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阁老坐得住,其他人可坐不住。
靖王现在手里捏着圣旨,这么多年他没拿到的东西,兄弟两个一折腾,倒是成了。
真是讽刺,更讽刺的是他的兄弟比他更早当皇帝!
“谢阁老,您觉得这局该怎么破?”他歪着身子靠过去,多听听长者的建议,应当是没错的吧。
“王爷,老臣不觉得这局需要破。这局刚好破了您的困境,来的正是时候。”谢渊很认真地回答靖王,声音也没有刻意缩小。
保证不只是慢慢向他靠近的安国公和高同元能听到,连榻上假装看话本的皇上也能听到。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寻常百姓家里,要是能出这么多有出息的孩子,那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嫡长子宽厚仁义,主动让更有本事的弟弟继承家业,拿着分到的一份家产,安居一隅。
有能力的孩子,不争家产,不搞内斗,自己闯出一片天。
千难万险闯的时候,没有跟父亲母亲诉一句苦,千辛万苦办成事以后,还要写信来告诉家中父母兄弟,分享喜悦。”
谢阁老说到这儿,喝了口茶,状似无意地抬眼看了一下竖着耳朵听的皇上。
又接着说:“他们写信回来,不是炫耀,是求夸赞。孩子长大了,出息了,走远了,父母在,那也是孩子。
父母就该敲锣打鼓告知街坊四邻,孩子出息着呢。
不方便亲自过去,就该派人送去贺礼,表示赞许,表示认同。”
“谢阁老说得不错,兄弟一心,其利断金。父皇,儿臣要准备好礼去祝贺二哥和四弟。我们三兄弟还是好兄弟。
我还要把贵妃娘娘和陈妃娘娘一起送过去,有长辈在,他们才能更踏实。”
靖王说着就站了起来,准备先去换身衣服,他从前住的宫里就有,然后就去拜见贵妃娘娘,和陈妃娘娘,让她们好好准备一下。
皇上一听这话,又有点儿急了,谢阁老是说到他心坎上了,他也不是那么气两个逆子了。但是老三这样未免姿态太低了些。
他现在也算是太子了,上赶着就太掉价了。
“朕还没死呢,哪有把妃子送出宫的事情,也想做逆子是吧?”他只能拿这件事来说,总不能不让他们兄友弟恭吧。
“父皇答应了四弟,总不能不讲信用。况且,您现在为了长命百岁都开始修身养性了,也早就不进后宫了。放她们去找儿子怎么了。贵妃娘娘和陈妃娘娘也是能做太后的。”
办成了这件事,拿出了足够的诚意,靖王才能从秦王和睿王手里拿到足够的好处。
皇上看着他,他就这么穿着里衣与父皇对看,像极了跟家里对着干的孩子。三十多的孩子。
做父母的很多时候是争不过孩子的,僵持了一会儿,皇上先认输了。
“你去准备吧,但是不要逼迫贵妃和陈妃,她们不想离宫,就不离宫。”他还想做一下最后的挽尊。
靖王觉得这话,父皇就多余说。但是他只是在心里嘀咕,面上都是点头,又趁机提了要求。
“父皇赶紧传旨册封儿臣为太子,昭告天下,儿臣才是名正言顺的储君。另外您再告诉二哥和四弟,在西北行宫议事,我要带上谢阁老,安国公一起,您看怎么样?”
“老臣年迈,不能长途跋涉。”谢阁老拒绝,他家也有逆子在外面惹事,他不想到时候尴尬。
“谢阁老不去,那就让鸿胪寺谢少卿去,他是职责所在,又年轻有为,他去正合适。”陆轩还没回来,他得带着谢家嫡长孙去做人质。
谢阁老总要保一保这个嫡长孙的,当初带着他的长子去江南,就平安活着回来了,这次带着谢桦,想必事情也能顺顺利利。
谢渊:“……”现在的年轻人一点都不讨喜。
皇上看事情已经定下来,问道:“太子,你可知道朕所求?”
“知道,您放心,您到哪里都是太上皇,都是皇帝的亲爹。”
好直白的回答,皇上也算是放心了,只要儿子们认他,是不是有实权都不重要了。
靖王当天就被册封为太子,第二日就带贺礼,护送着两位娘娘往西北去。不存在什么不愿意,收到消息的当日,她们就迅速收拾好了行囊,皇宫里不是没有让人留恋的人和事,但是那个人绝不是皇上。
太子离京当天,新晋太子妃就入主东宫,除了赵侧妃其他人侧妃侍妾两日后也都搬进了东宫。
楼时雨的事情太子妃还是记恨上了赵如意,但是之前谢缈在京城,后来谢缈离京,太子又处处护着她。
所以她一时动不了赵如意。
现在谢缈早就不知道去了哪里,谢家是不会管赵如意的,太子也离京办事,她虽然不会杀赵如意,但是可以冷着她。过几日再在东宫分一个偏僻的小院子给她。
有的是见风使舵的人去落井下石。
太子跟她说,现在大势已定,叫她约束好东宫众人,只待他回来就好。
一个赵侧妃,不会有人留意到。
她忙忙碌碌地,东宫众妃妾乐得赵如意被冷落,也不提醒她去接赵侧妃进宫。
以至于众人都不知道,赵如意在她们进东宫的当晚,就收拾行囊离开了靖王府。用的是谢缈当初给她的假令牌。
她坐上马车去了金玉楼,谢遥给她们收拾了房间,她们住了一晚。
第二日便从水路离京,去往青州府。谢不归在那里等她们,从此天高地阔,山水不逢。
太子到了西北,秦王和睿王也先后脚到了。
看到各自的母妃出现在他们面前,二位王爷虽不至于红了眼眶,但是对这个一向狡猾的兄弟也是表达了感谢。
“客气什么,我们位置互换,你们肯定也会帮我把母妃带出来。主要父皇也没想到,两位娘娘一点都不想要留在宫里。”太子摆摆手,“要说谢,得是我谢你们,托你们的福,我都当上太子了。”
谁都能听出他的自嘲之意,就留了点口德没有继续落井下石。
“父皇同意你们建国了,但是得给他足够的体面。要么都是大厉朝,不管你们建国以后国土多大,父皇都是天子。”
“我与四弟商议过了,父皇在位时,我们建国,只称王,不称帝。”秦王很干脆,若是母妃没来,他们就称帝,直接撕破脸,给父皇压力。
现在父皇让步,他们就给他面子,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权力在他们手中。
太子真没想到,兄弟们这么好说话,好说话的有点不真实。
“哦,我还有一件事,陆轩这个人脑子好用,我留下来用些日子。我手头上能用的文臣着实不多。”
难怪陆轩不回去,说什么要在边关做他的眼线,原来是被扣下来了,该说不说,老二还真是挺会抢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