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真到了那天,你觉得我会是坐以待毙之人吗?\"
赵祁凝视李牧,意味深长地说道。
闻言,
李牧睁大双眼,满脸惊讶地望着赵祁。
过了一会儿。
\"难道你对王权竟无丝毫敬畏之情?\" 李牧疑惑地说。
\"敬重也许尚存些许,但绝非全然敬畏。
\"
\"我承认今日的一切皆源自秦国。
不过我的所得全是在遵循秦法基础上,因我的战功而得,并非秦王恩赐。
\"
\"我做不到所谓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那种绝对服从。
\"
若秦王欲取我性命,我绝不会乖乖奉上,反倒会与他对抗。”赵祁直视李牧,道出一句从未对自己部下说过的话。
这番话对李牧而言毫无顾虑——他眼下还是敌人,既不可能告密,就算说了也不会有人相信。
这是赵祁传达给李牧的一点:未来秦国或许不会公平对待六国百姓,从历史看,秦始皇确实重用老秦人,而未真正惠及六国民众。
因此秦亡后,六国迅速叛乱,最终致秦瓦解。
赵祁虽无法承诺秦国日后会一视同仁对待天下百姓,但他能确保炎黄一体、无分彼此。
因一旦秦始皇陨落,他必将顺势崛起,掌控天下。
这是他的野心所在——绝不臣服于平庸之君,更遑论秦始皇诸子皆不配。
若由他统治,必使万民同等。
李牧闻此言,倍感意外,惊愕地注视着赵祁。
“我原以为你是个极度敬惧秦权之人,否则秦王怎会将如此大权授予你。
听了这话,我对你的看法彻底改变。”
“你确是个疯狂的人,这世间前所未有的疯狂。”李牧语气深沉地说,眼中充满复杂的情感,赵祁所谈及的同族大义与王权观念对他触动颇深。
“或许吧。”赵祁叹道,“但这世道只为活得更好而已。”
“秦王是否会对炎黄族裔公平,我无法断言,但我会尽力影响。
秦王雄才大略,断不会拘泥门户。”赵祁提及对韩境治理和降卒政策,“如今韩境治下的士兵已融入我军,成为大秦锐士,这是我向秦王建言后的转变。”
李牧凝问:“我若投降,能否保证秦王不对我和麾下将士秋后算账?”
赵祁坦然回应:“我可以保证,不仅如此,如果你愿意降伏,让我同胞免受战祸,我还允许你继续统领代地三十万大军,驻守边界以防异族。”
“你真的能做到?”李牧略显激动。
若能继续保持对三十万军队的指挥权并留在代地,那不仅是安全问题得到解决,也让李牧与部下放心。
“这是我的承诺。”赵祁郑重声明。
“还有什么条件?”李牧怀疑地问道,认为这样的优待肯定有条件。
“果然。”赵祁一笑,“若有一天君主意图对付我,我希望你率这三十万大军相助,反制王权。”
“你认真的?”李牧慎重追问。
“如果我不认真,何必要说出口?”赵祁正色答。
“这一切都是长远考量,我不得不防患未然。
我的命运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赵祁语重心长地说道,语气间流露出一股霸气。
李牧思索片刻,最终 nods 了他的头:“赵祁,我终于理解为何像韩非那样个性倔强的人才也愿意归降秦国。
你确实说服了我。”
“你说的没错,一族的存亡比起某个家族或者某个腐朽的王权重要得多。
我们血战到底,耗费的是几十万本族精锐将领的生命。
若让外族得知,只会成为笑柄。
如果因为我一人的私欲,让手下数十万人牺牲,那便是我的罪过了。”
“你已经兑现了对我的承诺,同样,我也答应你的条件。”
“我愿意归降,并非因为畏惧秦国,而是为了同族之间避免无谓的冲突,保全族群的实力。
同样,如果你日后遭遇王权针对,我会起三十万大军支援你。”
“这是李牧给你的承诺。” 李牧郑重其事地对着赵祁说道,随后伸出一只手:“好。”赵祁一笑,伸手与之相击掌。
这一瞬。
代城关上及大秦军阵中,众人目睹了这场景,都察觉他们似有某项誓约达成。
“将军是准备投降秦国吗?”
