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
邯郸。
赵偃此刻虚弱躺在王座之上,面前有丞相郭开及大将庞煖陪同。
“秦将王翦动向几何?”
“韩地形势又如何了?”
赵偃虚弱地开口问道。
“回大王。”
“王翦仍然驻军于我赵魏边境,借军事威压之势,致使我大赵和魏国不敢轻易对韩国采取行动。”
“至于韩国境内,秦王安排了一个名叫赵祁的将领驻守,政务则由秦王亲信大臣冯去疾掌控。” 老将庞媛毕恭毕敬地向赵偃禀报。
“秦竟吞并了韩国,还让我大赵伐燕失败,实在让人咬牙切齿!”
“丞相、上将军,难道就没有办法应对秦国?或者把韩地纳入我大赵版图?” 赵偃愤怒地说道。
原本赵国攻打燕国本已稳操胜券,却被嬴政一道诏书打乱,响应燕国求助后,王翦兴兵讨伐赵国,这一变故让赵偃不得不终止对燕国的进攻,撤兵回国。
但后来发现秦国此举竟是伪装,表面上佯攻赵国救燕,实际上是直接发兵灭了韩国。
作为三晋之一,赵魏韩互相依存,唇亡齿寒的局面使得赵国怎能不怒?
如今秦国称霸天下已是无可匹敌,吞并韩国之后必定会对赵魏两国展开攻势,因此必须先发制人。
“大王,”
“攻打燕国一役以失败告终,我国库钱财粮草已消耗殆尽,若想与秦国争夺韩地,至少还需休养生息一年。” 庞媛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带着一丝无奈。
“一整年?”
“还要再给秦国一年时间不成?”
若是如此,这一年秦国定能全面掌控韩国局势。
赵偃愤懑地回应。
“大王请息怒!”
郭开连忙插话道,
满脸谄媚之色。
同时狠狠瞪了庞媛一眼,心中不满:
“上将军为何助长他国声势、灭我赵国锐气?”
“秦国派兵攻克韩国,而且投入王翦所率领的数十万大军,真的没有耗费大量国力与财资吗?”
“依本相之见,此时正是占领韩地壮大我赵势力的绝佳良机。”
“毕竟对方尚未完全控制住韩国全境,况且秦王愚昧,派遣防守韩地的不过是一介稚嫩将领,这点本相都已经详细查证。”
“更重要的是,”
“虽然秦国有十万精兵驻守韩地,可投降秦军的原韩军人数也有十余万,假如我赵军进攻韩地,那些被迫投降的韩军很可能内外应和,这难道不是夺取韩地的最佳机会?”
郭开心中得意,在庞媛面前卖弄自己谋划之周详。
短短几句话便说动赵偃,让他坚信赵国出兵秦国夺取韩地定会胜券在握,听得赵偃激动不已。
“寡人亦认为相国言之有理。”
“我赵国虽然损失了一些国力,难道德秦国没有损耗?”
“就趁秦国尚未稳固对韩境的控制,又还没有妥善安置降卒,这才是我赵进攻秦军占据的韩地的绝好机会!” 赵偃紧盯着庞媛大声宣告。
看得出来,他已经下了决心,不论庞媛如何回答。
“该死的郭开,无视我国情势!”庞媛暗恨在心,愤怒地瞪了一眼郭开。
这些年里,因为大王对郭开的宠幸,已经耽搁了多少大事啊!
“大王,是否还能重新考虑一二?”
“据微臣探得情报,那个驻守韩地的赵祁并非毛头小子,他曾杀害了韩国名将暴鸢与韩王,并且击杀了我们廉颇将军的得意门徒扈辄。”
“如果赵祁没有真才实学,秦王怎么会让这么关键的位置交给他独当一面?”
“希望大王务必三思收回成命。” 庞媛不死心地试图再次劝谏。
对于赵祁这个名字,庞媛早就有所了解,各种调查显示此人非同小可,更是号称秦国“小杀神”的存在,在军中的声誉甚至能够和昔日的武安君白起齐名,怎能不让人心生顾忌?
更何况,廉颇驻守边境时就已经叮嘱过庞媛,千万不要产生主动攻打秦国的想法。
现在的赵国仍以固守为重。
…………
“上将军,莫非你没有听懂大王的意思么?”
