌星极快穿之大佬她又杀疯了我在星际开饭店快穿:恶女勾勾手,男主昏了头蓝月降临末世重生:囤货疯狂报复绿茶我其实不想穿的三国之四世三公贝吉特: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寻陵计白月光女配又将虫族锤爆啦荒野绝境:末日求生异世何欢快穿开启锦鲤运超能:我在十一维空间轮回我为系统打工,系统赐我模拟疯狂的电脑咒回:身为剑修,打个HE怎么了开局就造人工智能我托雷基亚,这辈子想做个好人道统传承系统网游之屠神无敌大领主末世:开局饕餮纹身,吃啥补啥诸天最牛师叔祖宇宙乾坤塔土星防卫军2随身带个游戏空间黄金古神末日已上线我都重生了,还打什么工!重回天灾,抱着空间当囤囤鼠高武:从觉醒妖王血脉开始蓝色碎片之闲间有度当人类灭绝后,我非常的想念他们末世之无敌召唤系统进击的大内密探废土求生我沉迷挖野菜不可自拔穿越之系统科幻之旅战锤:废墟图书馆无尽旅途地球上的一百亿个夜晚重生之超级食神美漫事务所:开局宠物汤姆和杰瑞开局十只骷髅,我杀穿末世在世界末日拍特摄假面骑士
侠客书屋搜藏榜:剑三大玩家萌宠兽王:七夫娶进门末世重生女主她内力深厚星际之鬼眼萌妻帮我末世打地盘外星侵袭:地球反击末日之最强机械师快穿之夙愿未了从九叔电影开始为僵末世:囤货百亿,开局万倍返还末世求生:我能随时伪装新身份快穿:满级大佬被迫营业当万人迷末日大游戏系统快穿之我爱咋咋地给过去的我,一点点震撼全球冰封,开局搬空超级仓库逢魔降临美漫万界怪物分身虐文男配想演小甜文废土吃货的生存日记崛起游戏三界8081重生之穿越归来HP:蛇院湖边,花开彼岸重生之神级实习老师行尸危机我都成为祖祭灵了,聊天群才来我的抖音连接万界囤百亿物资,末日悠闲生活我在末世造飞船快穿之主神大人带回家影后快穿之宿主开挂了末世:我穿梭两界成霸主快穿人生导师系统美漫里的超级拳皇星际逆袭指南殷商三十年吞噬星空之布拉族女儿总是被穿越末日:我能无限抽卡加成重生末世:囤粮收萌宠系统尽在手全球神只:弑神者我的妄想能成真疯了吧!你管这叫美丽人生?大明金主快穿之治愈男神99式快穿:反派boss,轻撩从末世开始的巫师逆袭联盟末世,从自制圣衣开始
侠客书屋最新小说:每天都在生存游戏里求生恶毒雌性在兽世修罗场里当团宠废雌?她是全星际大佬唯一净化师万人迷手拿炮灰剧本后她逆袭了末世,从吞尸体开始进化公路求生:开局抽中S级天赋我在星际军校暴揍渣渣后被团宠了生育值0?退婚后被顶级雄性痴缠意识托管班问塔系列恶雌挺孕肚流放,雄兽们宠疯啦我和IT博士的探灵日记鲛人女配觉醒,毛茸茸大佬争着宠欧皇海上求生?反派他妹只想苟命谁让她误闯废土的!在末日游戏里当农场主惊悚:国家把我F级天赋玩出花!恶毒男配都在我的修罗场末世恶毒女配?我靠十倍返还躺赢穿越后我靠蘑菇干翻虫子只想安静种个田,全员逼我当大佬天灾囤货,我靠毛茸茸在末日躺赢末日降临:从修仙界回来后无敌了末世灾变:我靠收割反派暴富穿成乱世寡嫂,靠空间南迁搞基建穿进男频文,我在末世捡垃圾!我的电脑里有个神级文明牺牲的他与保护的她星河苍芒幻厅恶毒向导不装了,全员火葬场吧末世:我捡的废物都成了神明大佬海洋求生:我靠无限抽卡带飞祖国末世列车,我靠预言读档成为榜一梦里穿越十二宫植物成珍稀?而她一天能种一千亩渣女摆烂后,五个前男友扯头花星际:被迫继承疗养院的餐厅星际娇软雌性,被六S大佬强绑定我在末世被营销成神无限副本:告白后我被邪神盯上了快穿:绿茶大佬今天又被钓了渣雌死遁五年回归,黑化父子爱惨病弱美人在诡异世界封神克系末日摆摊,邪神被我喂成萌宠穿成残次品?全星际大佬嗜我成瘾天才俱乐部雄多雌少,我靠木系异能风生水起星际写小说,雄兽们跪求我更新末日求生:我靠农场系统堆满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