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的理念中,只要丈夫认可的事情,她都会全力支持。
唯一一次反对,是关于他辞职开饭店的事情。
然而,就连这一点异议,也因贾建设巧妙的调解而化解了。
不得不说,她确实很欣赏巴尔特夫妇的胆识。
作为大学毕业生,且曾是教师的马敏深知文化的分量。
若非遭遇特殊时期,她如今或许仍站在讲台上授课。
“明天火锅店就要正式营业了。”
“可现在这种天气开业,真担心没人光顾。”
何雨柱忧虑地说道。
冬天本是火锅最畅销的季节,而此时正值八月,他的信心并不充足。
他并非没考虑过开一家炒菜馆。
但眼下时节,除了马华,徒弟们显然不会轻易放弃现有工作。
一家店仅靠他和马华两名厨师,势必忙得焦头烂额。
尽管身为师父,他对经营饭店充满自信,但这毕竟是初次尝试,心中依旧忐忑。
因此,除了马华外,他并未要求其他徒弟帮忙。
毕竟建设说过,这家店只是小试牛刀。
若生意兴隆,后续还会开设更多分店……就这样持续扩展下去。
到那时,再召集徒弟也不迟。
“别胡思乱想了,到时候自然见分晓。”
“对了,建设不是说下午要炖羊骨吗?”
“孩子们还在等呢!”
马敏轻声宽慰了丈夫,随即巧妙地将话题转移。
“行,我去店里一趟,带些羊骨头回来。”
“顺便看看马华那小子究竟如何。”
何雨柱说完便骑车离去。
与此同时,贾建设正骑行赶往火锅店。
早前他向老爷子提议开安保公司时,得到的回应非常积极。
毕竟老爷子曾是军人,深知许多 ** 退役后生活艰难。
尽管贾建设的公司无法接纳所有 ** ,但哪怕只帮助一部分人也是好事。
既能保障家人和公司安全,又能改善部分军人的生活,这样的好事,老爷子怎会反对?
贾建设骑车抵达火锅店后,意识到还需购置一辆新自行车,这样刘建国购物也会更便利。
涮羊肉不仅需要肉类,还需要各种配菜搭配。
刚到店里,他就被浓郁的炖羊肉香气吸引,许多人透过玻璃窗往里张望。
近期这里备受关注,附近居民都知道即将开业。
仅凭今日的香味,便可预知店内食物的美味。
“我说你们,这炖羊肉必须……”
进入后院,贾建设发现五人围着灶台,注视着大锅。
不用猜,说话的肯定是何雨柱。
即便做了多年主任,他依旧爱炫耀。
平时无事时,常在厂里与科长、主任们吹嘘。
凭借他主任的身份和精湛厨艺,过去颇受欢迎,毕竟每次吹嘘最后都会落脚在酒桌上,既有美食又有美酒,自然令人喜爱。
“建设来啦!”
“刚才不少人问店铺是否开门。”
“还有人想买炖羊头、炖羊排呢。”
“哈哈,我还担心这种天气开业生意不佳,看来一切顺利。”
何雨柱见贾建设喜形于色,便笑着说道。
站在一旁的马言,脸上满是自豪。
这自豪感理所当然。
这是对他厨艺的认可啊!
瞧瞧,大家不都是被香味吸引来的吗?这样的手艺能差吗?
以前师傅还担心他的手艺不过关呢。
看看,事实证明,他的手艺绝对一流!
“建设,咱们要不要把这些卖掉?”刘建国望着那些羊头和羊排,心疼地说道。
他虽未明说,但意思已十分清楚。
在农村,想吃顿大肉,哪能不是过年的时候啊!
即便是过年,最多也就吃几顿饺子。
谁会像现在这样,用大锅炖肉吃?这也太奢侈了!
“没关系,才杀了三只羊,剃了肉,骨头上的肉也不多。”贾建设挥挥手说道,“一会儿你们留些,柱子带上点,我带些就差不多了。”
“师傅,建设哥,那我呢?”马华一听急了,忙指着自己问。
虽然他和刘岚的工资高,但实际存不下多少钱。
生活条件虽好,也只是相对而言。
别人家吃玉米面,他们家能吃白面大米,这就算不错了。
再说,他的饭盒虽然每天带着,可也不是每次都有好菜。
(何雨柱当上主任后不再带饭盒,后来基本都是马华这个班长负责。
)
“马华,你小子是不是没见过肉啊?这点出息!”何雨柱笑着调侃。
“师傅,我只是开个玩笑嘛!”马华嘿嘿一笑。
被这对师徒这般逗趣,院子里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
“对了,建设,肉卷马华和小天都切好了。”
“没想到小天不仅杀羊厉害,连刀工也不错。”
何雨柱对小天这个半大的孩子很是满意。
若不是早就打算让刘谦做关门 ** 的话,再加上小天与刘谦是亲叔侄关系,他真可能会收小天为徒。
...