郭开目光灼灼,语气中带着几分挑衅:“大王已然决意伐秦夺取韩地,这是振兴我大赵的关键之举。
上将军莫非不愿为大王效力?难道不想助我大赵拓展疆土吗?”
果然是郭开,历史上的大秦克星。
短短几句话,就将庞媛逼入绝境——若反对攻秦,便是对君王和国家的背叛。
若是赵王亲见郭开此等手段,定会对他赞赏有加。
倘若各国再多几个像郭开这样的智谋之士,大秦又怎可能一统天下?秦始皇又怎能安心?
“臣不敢。”
“臣愿为大王披肝沥胆。”
面对“不忠”这顶巨大的帽子,庞媛只能躬身施礼,低头认命。
“好了。”
“上将军,朕给你三个月时间筹备兵马。
不过廉颇驻守边境以防王翦大军,不得轻动。
另外,你需联系已经在韩的降卒。
只要我大赵进攻秦国,他们便可内外夹击。
三晋本是一家,大赵即是他们的救星,必助他们摆脱暴秦统治。”赵偃语气坚定,似乎胸有成竹,笃信此战必胜。
“至于丞相,”赵偃转向郭开,“你需要尽一切可能筹集粮草,确保上将军出征无忧。”
“臣,必定全力以赴,为大王,为大赵竭尽全力。”郭开深深一拜,一脸效忠模样。
赵偃满意地点了点头:“丞相乃是我的左膀右臂啊!”说着,他扫视了郭开和庞媛一眼,语气似含深意。
对此,庞媛无计可施,唯有默默遵从。
“唉,廉颇将军,我实在是无法劝阻大王了。”心中暗自叹息,庞媛别无选择。
“上将军,还请速去准备,切勿令朕失望。”赵偃轻轻摆手催促道。
“诺。”庞媛无奈应答,转身离去。
“恭贺大王,即将击破秦国,立下千秋伟业,扩大我大赵疆域!”郭开谄媚奉承道。
“哈哈哈……”赵偃听着甚是得意。
郭开之所以能步步高升,直至成为赵国丞相,皆因得到赵偃信赖。
他与赵偃青梅竹马,甚至连赵偃登基也离不开他的运筹帷幄。
当初赵国太子本当是赵偃兄长,因需派质秦人,便让长子前往;而赵偃原本也在质子之列,却因郭开操作更改了一切。
后又有使臣欲赴秦迎回太子,竟遭郭开封锁消息,并将其杀害,致原太子滞留秦国许久。
待其归来时,位已易主。
因此,在赵偃心中,郭开地位非凡,信任尤深。
“大王……”
“除了强攻韩国之策,臣还准备了一计万全之法,涉及魏国联合之事。”郭开忽然进言,眼中闪过一抹狡黠。
“哦?”赵偃饶有兴趣,“究竟是何计?”
“臣已派遣刺客潜入韩地,刺杀秦国将领赵祁。
一旦他丧命,秦军必将陷入群龙无首之境,我军必然一举制胜。”郭开解释道,“此外,魏国亦派出了刺客,目标锁定秦国重臣冯去疾。
两国齐发,必将砍断秦王控制韩地的左右手!”
“冯去疾和赵祁一死,韩境必生大乱,说不定我军能够兵不血刃收复失地!”郭开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郭开不只是 ** 宠臣,在能力方面也不乏见地,要不然单凭赵偃的恩宠,他不可能稳坐丞相之位。
“妙,当真妙啊。”
“丞相对君上一片忠心,谋划如此,实在让人钦佩。”
“如果夺取韩地,拓展大赵疆土,那丞相就是大赵第一功臣了。” 赵偃兴奋之余连声称赞,完全认同郭开的战略。
擒贼先擒王,斩首为上策。
的确是极为精妙之计。
“多谢大王赞誉。”
“全赖大王英明掌舵。”
“臣一定不会辜负大王期望。” 郭开赶紧奉承道。
赵偃听了很是欣慰,对郭开愈发重视。
然而,赵偃突然激动过头,面色瞬间变得惨白,不停咳嗽着,显得异常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