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贾建设从床上坐起,伸了个懒腰,昨日不佳的情绪随着一夜好眠消散无踪。
“咦?”他撑床的手忽然觉得有些异样,仔细摸索一番却没发现什么不同。
轻笑着摇摇头,他暗笑自己过于敏感。
整理完思绪后,他开始回忆昨夜那个令人心动的梦,“啧啧,跟我家媳妇有一拼!”他带着几分调侃的表情自言自语。
虽然只记得一些模糊片段,但他回味无穷,忍不住咂嘴。
“建设,起来了吗?”门外传来何雨柱的声音。
“起来了,这就出去。”贾建设应了一声,迅速穿好衣服,又从系统空间取出一套全新的洗漱用品。
这套物品是他早前存入空间的,现在正好用得上。
来到院子里水池边,看见正在刷牙的何雨柱,熟悉的场景让贾建设不禁怀念起穿越前的生活——手机、外卖、空调,那是他最珍视的三样东西。
想到这些,他开始盘算回去的时间。
算下来,若要回到过去,那时他已经八十二岁了。
他不确定自己能否活到那个年纪。
叹息一声后,贾建设收敛情绪,开始洗漱。
不多时,他和何雨柱兄妹吃过早饭,独自骑车前往轧钢厂,而何雨柱则因没有自行车只能步行前往。
贾建设显然没兴趣带上这个人,毕竟那种状况,光是想想就觉得别扭。
他在时代街道间飞速穿行,时不时转弯避开行人或疾驰而过的公交车。
很快,他抵达了工厂大门。
“徐大爷,您早啊,吃饭了吗?”
“是小贾主任啊,早安。
刚刚在食堂解决了。”
门卫徐红旗笑呵呵地回应。
“吃了就好,我先进去了,徐大爷。”
寒暄过后,贾建设径直骑车进厂。
今天他决定不再送烟了。
刚来时为了表现礼貌必须如此,但总不能天天如此吧?若真那样,岂不是太荒唐?
即便觉得对方身份不一般,也无需主动招惹。
偶尔递上一两根烟,维系好关系即可——这主意早在他心中盘算清楚。
边思忖边骑行,不久便来到办公室。
食堂管理无需每日开例会,只需按后勤提供的清单备齐食材即可。
这些琐碎事务不必劳烦主任亲自处理,只需关注任务完成进度便可。
贾建设昨日已摸清食堂现状,这都是何雨柱未上任前的事。
一旦何雨柱这位亲信班长接手,每日汇报便足够。
但他并未彻底放权,即便对得力助手再信任,也会不定期抽查。
就这样,时间在他翻阅文件中悄然溜走。
两小时后。
贾建设阅文速度极快,经过昨天和今天的努力,柜子上的文件几乎全部浏览完毕。
他对食堂运作流程已了然于胸。
无文件可读时,他决定外出查看食堂员工的工作状态。
刚开门,一位约莫二十五六岁、戴眼镜的年轻人映入眼帘。
“贾主任您好,我是杨厂长的秘书陶国华。”
礼貌介绍后,陶国华仔细打量这位新上任的食堂主任。
“您好,陶秘书,请问您此行有何贵干?”
贾建设礼貌地询问着,同时认真打量着来人。
“杨厂长让我先来知会您一声,中午有一场招待宴,12点开饭,一共十人,按二级标准即可。”陶国华递过一张纸,贾建设接过。
“明白了,陶秘书不必久站,进来稍作休息如何?”贾建设邀请道。
“贾主任客气了,杨厂长或许还有事找我,我就先告辞了,改日再详谈。”陶国华婉拒。
“好,下次再见。”贾建设点头回应。
陶国华礼貌致意后转身离去,贾建设目送其离开,才返回办公桌前查看那张纸。
纸上的内容简洁,仅一句话、一个名字,无日期亦无公章,空白处空无一字。
那句话内容与陶国华所述一致,末尾附有签名:“杨政民,原来杨厂长叫这个名字。”贾建设喃喃自语。
实际上,贾建设清楚,这张纸并无必要,只需口头传达即可。
他猜测,杨厂长可能是担心他初来乍到,对流程不熟悉,特意准备这张纸以防万一。
关于二级标准,贾建设是从相关文件中得知的。
这是轧钢厂内部制定的接待标准,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标准:针对级别低于轧钢厂的单位或个人,每人提供4两肉、6两白面、1斤蔬菜。
二级标准:针对与轧钢厂同级别的单位或个人,每人提供8两肉、6两白面或4两大米、2斤蔬菜。
不仅食材量增加,还可选择米饭为主食。
** 标准:用于接待上级单位或个人,无固定规格,以现有最佳资源安排,但遇特殊情况另作通知。
初次看到这份标准时,贾建设认为标准较低,但仔细考量后发现并非如此。
例如,以5人的五级标准为例,总计需2斤肉、5斤蔬菜、4斤白面。
两斤肉能做三道荤菜,而蔬菜经过处理后会减少,但五斤食材至少也能做出三道菜。
至于白面,一斤可蒸一斤四两馒头,四斤就能得到五斤六两。
五个人一餐,三荤三素搭配五斤多馒头,难道不够丰盛?这是杂粮面流行的年代,这样的标准其实已经偏低了。
贾建设后来意识到,可能因为自己有系统加持,每顿吃得都不错,所以觉得这个标准不高。
想到这里,他撕碎了那张纸,然后开门离开,去后厨找何雨柱谈招待的事情。
到了后厨,他喊正在忙碌的何雨柱:“何师傅,过来一下。”
这是昨晚何雨柱提出的要求,工作时别叫他哥,叫傻柱就好。
贾建设总觉得去掉那个“哥”字怪怪的,起初没同意,后来想了想,决定暂时叫他“何师傅”。