“建国你又不是不知道,他是村里的名猎人。”
“他儿子的手艺能差吗?”贾建设说。
刘建国夫妇听后,心中隐隐觉得惭愧。
他们两口子种地确实是一把好手,但提到杀羊和切肉片,就显得逊色不少。
此刻他们特别着急,希望能展现自己的价值。
“对了,柱子哥,火锅底料和蘸料准备得怎么样了?”贾建设问道。
“底料早就由马华准备好了,我尝过,没问题,现在已经按份分开放进冰柜里。
至于蘸料,因天气炎热,明天再调制吧。”何雨柱回答。
“这样就好。”
“一会儿建国哥跟我一起去买辆自行车。”
“明天上午我陪你去菜市场买些配菜,毕竟不能光吃肉。
以后买菜的事儿就交给你了,建国哥。”贾建设笑着对刘建国说道。
刘建国一听这话,顿时来了劲头。
他正愁没机会表现自己,这简直是他求之不得的好事。
“好,建设,明天你带我一天就够了,我一定可以做好。”刘建国信誓旦旦地说。
“嗯,这些骨头还得炖一会儿。”
“柱子哥,你帮忙看着,我去给他们买身衣服。
明天开业,他们现在这身衣服可不行。”
“特别是嫂子,还要给客人端菜呢!”贾建设打量着刘建国一家人的穿着。
虽然衣服干净整洁,但显然不够体面。
“这……”三个人面面相觑。
其实他们今天穿的已经是各自最拿得出手的了,但即便如此,还是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你们别多想,买衣服也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走吧!”贾建设说完,带着他们去了百货商店。
贾建设为每个人挑选了两套适合的服装,以便替换使用。
接着又为刘建国买了一辆新自行车。
原本刘建国打算用贾建设的旧车,但贾建设毫不犹豫地将新车交给了他。
这辆车既是刘建国的交通工具,也是店里其他员工临时使用的出行工具。
回店后,贾建设分给三人足够多的羊排,又嘱咐何雨柱和马华再拿些,自己则带走了剩余的。
何雨柱也不推辞,拿了只羊头。
贾建设劝他多带点,说回去能让大爷去他家喝酒。
但今天他顾不上这边了,老爷子那里还一堆人等着吃羊排。
于是何雨柱又取了些羊排和羊蹄。
待贾建设离开,刘建国等人面面相觑,这贾建设也太豪爽了吧!不仅工资比正式工高,还给买衣服、配自行车,如今又有羊排吃,这种生活是他们以前无法想象的。
开业了,贾建设的火锅店终于开张。
虽是八月,但生意十分火爆。
原本贾建设还担心无人光顾,可一到饭点,店里便坐满客人。
何雨柱与马华忙着调蘸料、切配菜,小天在后厨准备炭火和火锅。
刘建国忙于端锅上桌,还要协助妻子杏儿记录客人的点单。
贾建设也忙得团团转,不停地接单写菜单。
幸亏马敏和刘岚赶来帮忙,不然还真应付不过来。
这时文化的重要性凸显。
杏儿因识字不多,又因是第一天营业,经验不足,不少菜弄错。
幸好顾客们都很宽容,并未为难她。
忙碌至下午一点半,才送走最后一桌客人。
大家都累得够呛,不是活有多累,而是琐事太多让人疲惫。
这只是中午的情况,晚上肯定更忙。
贾建设估算了一下,短短半天就有近百流水。
成本不好算,特别是羊肉的成本。
即便按一半计算,也有两百左右的利润。
这仅是中午的收入,晚上至少翻倍。
马敏和刘岚听到这话,眼睛几乎瞪了出来。
没想到做生意竟然如此赚钱,半天的收入已经超过了他们一家人过去一个月的收入。
即使何雨柱和马华的工资本就高于常人,这成绩依然令人震惊。
更令人惊讶的是,火锅店才刚刚开业,还有很多地方的人根本不知道这里有这么个生意。
今晚的人流量肯定还会增加,大家必须立刻做好准备。
贾建设原本以为昨天的准备工作已经足够,但此刻意识到还是有所欠缺。
若非马敏和刘岚赶来帮忙,他们恐怕真的应付不过来。
看来必须雇人了,而且这次一定要找个能点单的服务员,这个人得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
在刘庄村这种地方,找这样的人并不容易,要么年纪太大,要么年纪太小。
过去村里穷,有文化的人不多,即便后来有了民办小学,学生年龄太小也不适合。
不过现在有不少返乡的年轻人,他们大多有一定文化基础,完全可以胜任这份工作。
贾建设思索片刻,觉得只要找到合适的帮手,情况就会改善。
他下午之所以手忙脚乱,主要是因为缺乏经验。
其实火锅店规模不大,满座只需十几桌,锅底现成,炭火提前备好,配菜也只需洗净即可,只要接到订单就能迅速上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