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庆丰也终于递交了辞呈。
那次与贾建设交谈后,他深思熟虑许久,才下定决心。
\"庆丰,你在运输队干这么多年队长,得帮我从轧钢厂找几个靠得住的司机。”贾建设直言不讳,意在挖墙脚。
庞庆丰在轧钢厂当队长多年,手下必然有几个信得过的人。
运输队车辆不少,但缺少经验丰富的老司机。
只要有可靠的司机,再多辆车也不是难事。
\"走吧,去看看?\"庞庆丰立刻兴奋起来。
\"人选我再想想,谁更合适。”庞庆丰犹豫了一下,没急着行动。
\"别急,机会不会跑掉。”贾建设劝道,\"先吃饭,吃完再去。”
庞庆丰点点头,暂时按捺下冲动。
几天后,贾建设带回了十辆淘汰车,比预期的五六辆还多。
加上原有的,车队已有十一辆车。
虽然旧车,但保养良好。
毕竟他曾是厂长,质量差不了。
人员也齐了,全是庞庆丰从轧钢厂找来的临时工。
因名额有限,转正无望,又见贾建设开的高薪,他们便加入了。
车队运营几天后,问题显现。
整体规划不足,连贾建设也没经验。
基础薄弱,缺乏制度,未来必然受限。
还好家里有个老人压阵,三进大院里的智会不少。
庞庆丰经验欠缺,贾建设不得不请回原厂长杨政民。
杨政民早年从事运输,对相关事务极为熟悉,他的加入使运输队迅速步入正轨。
庞庆丰现在非常积极,甚至搬到运输队居住,全身心投入工作,令院内其他老干部十分羡慕。
每次杨政民回来,都会分享运输队的发展点滴,看到队伍日益壮大,成就感满满。
这让几个有余力的老干部也想让贾建设安排些任务,发挥余热。
得知此事后,贾建设立刻联系了几位海外学生,邀请他们回国协助。
这三人分别是小当、徐静理以及贾文杰,贾文杰是贾建设与陈雪茹的大儿子。
安排他们跟随老干部学习,一方面为老干部提供新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也让孩子们学习管理知识。
贾文杰未来计划从政,这类经验不可或缺。
而小当和徐静理则会接手家族的餐饮事业,特别是小当学的是财务,未来将继承母亲秦淮茹的财务总监职务。
贾建设已嘱咐两位女儿提前寻找国内人才,为毕业后组建团队做准备。
如今运输队步入正轨,火锅店的扩张计划也可顺利实施。
恰逢小当和贾文杰回国,贾建设决定将新开分店的任务交由他们负责,在实践中验证理论,提前积累经验。
何诗雨得知后,也动员不少同学参与,借社会实践之名贡献力量。
贾建设此举开创了大学生提前实习的先例,幸运的是,他并非唯利是图之人。
何诗雨召集来帮忙的同学,每人给予相应报酬。
这一举措让团队干劲十足。
不到一个月,贾建设的火锅店便扩充了十几名员工。
(诺赵好)目前,最初追随他的刘小天、三叔刘建国及南易已转为管理层。
王小天和南易专注于研发火锅店秘制配方,这将是店铺的重要特色。
当然,何雨柱与马华不可或缺,只是二人近期重心在另一项目,无暇顾及火锅店。
这对师徒计划以新酒店为施展才华的舞台,只待装修完毕即可组建团队投入运营。
实际上,何雨柱已有自己的团队,南易亦如此。
火锅店开业后,他不仅带入钢厂的骨干力量,还邀请了师父加盟。
这位前辈堪称行业标杆,技艺超群。
贾建设盘算着明年要换更大的店面,若预算不足,甚至打算购置土地自行建设。
届时,他会劝说南易多招揽人才,给予部分股权,让众人共享利益。
“唉,于曼,咱们每天都吃素菜,一点肉都没有吗?”许大茂夹着几口菜啃馒头,语气略显不满。
“你想吃什么?”
“就我们这点工资,能吃饱就已经很好了。”
“有菜又有白面馒头,比别人家强多了。”
“不想吃就别吃,有钱的话你可以自己去餐馆。”
于曼如今在事业单位工作,再也不会纵容许大茂的挑剔。
“你怎么会缺钱?上周我还看见你买了双皮鞋。”许大茂皱眉抱怨。
“嫁人嫁人,穿衣吃饭,那是我自己赚的钱。”
“你这个月只给了我二十块,这点钱还想吃肉?”
