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条山一战结束后。
晋省的八路军开始全面出击。
盘踞在铁路沿线的据点、兵站。
盘踞在各大城市以及交通要道的鬼子据点、炮楼。
一个个都被八路军部队连根拔起。
在此期间,吸收了参加此战的各县大队、区小队、预备队以及民兵。
八路军队伍进一步壮大,人数直逼三十万大关。
在陈平安的提议下,各地自行组建县大队、区小队、民兵队伍。
八路军给他们配备教官,进行训练,提供武器,让他们在实战中迅速提升经验。
这样,以后八路军需要补充血液。
就可以直接从县大队、区小队自己民兵队伍中吸收,直接省去了前期的训练。
对于直接前来投军的,陈平安建议设置新兵营,也就是预备队。
八路军同样为他们提供武器和日常训练,扩军之时优先从其中选取。
之前盘踞在晋省的势力,大概可以分为四方。
守着太行太岳地区的八路军,守着中条山地区的中央军。
以及守着吕梁山地区的晋绥军,和守着铁路沿线以及各大城市的小鬼子。
如今中央军在中条山一战中,直接向南撤进了河南,小鬼子大部又被八路军歼灭。
接下来,八路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晋省被鬼子占据的城市迅速收复。
各地鬼子的汉奸走狗,盘踞在各个山头的土匪、恶霸、地主都遭到了清算。
就在八路军即将对吕梁山形成合围之时,都没有发什么通告或者警告。
阎老西带着部队连夜向北而逃,跑到绥远省(今内蒙古中南部)去了。
阎老西对外甚至连一句狠话都没敢放,好像生怕八路军找到借口追过来一样。
事后,总部的一众大佬复盘的时候。
一致认为阎老西这行为很正常,毕竟当初小鬼子来的时候。
阎老西为了逃命,能直接将太源这样一座工业重镇拱手让给小鬼子。
如今又即将被八路军包围,再次逃命又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呢!
在此期间,八路军也付出了将近三千人的伤亡,损失也不小。
但在完善的政工及后勤物资丰富的情况下。
阵亡的将士他们的家人都拿到了丰厚的抚恤以及到八路军工厂工作的机会。
受伤的将士得到了及时的医疗救助,可以重返军队的重返军队。
因受伤严重无法重返军队的,被编入后勤或者八路军的工厂,担任基层管理岗。
战后,八路军迅速消化整个晋省的土地,不断发展壮大自身。
更是直接打通了与大后方之间的通道。
从此,八路军进可以展望华北、华中,退可以退回大后方。
可以说经此一役,整个华北的战局已经是攻守易势了。
除非鬼子丧心病狂,直接抽大量的关东军或者华中军队入关。
而且即便鬼子真这样做了,如今没有十五个以上的师团,五十万人以上的军队。
根本没办法对晋省的八路军造成威胁。
就更别提国军了,除非山城的那位孤注一掷,直接抽调全国的兵力前来晋省。
而且即便他们两方真的想这么做。
这种大动作没个好几个月乃至半年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完成。
而半年后八路军又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又有谁能够说的清呢!
况且,八路军的根据地,可远远不止晋省这一块土地。
在一年多的时间,在边区兵工厂的设备、武器、人才及物资援助下。
八路军各大根据地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根据粗略统计,如今各大根据地八路军人数加起来,已经不下百万之众。
当然,这一战,也为陈平安带来了将近五十万的贡献点。
如今八路军占据晋省这片广澳的土地和人口,各种矿产资源基本已经不怎么缺了。
陈平安于是便兑换出了大量重炮、坦克、装甲车、火箭炮乃至飞机的生产线。
原本的兵工厂已经无法满足生产的需求,于是各种物资生产部门纷纷独立建厂。
比如152mm加农榴弹炮生产厂,63式107mm高射炮生产厂,59式坦克生产厂...
各种物资生产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量,基本都寻找合适的位置去单独建厂。
一时间,整个晋省都开始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总部以及大后方的一众大佬,看到大量工业以及民生相关的项目落地生产。
一个个高兴的合不拢嘴,每天都跟要过大年了似的。
后来太源解放后,各种学校、医院乃至各大项目的总部,纷纷搬到了太源。
甚至整个大后方,都在一段时间经过激烈的讨论后。
在年底的某一天晚上,乘坐一架新型飞机,秘密搬到了太源城中。
当然,在此期间,也难免会有一些扯皮的事发生。
就比如被吓得逃离晋省的阎老西,在自认为安全后,开始对当初的事发表意见。
还有就是针对八路军在中条山一战中表现出的战斗力,山城那边也有话说。
比如在报纸上谴责八路军不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趁机抢占地盘扩大势力什么的。
同时,鬼子当然也没停下搞事的步伐。
比如明码通电全国,向山城表示投降让出整个晋省,请山城前去接受。
再比如便是要和国军结盟,共同抵势力和实力抗迅速膨胀的八路军等等。
鬼子的挑衅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一方面是在如今形势逐渐大好的情况下,谁也不敢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一旦如果有谁敢开这个头,瞬间便会失去民心,成为全国的罪人。
另一方面,其实大家谁都明白。
如今的八路军,早就已经不是当初的土八路了,国内根本就没人能对其造成威胁。
而鬼子的兵力,又因为分散被牵制在全国,同样没办法对八路军造成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华夏国内反而打成了一种诡异的平衡,谁也不敢率先出手。
八路军则趁机大力发展工业。
数座百万级别的炼钢厂陆续落地,大型油田被开采,大功率的发电厂建立起来。
除了因为晋省处于内陆,无法建立港口,无法发展海军。
几乎后世所有的工业,基本都能在如今的晋省看到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