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闻言,眼前一亮。
心道这小子终于开窍了。
下次朝会不就是我答应天下人还政天子的时候吗?
等到那时候处置杨修,目的一目了然。
就是让杨修亲眼看着自己辛苦经营了多年的“反曹”行动是多么的错误。
让杨修以及和杨修一样还对“曹贼”念念不忘的所谓忠臣。
都亲眼看看他们口中的“曹贼”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事实胜于雄辩。
亲眼见证之后,想必“曹贼”这个称号,将会彻底消失在历史尘埃。
同时,刘协这么问,也是暗中在试探自己是不是真的会还账。
算是借这件事,为自己要一颗“定心丸”吧。
念及此,刘彻欣然道:
“陛下金玉良言,臣自当遵旨!”
“那杨修的事就这么定了。”
说罢,刘协又把目光转向了司马懿。
这个司马懿可以说在刘协这没什么太多的印象。
唯一能对上号的两件事。
一个就是当年曹操多次征召不应的河东司马防儿子。
再一个就是杨修之前提过一句。
司马懿是目前曹营里的红人。
虽然目前屈身曹操,但他心里是有大志向的。
如果有机会,可以合作利用一番。
除了这两点,刘协听司马懿的名字最多的场景,就是他在某次大战中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
打仗的事刘协最痛恨。
因为他的前半生几乎就是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
包括自己一直以来的“傀儡皇帝”身份。
也是拜战乱所赐。
以刘协的视角。
司马懿就是个杨修提到过的士族子弟。
特点是会带兵、有野心。
这样的人,刘协疑虑按照“可能发展成为董卓”论处。
思来想去,刘协实在是想不出放过司马懿的理由。
有个曹操在身边就已经很让他提心吊胆了。
在把这个有董卓特质的留着,怕是更让他难受。
最主要的是,这家伙才刚到而立之年。
跟自己差不多大。
正常来说,这家伙是绝对比曹操死得晚的。
甚至有可能把自己熬死。
留着太可怕了……
念及此,刘协煞有介事道:
“杨修朕之近臣,不论犯多大错,只要不是弑君谋逆,朕都能给他机会。
曹丕乃魏公之子,参与世子之争也是人之常情。
此二人朕都有理由轻判。
唯独你,不过河东司马防之子,还是挂名在魏公国的官员。
上未直接效命朝廷,下不能忠心魏公。
居然还能做出劫杀神医土地阻止救治魏公幼子的行径。
此等不忠不义之辈,我看留着也没什么用了。”
看了一眼在朝中任职的司马家官员,刘协略带惋惜道:
“你可是玷污了你司马家的名声啊!”
眼看陛下越说越决绝,堂下和司马家有交情的官员顿时都有些着急。
那些司马家的人包括关系十分亲近的人,也都露出想要出列求情的意思。
刘协冷哼一声,厉声道:
“朕还没说怎么处置呢,你们就急着反驳朕了?
本来还想着念司马家其他人为国效力的份上,从轻发落。
你们这一动,倒是把朕吓到了。”
“陛下!还请……”
“哼!请什么?
朕是天子,想处罚一个有罪之人,还用得着你们指指点点?”
刘协硬气起来,也是皇威荡荡。
发狠的同时,还不忘偷瞄一眼旁边的魏公。
当看到魏公正欣慰地看着自己在朝堂之上发飙时。
刘协也彻底放下了心、
“看来魏公是真的希望朕做个有威严的明君。
挟天子的日子从今天起,恐怕就要一去不返。
只要朕真正地做到为江山社稷、天下百姓造福。
想必魏公应该就不会再起废立天子改朝换代的心思了吧?”
想通之后,刘协再次看向司马懿。
这个由于自己心怀不轨,事败被擒的人。
正是魏公送给自己立威的最佳人选。
“司马懿身为魏公府臣,为臣不忠、破坏魏公世子继承,等同欺君罔上、企图劫杀当世神医,欺压忠良。
证据确凿,罪不可赦!
念在家族其余人都还忠于汉室地份上。
不与牵连。
司马懿叛廷杖一百,发配充军,以儆效尤!”
“什么?廷杖一百?”
司马懿被这个惩罚吓得浑身颤抖。
这廷杖别说一百下,十下都有可能要人命。
陛下这是明着从轻发落,实则是要自己的命啊!
刚要求饶,就被一旁的太尉袁绍给打断了。
“陛下圣旨以下,殿前侍卫还不执行?”
随着袁绍一声令下,司马懿就被几个彪形大汉拖出了大堂。
随之而来的就是那一声声惨叫。
直到再也听不到任何叫声。
刘彻十分满意地看向刚展现过帝王威严的刘协。
声音中都带着对后辈出息了的肯定。
“陛下英明!”
说着,刘彻来到大殿中间,拱手拜道:
“启奏陛下。
目前臣的家事引起的风波已经平定。
大汉江山也即将进入正轨。
是时候聊一聊您的家事了。”
“朕的家事?”
刘协猛地听到这几个字,还有点没反应过来。
但很快就明白了。
“明公是说那个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弘农王遗孤?”
说这句话的时候,刘协的语气明显冷了许多。
刘民,就和刘彻之前托刘艾寻找的诸多汉室后裔一样。
是埋在刘协心里,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
只要这些汉室后裔在一天,他刘协的皇位就不会稳定。
但这事刘协还没办法挑理。
毕竟自己就是当年董卓硬扶持上位的。
假如自己在皇帝这个位置上做得不好。
曹操又或是其他有权柄的人,也可以效仿董卓。
反正用他们的话说,都是为了大汉江山。
尤其是曹操,他不光嘴上说,还真正的用十年时间平定了天下,
真的做到了为了大汉江山。
他真的有资格去废掉对大汉江山不利的皇帝……
刘彻也看出了刘协的不满。
但刘民的事情当年已经被孙策等人传得有模有样。
假如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刘民就是冒充的。
那就只能顺应大势,认了他这个弘农王遗孤。
况且人家唐姬还有闵贡等当年的老臣背书。
想否定人家的身份,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事早晚都要面对。
刘彻也是想借着刘协刚重拾威严的机会,赶紧把这事定下。
“陛下,即使按照传闻中所说,刘民是弘农王遗孤。
那他最多也就是您的子侄辈。
您与少帝弘农王兄弟情深。
想必应该不会对自己的侄子排斥厌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