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于莉陪伴贾建设的三个月期限结束,这次她并非独自离去。
别误解,老爷子和贾建设依旧留在燕京城。
这也说明贾建设确实讲信用。
之前不是说要为于莉再造个孩子吗?
是的,没错。
于莉正是怀着孕离开的。
以往提到过,因贾建设的关系,这些女子衰老的速度极慢。
如今于莉虽已三十多岁,但外貌与体能仍停留在二十多岁时的状态。
因此她此时怀孕也不算高龄产妇,加之 ** 那边的医疗条件比燕京优越许多,所以贾建设没让她留下,毕竟回港她能获得更好照料。
于莉走了,贾建设本以为又要等一阵子才会有人回来陪他,就像上次于莉回来时他也等了几个月。
然而这次他猜错了,于莉刚走没多久,徐会真便迅速返回。
就在前两天,徐会真陪伴贾建设的三个月期限已到。
她离开时仍是单身一人,这让贾建设略感遗憾。
但从徐会真愈发光彩照人的脸庞上一眼便知,她有多幸福!
哈哈,男人唯有变得更强才是硬道理!
只是不知这次又是哪个女子来陪伴贾建设。
说实话,这种拆盲盒般的感觉倒让他有些不适。
扯远了,还是言归正传。
前面提到,大学报到时间到了,何诗雨自然也不能缺席。
“爸,您千万别送我!”
“我都这么大了,您送我岂不被人笑掉大牙?”
何诗雨拦住准备送她的何雨柱说道。
“这怎么行?你这么多行李,我不帮忙谁帮忙?”
女儿永远是父亲的心头肉,必须疼爱。
“昨天隔壁院的董国建去报到,不也是自己拎的?”何诗雨反驳道。
“男人就得自己扛,你可是个姑娘家。”
何雨柱一向如此双重标准。
说实在的,他也受了贾建设的影响。
过去,贾建设总劝他,儿子得多历练,闺女却得百般宠爱。
还说什么女儿要富养,儿子则需简朴成长。
他觉得,要是女儿没见过世面,被甜言蜜语迷惑,再收到些小礼物,很容易上当。
何雨柱细想,确实有道理。
他一想到女儿将来可能被其他男人哄骗的模样,顿时气血上涌。
自那时起,他就坚持女儿必须富养的理念。
“我不听你的,反正您不能送我去。”
何诗雨一屁股坐下,一脸不满地说。
“行了,孩子都这么大了,让她自己去吧!”马敏忍不住插话,见过惯儿子的,却没见过这般宠闺女的。
自家三个孩子里,只有何诗雨被捧得像天上的星。
说实话,现在闺女都不亲近她了,遇到事只会说“我爸怎么怎么样”,弄得她都有点嫉妒了。
“这……好吧。”
何雨柱看了看马敏和何诗雨,无奈地说道。
“太好啦,爸,您放心,我自己去就行。”
何诗雨立刻蹦起来,开心地宣布。
“你这孩子,过来,这个给你。”
何雨柱看了眼马敏,从兜里掏出钱和票递给女儿。
原本他想偷偷给的,但既然女儿非要自己去,也只能此刻交出来。
“妈已经给过了。”何诗雨瞄了眼马敏,犹豫地说。
“你就继续宠她吧!”
“等儿子以后出门,看你是否还能这样对待他们。”马敏瞪了他们父女一眼道。
“哪能一样呢?”
“女孩子嘛,得多准备些吃的用的。”
“乖女儿,别听 ** ,拿着,这是爸给的。”
“到了学校别舍不得花,听见没?”
何雨柱将钱塞进何诗雨手中叮嘱道。
“好嘞!”
何诗雨笑嘻嘻地收起钱,朝马敏挑挑眉。
“我出发啦!”
“慢点,别慌张。”
“知道了!”
何诗雨背着行李离开后,何雨柱坐在原地,没多久便开始坐立难安。
尽管他对女儿宠爱有加,但放在整个时代背景下,这根本算不上什么。
在这个家庭里,女儿不仅聪明懂事,还能熟练掌握各种生活技能。
没过几分钟,他便开始担忧起女儿能否顺利挤上公交车。
那个大行李包会不会让她遇到麻烦?
\"你去哪儿?\"
\"出去走走。”
何雨柱刚走出家门,马敏就在身后翻了个白眼。
女儿在家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样样都做得好好的,何雨柱何必如此紧张?想到这里,她甚至有些嫉妒,丈夫对自己都从未这般细致。
不行,她绝不能接受这种待遇。
或许可以让他接下来的一个月都不许靠近自己?
