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衙三堂原本是专门为县令提供休憩和处理机密事务的地方,因此具备高度的私密性,能够充分保障县令在此处处理事务时不被外界干扰。
当李倚领着两人走进三堂后,他的心情显得有些急迫。一坐定,他便迫不及待地开口问道:“现在京师地区的情况到底怎样?你快把自圣人抵达兴元之后所发生的所有事情都详细地跟我讲讲。”
负责京师方面事务的“暗影”稍稍愣了一下,似乎对李倚如此急切的态度感到有些意外。不过,他很快回过神来,开始有条不紊地汇报起这段时间以来京师所发生的一系列大事。
李倚聚精会神地听着“暗影”的讲述,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随着“暗影”的叙述,李倚心中那块一直悬着的大石头也逐渐落了下来。
随后他又把宣武和河中的“暗影”叫了进来,听完他们的叙述,李倚彻底安下心来。
原来,自从僖宗逃往兴元之后,中央朝廷就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留在凤翔的大多数文武百官失去了皇帝,而跟随僖宗一同前往兴元的,却只有杜让能和孔纬等寥寥数名官员。
这一下,朝廷上下顿时陷入了一种“君不见臣,臣不见君”的尴尬局面。
凤翔的文武百官还不嫌事大,一个劲地联名上疏,强烈要求僖宗诛杀田令孜。这好比就是被人绑架了,警察却要求‘肉票’:马上把绑架你的绑匪干掉。谁都知道不可能,只是表个态度而已。
抵达兴元后,僖宗任命了杜让能和孔纬为宰相,重建小朝廷,同时保銮都将李鋋又在凤州击败静难军,暂时让僖宗那边没了危险。
随后僖宗下诏让王重荣供应粮食给兴元的朝廷,王重荣直接拒绝了,表示杀了田令孜才给。
而邠宁的朱玫却志得意满,自从沙苑惨败给李克用后,他巧妙地将所有责任都推到了田令孜身上,不仅成功地摆脱了困境,还让他摇身一变成为了清君侧的英雄。
这一系列的变故让他自信心爆棚,尽管皇帝仍被田令孜掌控,但他心中已经有了一条妙计。
他不禁思考起一个问题:自宪宗皇帝以来,宦官们为何如此嚣张跋扈?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们可以随意操纵皇帝的废立。既然无法夺回僖宗皇帝,那何不干脆另立一个呢?毕竟,自己手中也有合适的人选——李煴。
一想到这里,朱玫就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如果他能够成功拥立李煴为新君,那可就是立下了从龙之功啊!到那时,整个朝廷不都得听他的吗?
于是,朱玫回到凤翔后,立刻摆出一副义正言辞的模样,找到宰相萧遘,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话。
其大意无非是指责僖宗皇帝失德,亲信宦官,导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如今田令孜一直陪伴在皇帝身边,众人都束手无策。
既然不能迎回皇帝,反正太祖太宗的后嗣也多,不如再拉一个出来当皇帝就是。
萧遘自然不会同意,连忙拒绝了他的请求,并借口有病跑到永乐去疗养了。
但朱玫已经利欲熏心,半是威胁半是诱惑让凤翔的文武百官都同意了这个请求,随后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操作。
他先是四月三日在石鼻驿集合百官,让他们对天盟誓,共同拥戴李煴为监国,而监国通常是皇族登上皇位前的最后一级阶梯,只需要群臣在联名上奏拥护李煴称帝便可完成最后步骤。
几天过后,李煴便接受了百官拥护他当皇帝的奏章,这下果然如朱玫所愿,他成了最大赢家,任左、右神策十军使同时兼侍中、兼诸道盐铁转运使,相当于控制了李煴新朝的内政外交大权,以此号令天下藩镇。
随后朱玫带领李煴和文武百官回到长安,大肆封赏,又给天下各藩镇加官进爵,不少藩镇都接受了命令,包括淮南的高骈。
而僖宗这边也经历了重大变故,田令孜眼见这种情况,知道僖宗这个护身符已没有太多作用了,于是又把左神策中尉和观军容使职位让给了枢密使杨复恭,自己则任西川监军使准备前去投靠兄弟陈敬瑄去了。
田令孜跑后,僖宗也派出使者前去游说各藩镇,王重荣见田令孜已跑,也马上接受了兴元朝廷的诏书,进贡过后,又请求讨伐朱玫。
而另一边朱玫后院也起火了,本来与他另立新君的凤翔李昌符,认为自己也是从龙之功,怎么说也得与朱玫平分大权吧,谁曾想朱玫这个蠢货竟然只给了他一个不疼不痒的检校司徒。
这下他可不干了,狗日的朱玫,干田令孜他俩一起整得,追皇帝是他们一起追的,策立新君也是两人在凤翔实施的,就连朱玫后面砍桌子腿威胁百官的桌子都是他府里的。
结果他在后面忙活半天,最后朱玫独揽大权,把他一脚给踢开了,这让李昌符如何能咽的下这口气,于是果断又投向了兴元朝廷的怀抱。
主要现在田令孜已离开兴元,当政的是杨复恭,他与李克用一向交好,如今示好朝廷也不用担心得罪李克用。
于是王重荣,李昌符再加上兴元朝廷新任命的金商(治所金州,今陕西安康市)节度使杨守亮共同出兵讨伐朱玫和伪朝。
与此同时,宣武那边朱温与秦宗权还在打的不可开交,秦宗权手下大将攻击宣武被朱温击败,慢慢的胜利天平已经开始向朱温倾斜,但秦宗权毕竟势力庞大,朱温要想完全击败秦宗权还需要一段时间。
虽说河东的“暗影”还没回来,不过李倚通过其他几个地区的消息猜想历史大体走向应该没有偏差,只是诸葛爽这里出现了一些波动,因为近一段时间所发生的事情都与史书中记载无误。
想到这里李倚心中稍定,和颜悦色的对几名“暗影”道:“好了,你们也辛苦了,先下去休息吧,这次你们立了大功,我这里有赏!”
三人大喜,向李倚行礼后便退出了房内。
孟珍珠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李倚的反应。当她看到李倚听到这些消息后,脸上重新浮现出了往日的自信和笑容时,她的心中也不禁涌起一股喜悦之情。
虽然孟珍珠对于天下大势并不是很了解,但她看出这些消息对李倚来说意义非凡。
通过这些日子的相处,她已经慢慢的喜欢上了李倚,现在只要能看到他开心,她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