“到底发生何事?”
“这秦国将领怎么说服上将军的?” 城楼上将士满脸疑惑不解。
而在大秦阵营中。
赵祁与李牧的互动使得所有人表情突变,“赵祁居然成功了。”
“李牧真的决定归降?”
“如果真的如此,那么大秦将可免除一场与李牧刀兵相见的大战,更可保全几十万将士性命。”
王翦和桓漪对视一眼,面露欣喜。
随后赵祁道:“你回城交代详情,我也回去告知王翦、桓漪我们的协议条件,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同意。”
李牧闻言大笑道:“我相信你。”此刻心中积压已久的纠结一扫而空,李牧没有了先前赴死前的那种无奈。
一个时辰后。
我们再于此刻会面。
“说罢转身,赵祁策马奔回自己军营。
李牧望着他的背影轻声道:”秦国果然出了一个了不得的人杰,只是这般人才恐怕只有当今秦王能驾驭。
他只效忠于秦王,未来若新一代秦王缺乏胆略,他断不会轻易顺服。
况且他对王权并没有太多的敬畏之心。
未来若有朝一日被王权针对求我相助,我定不辱诺言为炎黄百姓谋福祉。
“ 随即李牧收回心神,再度跨上坐骑快马加鞭直奔代城内去。
李牧踏入代城的一瞬间就受到了众多属下包围。
“上将军!”
“适才您与赵祁到底谈妥了什么协议呢?”
“莫不是我们要归降秦国不成?”
“上将军,难道我们要叛离大赵么?” 每位属下的神情都充满焦急,渴望获知详细情况。
“为了避免生灵涂炭,考虑我代国军三十万将士安危计,我接受了赵祁给出条件决定向秦国称臣避免战争。”
李牧看着周围的将领沉稳启口。
话音刚落。
有将领松口气但也有人义愤填膺:“李牧将军,你可知你所言何物?你这不就是背叛国家嘛。”
几位将领指着李牧怒声叱责:“你投降秦国,背叛君主,有何颜面再担任赵国的大臣!”
这些将领从赵国各地逃来,均为正宗赵人。
他们原本期望李牧与秦军血战到底,这样或许还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但见李牧降秦,又岂能甘心?
李牧冷冷反问道:“国土沦丧,弃城而逃,你们又有何资格自称为赵臣?再者,从前你们可曾把我们代地之人当作真正的赵人看待?”
“你……”面对李牧的凌厉目光,那些怒骂的将领顿时语塞。
“将这几位全部拿下,押入大牢!”李牧毫不手软地命令道。
在代地,在麾下大军之中,李牧拥有绝对的权威,众将士均对其忠心耿耿。
士兵们应命而上,迅速控制了几个吵闹的将领,并将其带下了城关。
随后有将领追问:“上将军,你真的打算降秦吗?”
李牧沉思片刻回答:“我仔细思考良久,此战终究无法避免失败。”
“即使我们全军覆没又能如何?只不过让麾下三十万将士白白丧命罢了,最多也只能使秦军遭受等量损失,可这样对大局又有什么改变?”
“赵国已然灭亡,赵王已死,王室成员全被秦国抓获。”
“如果我们再次激怒秦国,代地数百万百姓将陷入生灵涂炭的境地。
我不想看到这一幕。”
“而且,赵祁的话确实令我深思——我们本是同宗同源的炎黄子孙,为何要自相残杀,这不是正中异族之计吗?”李牧语气恍惚地补充道。
可能这次的降秦之举会让后人唾骂,然而相比避免数十万生命的牺牲、防止代地变成地狱般的战场,他一人的名声何足挂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