何雨柱却浑然不知自己的命运即将改变。
刚走到巷口,他就愣住了。
原来女儿是与朋友约好了见面。
几个年轻人站在那儿谈笑风生,何雨柱忽然觉得自己在女儿心中不再重要。
\"真是女大不由爹!\"他叹了口气,失望地转身回家。
\"柱子哥,你怎么啦?诗雨那丫头呢?\"贾建设特意赶回来为诗雨送行,却见何雨柱满面愁容。
\"唉,别提了,刚才我……\"何雨柱将事情原委告诉了贾建设。
\"柱子哥,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社交圈,只要正常就好,我们大人就别多干涉了。”贾建设笑着宽慰道。
\"我知道,可是……\"
\"行,咱们进屋聊吧。”
\"好。”
那天何诗雨去报到,让何雨柱意识到女儿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或许不再需要他的陪伴。
这一发现让他失落许久,直到最近几天才渐渐平复。
眼看着改革开放即将到来,贾建设的日子过得很轻松。
他手头宽裕,不贪图额外利益,厂里的主要生产事务交由韩庆阳和薛副厂长负责。
这样既不 ** 也不贪财,这样的领导自然受到大家尊重。
贾建设几乎每天都悠闲度日,有时甚至懒得上班。
徐会真的岗位空缺已久,接替者仍未到位。
因此,他近期大多住在大杂院,不过也会抽时间陪陪老爷子,短则一两天,长则四五天。
老爷子年过七十却依然健朗,每日悠然自得,或遛鸟,或找邻居老友下棋,偶尔还会与旧日战友们相聚。
除了怀念孙女小机灵,老爷子如今的生活比在 ** 时更加惬意。
为了确保父亲的饮食,贾建设特意联系了一家小餐馆,定时为老人送餐。
他计划未来找个保姆照顾父亲,毕竟长期依赖外卖不是长久之计。
“快看!‘血疑’要开始了!”电视机前传来声音。
“这个大岛幸子太可怜了……”
“唉,她的命运真让人揪心。”
“昨晚我就一直在想她的情况,白血病太可怕了。”
大家纷纷安静下来,专注观看剧情发展。
在大杂院 ** ,贾建设家外正放映从日本引进的新剧《血疑》。
这部剧如同其他地方一样,迅速吸引众多观众,人们的情绪随着剧中人物的命运起伏波动。
难得的是,贾建设也破天荒地坐下来,和大家一起追剧。
毕竟,他现在实在太闲了。
一直等到今天的两集播完,众人依依惜别后才离开。
临行时,他们仍对剧中可怜的女孩念念不忘。
大杂院里的人如今已习惯到贾建设家看电视,不再像从前非要等广播站结束才肯离去,也不再让他家搞得一团糟。
最近,贾建设每晚都把电视搬到院子里,这样空间宽敞些,也不妨碍日常起居。
通常他不在时,便由一大爷和何雨柱负责此事。
大家约莫到了时间,便各自搬凳子聚在院中观看,直至剧集结束自觉散去,以免打扰他人生活。
至于电费,贾建设根本没放在心上。
这些蹭电视的人也很贴心,常送些小礼物给他。
不过也有吝啬的,比如三大爷阎埠贵。
他宁可不看自家的小电视,也要每天来贾建设家蹭看。
他说是喜欢这里的气氛,别人劝也没用,他每天都按时到场。
白天时,这些人还会帮忙清扫院子,这是由一大爷定下的规矩,可见无规矩不成方圆。
大家都自觉遵守,使得这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因此,每晚贾建设家门口总是热闹非凡。
说实话,他也享受这样的氛围。
毕竟现在独居,不可能总找何雨柱喝酒解闷。
有人常来串门,他也不会觉得孤单。
另外,许大茂家也买了电视,但他性格孤僻,除了夫妻俩外,没人会去他家蹭看。
这足以看出他的不合群。
许大茂倒无所谓,没人打扰反倒清净。
许多老一辈人提起看电视满是回忆,主要原因是那种氛围——大家搬凳子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
欢声笑语间看着电视屏幕,所有人都随着剧情起伏波动。
一番讨论后,那种独特的氛围悄然滋生。
渐渐地,回忆不再延续,甚至觉得电视索然无味,主要归因于缺乏热闹的氛围。
别说别的,如今能找到三五人共聚看电视都很稀罕。
对了,许多人喜欢看剧时打开弹幕,对他们来说,弹幕比画面更有趣,其实是在享受讨论的乐趣。
“怎么了,最近又心事重重?”
“女儿的事情你不是早就放下了吗?”
马敏半蹲着帮何雨柱洗脚,轻声问话。
“最近我在考虑要不要辞职开饭店。”何雨柱有些走神,但还是下意识回应。
“什么?辞职?”
马敏顿时变了脸色。
即便她是那个时代少见的知识分子,观念却也受制于环境。
对她而言,工作就是头等大事。
家里虽存了些钱,但没了这份稳定的工作,怎行呢?马敏的想 ** 是当时大众普遍的观念——铁饭碗。
在所有人眼里,何雨柱手中的工作便是牢靠的保障。
他不仅是食堂主任,更是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
而如今,他竟想辞去职务去开饭店,这简直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