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朔月将临·幽冥入谷(一)
...................................................................
(上)山雨欲来·最后的准备
环形山坳内,时间仿佛凝滞,又仿佛在加速流淌。距离萧砚成功定位虚空核心又过去了一日,距离古老的记载中,葬龙谷龙煞地脉周期性“潮汐”爆发的朔月之夜,仅剩不到十个时辰。
一种无形的压抑感,如同不断上涨的潮水,弥漫在空气中。那原本相对稳定的龙威,开始出现细微的、却持续增强的波动。脚下暗红色的大地,偶尔会传来极其轻微、却深入骨髓的震颤。笼罩龙巢的星辰封印光网,其上的光芒流转也似乎变得更加急促,锁链虚影时而凝实,时而澹化,仿佛在应对着某种来自地底深处的冲击。
所有人都清晰地感受到了这种变化。环境的异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夜晚,注定不会平静。
“龙煞潮汐.......看来古籍记载不虚。”青焱尊者面色凝重地感受着周围越来越明显的能量躁动,“届时地脉之力暴走,龙威与煞气将会攀升至顶点,这片山谷恐怕会变成真正的炼狱。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墨婆婆蹲下身,干枯的手掌紧贴地面,浑浊的老眼中精光闪烁:“地脉深处的怨念与死气正在苏醒、汇聚......如同沉睡的凶兽在打鼾。朔月之夜,阴气最盛,对此地龙煞有极强的增幅作用。届时,不仅环境更加危险,恐怕.......一些沉睡于此的‘东西’,也会被惊醒。”
她的话让众人心中一凛。葬龙谷万古沉寂,谁知道除了这龙骸和星辰封印,还埋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恐怖?
凌清漪和苏璃几乎同时望向对方,又迅速移开视线。她们都能感觉到,随着龙煞之气的活跃,她们体内的古冰源骨片也产生了一丝微妙的共鸣,那是一种遇到同等级别能量源时的自然反应。但此刻大敌当前,环境险恶,两人都默契地没有点破,只是将这份疑惑与警惕深藏心底,更加专注于应对眼前的危机。
苏璃轻轻抚摸着星骸(雪狼)冰冷的头骨,感受着它魂火中传递出的不安与战意。星骸对能量变化极为敏感,它银白的骨骼表面,已经开始自主吸收空气中愈发浓郁的星辰之力和躁动的龙煞,魂火燃烧得更加旺盛,显然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
云樱持剑而立,生之剑意在她周身形成一层澹澹的青白光晕,与侵蚀而来的死寂龙威对抗着。她的眼神坚定,经历了这么多,她早已不是当初那个需要被保护的少女,而是一名能够与伙伴并肩而战的元婴剑修。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落在了萧砚身上。他是团队的核心,也是应对此次危机的关键。
萧砚盘膝坐在靠近龙巢封印的地方,双目紧闭,周身气息与手中的陨星笔、眼前的星辰封印,乃至整个躁动的环境,形成一种奇特的共鸣。他正在争分夺秒地消化着之前探查虚空核心的收获,并试图找到在龙煞潮汐中保全队伍、甚至利用这股力量的方法。
忽然,他睁开双眼,眸中仿佛有无数星辰生灭的轨迹一闪而逝。
“潮汐将至,危机亦是机遇。”萧砚开口,声音沉稳,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力量,“龙煞爆发,天地能量紊乱,那星辰封印也必然会受到冲击,力量波动。这对我们而言,是极大的危险,但也可能是我们触及那封印核心的唯一机会!”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我们不能被动等待。必须在潮汐彻底爆发前,做好布置。”
他看向青焱尊者和墨婆婆:“青焱叔叔,墨婆婆,烦请二位以此山坳为核心,依托这些龙骸巨骨,布下最强的防御与隐匿阵法,不求完全抵挡潮汐,但求能为我们争取反应时间,并尽可能隐藏我们的气息。”两位元婴强者经验丰富,联手布阵,威力非同小可。
“交给我们。”青焱尊者和墨婆婆点头,立刻开始勘察地形,选取阵眼。
萧砚又看向凌清漪和苏璃:“凌仙子,苏璃,你二人冰系道法皆已臻化境,可否联手,在我们外围布下一道‘极寒屏障’?龙煞属阴,炽热狂暴,极寒之力或可一定程度上迟滞、削弱其冲击,并为阵法提供缓冲。”这是他的一次尝试,希望能借此让两位同样拥有古冰源骨片的女子有所配合。
凌清漪和苏璃对视一眼,都没有反对。
“可。”凌清漪清冷应答。
苏璃微微颔首。
两人虽无言语交流,却默契地分据两侧,开始调动体内磅礴的冰系灵力。凌清漪的寒气纯净剔透,如同万载玄冰;苏璃的寒意则更加深邃内敛,带着一丝古老源初的意味。两种同源却各有特色的极寒之力开始在山坳外围交织、凝聚,渐渐形成一道半透明的、散发着森然寒气的冰蓝壁障。壁垒形成的过程中,两人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对方那精纯而强大的冰系本源,心中对彼此的评估不禁又提高了一层。
萧砚最后对云樱和星骸道:“云樱姐,雪狼,你们与我一起,作为最后的机动力量,随时策应各方,并准备应对可能从潮汐中苏醒的不测之物。”
分工明确,众人立刻行动起来。山坳之内,灵力波动此起彼伏,阵法光华与极寒气息交织,一股严阵以待的氛围迅速形成。
而萧砚自己,则再次将心神沉入对星辰封印和那虚空核心的感悟中。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在龙煞潮汐与星辰封印碰撞的极致环境下,他或许能窥得一丝契机,甚至.......有可能感应到那第八颗灵纹之心的真正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