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百姓被另一个消息所震撼,状元郎要收购又脏又臭的鹅毛鸭毛,而且有多少要多少,关键是一斤就一百文。
一个铁一般的汉子在码头一天顶多也就挣八十文,这都抵不上一斤又脏又臭的鹅毛?
因此,当这样的千古奇闻在京城传开,一下子就沸腾。
有人不相信这个消息,一时也不知道去哪里找鹅毛和鸭毛,当场杀了好几只大鹅,然后就把鹅毛送到杨震府上,还故意在大街上嚷嚷。
于是一大帮人就浩浩荡荡跟着一起去看热闹。
然后他们就看见,杨府的下人很是客气,当场称了重量,付了银两。
拿到银子的那个大哥,都呆立当场了,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想到这种放几天,马上就会发臭的东西竟然真的能换来银子。
一时之间,所有人都在怀疑状元郎的脑袋是不是坏掉了,这简直比天下第一败家子还败家。
败家子败家,银子花出去,起码还能听个响,而状元郎却用来收购这种又脏又臭的鹅毛鸭毛,真是匪夷所思。
败家败成状元郎这样的,简直千古奇谈。
因为这不是小钱,中秋节快到了,不单是大户人家,连普通百姓也会杀一只鸭来庆祝一下,用不了几天,整个京城的鹅毛鸭毛可以堆积成山。
没有个万八千两的银子根本不够,所以状元郎要不是脑子坏掉了,就是疯了。
没疯的话,怎么会白白浪费数万两银子呢?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一万两银子足够买一百个小妾了。
不过热议归热议,不少人已经回家,准备家里的所有大鹅和鸭子都给杀了,深怕晚了,状元郎脑子突然好了,就不收购了。
还有不少发现商机的人,他们拉着杨一的手不停追问,是不是真的长期收购,不会反悔之类的话。
杨一现在对杨震很有意见,马上信誓旦旦的道:“长期收购,消息真实有效,要是反悔。”
杨一指了指镶金的匾额,“要是反悔,你们可以把那个匾额扛走,府里的东西随便你们搬。”
话音一落,所有人都是目光一亮,那目光如同饿狼看到了猎物。
他们知道杨震前天搞了个乔迁之喜,请了大半个京城的人,其中收到的礼物,拉了好几十辆马车,所以府里贵重物品可不少,还有一百个多漂亮的丫鬟,能抱一个回家都是赚的。
所以完全不用担心状元郎没有银子。
于是整个京城都炸锅了,原本不少读书人还想攻击杨震的德行,可都被这个收购鹅毛鸭毛的消息给淹没了,一个浪花都没冒出来。
普通老百姓在跟风,杀鹅取毛,或者杀鸭取毛,而那些世家大族的聪明人,开始思考杨震的动机。
可是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了。
作为一个飞上枝头的寒门学子,要么为名,要么为利,要么求稳,总会有个目的,可这收购鹅毛鸭毛既谋不来好名声,也无利可图,甚至比败家子还不如,这是为那般?
一时间,所有人都迷茫了,纷纷表示看不懂杨震这个人。
快到中午的时候,杨震还在档案库房里埋头看卷宗,越看越上头,同时越看越无语。
因为这些卷宗记录得乱七八糟,如同医生开的药方,记录不完整也就算了,并且毫无逻辑可言,让刚考上进士的学子来看肯定是一头雾水。
杨震可以肯定,把这些卷宗放在皇上面前,他也一定看不懂其中的门道。
刑部的官员看到,肯定也如同看天书,恐怕也只有工部的官员才能看得懂,好比只有医生才能看得懂医生写的药方一样。
他现在总算知道为什么历代皇上喜欢砍工部官员的脑袋了,因为根据卷宗,假如出现一个豆腐渣工程,根本查不到主要责任人,甚至可能连豆腐渣工程是如何造成的都无从查起。
所以事情就明了不是,豆腐渣工程爆发,又找不到罪魁祸首,不就乱杀官员来出气了吗!
而工部官员用这种模式记录工程档案,似乎从太祖时期便已沿袭,因为大部分档案的记录方式都差不多。
杨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理出点头绪,他从数字方向着手,进行逆推,才知道有些记录代表着什么意思。
可知道后就有些自闭了,因为整个工部就是草台班子,连醉仙楼做的账本都这清晰好几倍。
就比如徭役这一项,朝廷虽然不需要给服徭役的人银子,但也不是免费的,通常是抵扣税赋代偿,这就需要和地方官员交接。
用了多少徭役,那也是算在工程预算里的。
而杨震根据每个工程估算出来的规模与徭役的数量比值,马上就发现其中存在的大问题,有些小工程用到的徭役数量,已经超出工程所需要的徭役正常数量。
他可以能肯定一件事,地方官员的账本,工部的账本,户部的账本,一定都对不上。
所以,可以预见工部的官员和地方官员形成一种心照不宣的规矩,而户部的官员也难,看到山一样的胡乱账册,恐怕都懒得认真核算,随便做一下看起来合理的账册,便应付了事。
只要国库还充盈,朝廷维持的下去,就这么得过且过了。
所以朝廷是怎么运作的呢,杨震觉得应该是这样子,打仗需要多少银子,皇上修院子需要多少银子,户部看一下库房还有多少银子,就和皇上讨价还价。
实在没办法,拗不过皇上,六部尚书就暗地里商量一下,哪里可以挤出一点银子来,应付了事。
这也就解释的通,为什么现如今的朝廷快运作不下去了,搞得国库空虚了。
因为根本没有人做过准确有效的预算,所以看不到未来的危机,问题越积越多,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就在杨震感觉到肚子饿,正准备离开档案库房的时候,突然听到密集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感知了一下,发现叶启刚和林尚霄带着不少官员,朝档案库房而来。
杨震很是疑惑他们的来意,可他已经来不及思考了,因为叶启刚等人拐了个弯,双方已经打了个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