于曼冷眼看向许大茂。
若不是因为几年前许大茂的工作还算优厚,也不会落到现在这般境地。
放映员的工作丢了,成了普通的售票员。
如今开放了,人们的观念也在快速变化。
忽然间,“下海”成了热门话题,大家都在议论谁赚了多少。
院里热议的还是贾建设和何雨柱。
他们是最先“下海”的。
刚开始时,大家都怀疑他们是不是疯了。
连许大茂和于曼都觉得不解。
那时,一个当厂长,一个管食堂,每月工资至少一百多,再加补贴,绝对是院里的高收入者。
其实大家心里明白,何雨柱沾了贾建设的光。
几年间,贾建设就在大饭店开了三家,都是合资企业。
传言说投资人是贾建设的老友,因他帮助过朋友及其父母才回来投资回报。
这说法流传较广。
也有小道消息,称投资人是娄家的娄晓娥。
甚至有传闻说她与贾建设曾有过私情,还育有子女。
无论如何,贾建设在这些饭店里占了不少股份。
除了饭店,他还经营十几家火锅店和一支运输队。
总而言之,贾建设和何雨柱无疑是成功的。
不过贾建设已不住在这院里,只是偶尔回来看看。
每次他那辆小车停在大院门口,都会引来羡慕的目光。
院里另有一位传奇人物——三大爷的儿媳白芳。
她也是个厉害角色。
听说在贾建设那里干了几个月后,她决定单干开餐馆,为此借了不少钱。
据说借给她最多的是贾建设。
白芳常在院里夸贾建设好,说他不但没记恨她的辞职,还借钱帮她开店装修。
现在她的餐馆开业了,生意不错。
因为餐馆赚钱,阎解成也辞职了,现在和白芳一起经营餐馆。
白芳坦言,自己想要赚更多钱。
即便只能每月偿还一点,她也要将贾建设的债务还清。
阎解成对此表示支持,他对贾建设一家的帮助心存感激。
确实,从这些传闻中或许能察觉到某些隐情。
没错,这又是白芳的一次小计谋。
具体内容暂且按下不表。
还是回到正题,聊聊许大茂家的事吧!
“这份工作我真的做不下去了。”许大茂把馒头丢进盘子里,咬牙切齿地说,“现在单位里所有人都针对我,这点薪水根本不够花。”
近年来,许大茂得罪了不少人。
仗着与电影院院长的关系,他把下乡捞好处的活儿全包了。
若有人想参与,就得分他一半利益,否则不许参加。
因此,电影院的员工都恨透了他。
在老院长退休后,众人联合起来孤立他。
如今落魄至此,也算是自作自受。
于曼说得对,男人理应养家。
不然连她这样的前“土妞”都不愿搭理他了。
“行了,你就别折腾了。”于曼叹道,“以你的能力,能跟上时代发展吗?别最后连这份工作都丢了。
想吃肉的话,下午我去柱子哥店里看看,给你带些羊杂回来。”
于曼看似安慰,却让许大茂觉得这是莫大的羞辱。”于曼,你把话说清楚!我许大茂到底哪里不如人?是,我没贾建设那样的背景,但我不至于比傻柱或阎解成差吧!傻柱靠的是贾建设帮忙,我不计较。
阎解成都能开起饭馆,难道我就不能闯出一片天地?”许大茂拍桌子起身,冲着于曼怒吼。
“你冲我喊什么?你想下海创业?可你有什么资本?”于曼这些年底气十足,毕竟有自己的事业。
许大茂刚激动起来,随即又颓然坐下。
许大茂如今只靠床底下的两根金条度日。
多年来他从未动用过这笔钱,一心想着在紧要关头派上用场。
可这两根金条充其量只能用来摆个小摊,连白芳都不如。
这样的条件,怎么创业,怎么成就一番事业?
“算了,要不我去求柱子哥,让他给你安排份工作。”
“我和马敏多年闺蜜,看看能不能让你也当个店长之类的,一个月能有两百多块呢,是现在工资的三倍。”
于曼早已对许大茂的工作嗤之以鼻。
每天售票,赚得又少。
哪比得上当店长有前途,更何况子贾建设怎会亏待他。
“不行,我不去。”
“怎么了,做个店长委屈你了?”
“就是不去,饿死我也不会去柱子那儿上班。”
许大茂突然强硬起来。
这些年他和柱子斗个不停,即使柱子现在有钱,他也不觉得低人一等。
柱子不过是运气好,有个贵人帮忙罢了。
他许大茂只是缺少机遇,绝不会屈居人下。
“好,随你便。
这饭你别吃了,想吃自己做。”
于曼听后彻底生气了。
在她心里,何雨柱不仅是闺蜜的丈夫,更是她的恩人,她无法忍受许大茂这般说辞。
“哎,我才吃了一口,你要去哪儿?”许大茂急切地问。
“我去找柱子哥,去他们店吃羊排。”
“一大爷说了他们今天炖羊排。”
于曼说完,拎起小包转身离开。
“于曼,你不能去。”
“你管不着,有本事你就去买羊排啊?”于曼头也不回地走掉。
“你……我许大茂发誓一定要闯出名堂。”
“你个乡巴佬,竟敢看不起我,等着瞧吧。”看着离去的于曼,许大茂咬牙切齿地说。
白芳深吸两口气,抚平衣襟上的褶皱,脸颊泛起一抹红晕,愈发显得娇艳动人。
她内心雀跃,终于又找回了期待许久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