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儒道知识竞赛的日子越来越近,仿佛一阵紧张的风,吹遍了整个私塾,也吹进了楚阳和王富贵的心里。
楚阳深知这场竞赛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对自己这段时间学习成果的检验,更是一个能让他在儒道之路上迈出更大步伐的契机。
因此,他进入了一种近乎忘我的学习状态。
每天,当黎明的第一缕曙光还未完全穿透夜幕,楚阳便已轻手轻脚地从那张破旧的床上起身,生怕吵醒了还沉浸在梦乡中的宁静。
简单洗漱后,他迅速坐到桌前,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微弱光线,迫不及待地翻开《儒道精蕴》。
这本书在他的反复翻阅下,书页已经微微卷起,边角也变得有些毛糙,但楚阳对它的珍视丝毫未减。
他的目光在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间游走,口中念念有词,仿佛要将每一个字都刻进心里。
遇到重要的段落,他会用一支削得尖尖的木炭笔,在旁边认真地写下批注,或是自己的感悟,或是对某个观点的进一步思考。
除了《儒道精蕴》,他还将陈夫子借给他的所有书简都拿了出来,按照类别和主题进行整理。
他把关于儒道历史典故的放在一起,方便对比记忆;将阐述儒道思想核心的篇章归为一类,深入剖析其中的联系。
每一本书简,他都反复研读,力求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不仅如此,楚阳还开始尝试将所学的儒道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他拿出几张粗糙的纸张,用线装订成一个简易的本子,在上面绘制各种图表和思维导图。
他把儒道的不同理念、历史事件以及代表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线条和文字清晰地展现出来。
通过这种方式,他逐渐构建起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儒道知识体系,对儒道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和全面。
与此同时,王富贵在林先生的教导下,也进入了冲刺阶段。
他的书房里,灯火常常彻夜通明。
书房的墙壁上,贴满了各种儒道知识的便签,有经典语句的释义,有历史典故的概括,还有文章写作的要点。
王富贵每天在这些知识的包围中,埋头苦学。
林先生为他准备了大量的模拟试题,涵盖了儒道知识的各个方面。
王富贵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答题,然后林先生会逐一批改,指出他的问题和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林先生会进行详细讲解,并且举一反三,让王富贵加深理解。
为了提高王富贵的应变能力,林先生还会设置各种突发情况进行模拟。
有时,他会故意在王富贵答题时制造噪音干扰;有时,会突然缩短答题时间,考验他的速度和心理素质。
王富贵在这样高强度的训练下,虽然疲惫不堪,但心中的求胜欲望却愈发强烈。
在竞赛前夕的日子里,楚阳和王富贵虽然身处不同的环境,却都在为了同一个目标全力以赴。
楚阳凭借着对儒道的热爱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王富贵则在优越的条件和严格的教导下,努力提升自己。
整个青岩镇仿佛都能感受到他们之间那股暗暗较劲的气息,所有人都在期待着这场即将到来的儒道知识竞赛,想看看究竟谁能在这场激烈的较量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