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四年冬天,大汉天下一片祥和。
历经了二十多年的乱世终于暂时平定。
和其他人喜迎新时代不同的是在家里坐立不安的曹丕、曹植、曹彰等人。
由于卞夫人无意中听到了校事府暗中监视自己三个儿子的消息。
加上曹植、曹彰在出事前都曾接触过曹冲的原因。
卞夫人害怕这事真的和自己三个儿子有牵连。
当即就派心腹分别给三个儿子送去了消息。
并让心腹转告三人,假如之前确实有非分之想。
应该趁着一切还未水落石出,提前向父亲坦白。
父亲近些年逐渐变得仁德宽厚,几次想治他于死地的仇敌尚且可以放过。
何况自己犯了些错误的亲生儿子呢?
曹彰、曹植倒没那么紧张。
毕竟本来两人就是稀里糊涂被人利用算计了。
也没进一步做出什么出格的事。
很快两人就亲自到刘彻面前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交代了。
“二公子,这事您除了我还有没有告诉其他人?”
此时曹丕住处,吴质正一脸焦急地询问曹丕。
曹丕叹气道:
“季重,你我乃至交好友,感情在其他人之上。
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我哪敢相信你之外的其他人?”
听到曹丕肯定的回答后,吴质长舒口气。
“这就好,这就好。”
“连说两个好,莫非季重已经有了破局之策?”
曹丕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迫切地看向吴质。
“校事府办事效率一向很高。
昨日父亲既然说了要去查看校事府的记录。
那最晚也就是三天之内,必定会有结果。
我身为局中人,确实忐忑不安到无法冷静思考。
一切全靠季重你了!”
“嗯!”
吴质摸着下巴点点头,在屋里踱起步来。
“按说二公子解除曹冲公子也是受人引导,并非本意。
这一环倒不会有什么问题。”
吴质停下脚步,看向曹丕。
“只不过,有关劫杀樊阿一事,二公子确实参与了。”
曹丕一拍大腿,再次叹气道:
“唉!都怪当时被司马仲达挑起了贪权之心。
不然我也不能答应派人劫杀樊阿。”
“对!”
吴质突然提高了音量。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
看了看门外无人后,吴质把门关好,来到曹丕身边小声道:
“公子,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他司马懿显然是为了自己利益挑唆您做了不该做的事。
如此小人行径,我看这朋友没必要留着了……”
“季重,这话什么意思?”
“您对他也算君子之交,虽然并没有用利益笼络他。
但您对他的友情和信任是真诚的。
但他为了自己的利益,花言巧语迷惑您。
还暗戳戳的挖了个坑给您跳。
也到了该和他划清界限的时候了!”
见曹丕还是有些犹豫,吴质干脆直白道:
“劫杀樊阿的事,一旦成功,世子之争就算彻底爆发。
没了曹冲公子,世子大概率在您和两位胞弟之间产生。
司马懿是提出劫杀樊阿的人,若成功,必是您身边的首领。
若失败,命令是您亲自下的,司马懿完全可以把所有责任都推到您身上。
现在咱们预先知道了事情的走向。
那就不能再等着司马懿先发制人了!”
曹丕其实早就听出来吴质的意思了。
这是要让自己舍弃司马懿这个朋友。
主动向父亲认错,把所有责任先一步推到司马懿头上。
只要找到了足够定罪的嫌疑人,他曹丕就可以从这件事情中完全脱身。
如果让司马懿占了先机,那即使父亲再想惩罚司马懿保自己,也没了合适的借口。
只不过曹丕担心的是,自己的父亲性情大变之后,似乎对忠义之事十分在乎。
自己这番行径,可以说已经是不忠不义的典型。
他怕一旦向父亲坦白,自己的前途甚至性命就到头了。
司马懿死不死他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安稳脱身。
见吴质说得如此紧迫,曹丕也动摇了。
“到底是向父亲早些坦白,还是再观望一下等等其他办法呢?”
“公子!不能再犹豫了!
您可别忘了,那个下毒的杨修可是和三公子走得很近。
现在魏公之所以没有大肆宣扬这件事,就是怕打草惊蛇。
杨修现在可还没有被抓也没有被定罪的。
三公子知道的事情,杨修未必不知道。
他知道了,离司马懿知道还会远吗?
一旦司马懿知道了消息,那对您可就十分不利了!”
吴质满脸焦急,不停地劝说曹丕。
因为这事提前主动坦白,不一定会被严惩。
但要是让别人先一步揭发举报。
那就一定死!
“这样吧季重,保险起见,你先派心腹帮我盯着司马懿。
我需要找个人来帮我拿主意。
你说的虽然很对,但我现在心思很乱。
根本没办法好好做决定……”
“唉!那公子可千万抓紧时间!
在下这就去盯着司马懿!”
吴质走后,曹丕立刻更衣乔装,从后边小门出了府邸。
……
“二公子,你这是为何?”
不久之后,贾诩家的书房里,曹丕恭恭敬敬地给贾诩行了个大礼。
吓得贾诩赶紧上前搀扶曹丕。
“文和先生,你可得救救我啊!”
曹丕一脸忧愁地把自己遇到的困难跟贾诩说了一遍。
最后还不忘强调,父亲身边几大可以为他出主意的谋主。
郭嘉、荀彧都是不可能隐瞒一点事情的愚忠之人。
程昱、刘晔、荀攸跟他交集不深,也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不敢去求。
其余诸葛亮、周瑜、田丰等人,更是和他没什么交情,他也求不到人家。
唯独贾诩,曹丕当年领兵去荆州的时候在一起共事过。
而且贾诩基本属于比较安静中立的那种人。
曹丕最信得过。
贾诩见状,也不好就这么拒绝曹丕。
毕竟这也是未来世子的有力竞争者。
而且大公子曹昂遇难之后,曹丕就是长子。
魏公也算深明大义之人,大概率不会做出废长立幼的事情。
现在帮曹丕一把,就是在为自己的以后和子孙加保险。
不帮,万一人家最后缓过劲来,自己怕是要第一个倒霉。
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贾诩还是在曹丕给的选择题里,选了帮曹丕一把的选项。
“公子请起,注意在下确实没有。
但在下有句话告诉公子。
不知道公子愿意听一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