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敲击伞面的声音,密集而单调,仿佛为整个世界蒙上了一层天然的隔音罩。
明朗独自撑着一把厚重的黑色雨伞,像一尊沉思的雕像,伫立在江州玻璃器皿厂区中央那片空旷的水泥地上。
冬日的寒意透过鞋底隐隐传来,雨水顺着伞骨不断汇聚成线,在他脚边已然汇聚成数个小小的、不断荡漾着涟漪的水洼,倒映着铅灰色的天空和眼前那栋庞大建筑的模糊轮廓。
他的目光,锐利而专注,仿佛拥有某种实质的力量,轻易便穿透了这连绵的雨幕,牢牢地锁定在厂区那栋最为显眼、也最具时代印记的建筑——一栋三层高的办公楼之上。
这栋楼,是上一个时代野心的见证。
有些年头了,外立面铺满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白色方形瓷砖,如今因岁月侵蚀和风雨洗礼,早已失去了最初的光洁,变得斑驳陆离,不少地方甚至泛起了难以清洗的黄褐色水渍,如同老人脸上的寿斑,无声地诉说着经历的沧桑。
然而,抛开这略显落魄的外表,其整体结构却依然能看出当年的扎实与坚固,钢筋混凝土的骨架在雨水中显得沉默而可靠。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它那与当前厂区凋敝景象极不相称的惊人体量。
可以想见,在玻璃厂效益尚可、甚至称得上红火的那些年月,这栋楼不仅是办公场所,更是整个厂子门面和地位的象征,透着那股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国营单位特有的、不计成本的铺张和一种臃肿的自信。
后来,随着厂子效益一路下滑,入不敷出,大量科室合并、人员裁撤,一间间办公室被铁锁锁闭,走廊里的脚步声日益稀疏,它便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空旷与寂寥之中,如同一头被抽走了灵魂的巨兽,空有庞大的骨架,却失去了内在的生机。
“虽然说玻璃厂拉胯不挣钱,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但不得不承认,这块地皮的位置是真不错,而且这楼……当年还真是修得够实在,基础打得好。” 明朗心中暗自思忖着,一股混合着感慨与机遇感的情绪在心底涌动。
那一丝最初因视觉反差带来的涟漪,开始迅速扩散、交织,在他精确如同战略棋盘般的脑海中,逐渐勾勒出一幅清晰而宏大的战略图景。
江州玻璃器皿厂的地理位置,用后世的眼光来看,堪称一块璞玉。
它紧邻嘉陵江,虽然不在绝对的市中心,但水路、陆路交通都极为便利,厂区自身占地面积广阔,不仅当下改造空间巨大,未来更具有难以估量的升值潜力。
而这栋在许多人眼中等同于负担、浪费和沉重管理成本的超大办公楼,在明朗超越时代的视野里,却无疑是眼下最现成、最亟待开发利用的宝贵资产之一,是一座沉睡的金矿。
他脑海里的盘算变得愈发具体,脉络如同精密的电路图般清晰起来:
首先,是关于欧阳谦和欧阳旭两兄弟,以及他们的“创客联盟”。
这两位技术偏执狂,他们那个小而精悍的团队,目前还蜷缩在江州大学内。
那里空间却捉襟见肘,隔壁就是图书馆。
嘈杂的环境严重干扰专注的研发工作,狭窄的空间也限制了必要设备的添置和团队规模的扩张,更别提什么像样的实验室环境了。
将他们整体搬迁到这栋办公楼里,不仅仅是为他们提供一个极其宽敞、甚至可以按需分割的研发空间,更是从根本上大幅降低他们的运营成本(明朗甚至考虑将这视为对核心技术研发的战略投资)。
更重要的是,通过物理空间的整合,能将这支充满野性创造力的技术力量,正式而紧密地纳入他自己的产业生态体系之中,加强战略协同与方向引导,避免其成为游离在外的、不可控的变量。
其次,也是最核心、最具战略意义的一步:将这栋办公楼的一楼,全面、彻底地改造成一个专业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手机屏幕研发中心。
这个中心,绝非欧阳兄弟团队的简单物理搬迁叠加,而是要以此为基础,整合各方资源,吸引相关人才,系统性地、有步骤地向tFt(薄膜晶体管)手机屏幕的生产工艺发起攻关。
他清晰地认识到产业环节的分工:赵学义在江州国际联合化工那个条件优越的研发中心里,主攻的是盖板玻璃的化学钢化,这解决的是屏幕最外层抗冲击、耐刮擦的防护问题;
而这里,在这个即将诞生的研发中心,将要攻克的是屏幕最核心、技术密集度最高的部分——显示层和触控层。
这两者,一个提供保护,一个负责显示与交互,未来必将形成完美的上下游互补关系,构成他未来显示技术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两翼。
最后,也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保障:全面提升整体研发效率与团队状态。
让欧阳兄弟这样的技术天才们,彻底摆脱寻找办公场地、筹措租金、为琐事分心等生存压力,在一个稳定、安全、优越且资源相对齐备的环境里,真正心无旁骛地投入到他们最擅长的技术研发中去。
尤其是他们之前已经有所积累、但受限于条件而进展缓慢的“多点触摸屏”技术。
明朗凭借对未来的精准把握,深知在即将如海啸般席卷而来的智能手机时代,成熟、可靠、低成本且体验流畅的多点触控技术,将是决定产品成败的杀手锏级特性。
这甚至是未来几年内,能够与国内外巨头掰手腕的关键筹码之一。
只有解决了“衣食无忧”的后顾之忧,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弹药”(研发资金和设备),才能极大激发团队的潜能,加速这个关键技术的研发进度,为抢占市场先机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雨,还在下。
但在明朗的眼中,眼前这栋略显陈旧的办公楼,已然褪去了破败的外衣,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和意义。
它不再仅仅是一栋冰冷的、由砖石混凝土构成的建筑,而是未来移动终端显示技术孵化的摇篮,是连接玻璃基板、化学强化、tFt阵列工艺、触摸传感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节点的物理枢纽和战略支点。
它仿佛一个被重新注入灵魂的巨人,即将在不久的将来,发出震撼行业的呐喊。
每一个空旷的窗口,似乎都即将亮起代表智慧与拼搏的灯火;
每一寸空旷的空间,似乎都即将被精密的仪器、忙碌的身影和创新的激情所填满。这幅蓝图,在冬雨的洗礼下,显得愈发清晰而充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