将来何雨柱成为食堂班长时,再改叫“何班长”。
何雨柱听后表示满意,事情就这么定了。
听到贾建设叫自己,何雨柱先去洗手,然后走向贾建设问道:“贾主任,找我什么事?”说到“贾主任”时,他还调皮地眨了下眼。
贾建设忍俊不禁,但食堂里还有不少人看着,他努力保持严肃,等情绪平复后才开口说起今天的招待安排,并嘱咐若他不在后厨时有人需要他,立刻去办公室通知。
何雨柱虽不明所以,但还是爽快答应了。
交代完后,他就让人去后勤领招待物资。
而贾建设则打算在后厨和大家进一步熟悉。
中午十一点多
轧钢厂食堂
\"徐威,告诉贾主任,该忙活起来了。”何雨柱抿了一口搪瓷杯里的水。
\"好嘞,柱子哥!\"
徐威应声后,迅速朝食堂主任办公室奔去。
另一边
贾建设靠在办公椅上,抬腕瞄了眼手表,发现时间差不多了,立刻站起走向食堂。
\"贾主任,柱子哥让我转告您,该准备了。”徐威气喘吁吁地说。
\"嗯,知道了。
一起去吧。”贾建设打量着面前的徐威,昨晚何雨柱特意提起过他,说此人一向勤勉,为人诚恳。
此刻见了面,感觉确实不错,打算以后多留意这个人,合适的话可以重点培养,但也不急,慢慢来就好。
途中,贾建设不时开口询问徐威一些问题,在交谈间两人抵达后厨。
\"贾主任来啦,那我这就开工!\"何雨柱一眼看见贾建设,立刻准备动手。
每逢接待任务,除了馒头不由他负责,其他都归他打理:洗、切、煮,总得提前准备妥当,否则耽误了可是大事。
\"行,开始吧。
我今天也想露两手。”贾建设卷起袖子。
这是他早就盘算好的一步棋,准备借此事做文章。
\"这怎么能让主任动手呢?要是让别人知道了,咱们食堂岂不成了笑柄?憋了一天没找到机会表现的乔金生听到这话,顿时意识到机会来了,立刻讨好开口。
\"对啊,主任您别动手。”
\"没错,主任您还是歇着吧。”
众人虽平日最厌烦乔金生说话,但这次都觉得他讲得在理,纷纷附和劝阻贾建设。
\"贾主任,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您不如先去休息?\"何雨柱虽不明贾建设的真实意图,但也觉得乔金生的话合理,试探性地问了一句。
贾建设见状心中暗喜,机会来了。
他轻轻拍了拍手掌,待嘈杂声渐息,众人的目光聚集到自己身上时,语气严肃地说道:
“诸位听着,我不关心前任主任如何行事,但从今日起,咱们食堂只留下真正有用之人。”
“食堂主任会做饭又如何?不会做菜却能管理好食堂吗?若无法评判食堂工作是否达标,又怎能保证饭菜质量?”
“当然,厂里高层领导与我们这些一线员工职责不同,他们只需把握大局即可,无需亲力亲为。”
“今日我亲自下厨,只为表明一点——我不仅懂做菜,更能将菜做好。
日后大家只需踏实工作,我自会明察秋毫,因我深知其中门道。”
“自此刻起,无论哪个岗位,有才能者居之,无能者退位,概莫能外,我亦不例外。”
此言一出,后厨瞬间陷入死寂,贾建设凭借这一席话展现的威势震慑全场。
众人虽目光灼热,却无人敢贸然开口,就连何雨柱也缄默不语。
这般寂静持续了十余秒。
贾建设以为气氛足够凝重,正欲开口缓和,忽闻一声赞叹:“讲得极好!没想到你年纪轻轻,竟有如此见解。”
杨政民不知何时已进入后厨。
原来,在贾建设发言前,他便站在门外,恰逢后厨众人劝阻贾建设之时。
他有意观察贾建设的应对,便悄然伫立一旁。
贾建设一番话出口后,杨政民顿感震惊。
即便他从业二十年,若非事先筹备,也难以如此从容表述。
他认为,贾建设此时的状态绝非临时准备,因为没人能预知后厨人员的态度。
思索片刻后,杨政民迅速回神,随之鼓掌称赞。
贾建设见到走近的杨政民,因对方的称赞有些局促,毕竟类似的话他在过去网络上屡见不鲜,从不觉得能赢得这般高度评价。
他刚才的言论并非灵机一动,而是事先为给食堂众人留下深刻印象精心准备的。
杨政民突如其来的赞赏令他措手不及。
尽管内心尴尬,贾建设依旧维持着严肃的表情,主动上前问好:“杨厂长,谢谢您的夸奖,我只是随口说说,请别太认真。”
“何必妄自菲薄?你的表现让我很放心。
原本我还担心你首次负责接待不够熟练,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杨政民笑言。
“感谢您的信任。”贾建设郑重道谢。
“去忙吧,中午记得招呼好兄弟单位的同事即可。”杨政民拍拍贾建设肩膀,与陶国华离开。
陶国华回望贾建设一眼后追上杨政民,消失于食堂大厅。
贾建设虽察觉陶国华的目光,却并未在意,只要对方无恶意,其他都无关紧要。
随后,食堂员工因认同贾建设的观点,工作热情高涨。
唯独谢会会始终跟随,频频投来欣赏目光,让贾建设苦恼不已。
何雨柱察觉后帮忙将谢会会带走,贾建设方得解脱,对何雨柱感激不尽:“多谢,何师傅。”
“别客气啦,贾主任。”何雨柱毫不退让。
两人对视片刻后,突然放声大笑。
后厨传来了他们爽朗的笑声。
其他人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