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的事情,就先交给鸿胪寺去慢慢运作了。
沐津现在正在看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区域发展的不均衡。
财富过于集中在某些人手里或者某些地区都不是一件好事。
无形的大手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只能靠有形的大手来解决。
就拿江南来说吧,被世家都给霍霍得那么惨了,但仗着丝绸和高端造纸,竟然硬生生又迅速发展起来了,尤其是海贸兴盛后,江南的发展速度那真的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
现在的江南,又成了大虞经济最是发达的地区。
不过,也是大虞唯一让京师禁军驻防的地区,不为了别的,就是为了税收。
之所以派驻京师禁军,就在于江南有些家伙发了财后又忘记沐津对江南世家的手段了,竟然暗地里串联想搞抗税了。
然后,然后就是沐津让京师禁军将某些人的家族的三族给消消乐了。
而且,为了深入人心点,沐津将京师禁军带着人头去江南稍微有点资产的富户都给逛了逛,让他们长长记性。
朝廷,能让你们发财,也能让你们三族在黄泉相见。
是规规矩矩赚钱还是三族黄泉见,自个摸着脑袋好生掂量下。
杀了那么一通,江南安静了,收税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唧唧歪歪的声音了。
朝中的文武百官对此也是有点微辞,倒不是觉得沐津杀得多了,是觉得沐津仁慈了点,葛栩和苏授两人的建议是,最好是夷九族。而且,两人都愿意担这口锅,不需要沐津担心。
说真的,这两人的杀意让沐津都给吓了一跳,好狠!
有次空闲的时候,沐津问葛栩和苏授,他们两个为什么对江南那边意见那么大?葛栩答道,南凉县当初之所以能欠上那么多,就和江南世家有关。江南许多地方的赋税流失,都被江南世家通过自家官场上的人,用各种手段运作算到南凉县的欠税上了。
苏授的回答则是,江南大规模抗税是从前齐时期就有的操作了,苏家很清楚抗税的危害的。这不仅仅是税收的减少,更代表着朝廷的统治在当地的失能。可以说,江南的每次抗税成功,就将江南往国中之国的地位给推了一步。
另外,由于江南多雨水,相比其余地方,江南出现粮荒的情况很少。这也就意味着,其余地方就算出现了天灾人祸,第一时间就波及到江南的可能性不高。
除非是江南世家太过,逼得百姓们不得不揭竿而起了,比如先皇沐辰时期那次席卷江南的饥民大起义。
因此,江南是唯一一个只有卫军和京师禁军,却没有地方禁军的地方。
按照沐津的设计,卫军其实对应的是带有公安性质的民兵,地方禁军则是武装警察部队,而京师禁军则是完全的野战军。
而江南这种设计,意味着江南只要出事,就是野战部队直接出手,卫军都只能干看着。
而野战军出手嘛,从来不会很轻的。
谁让江南这边抗税的事情太频繁了呢。
如果是税收不合理,抗税沐津还不会说什么。关键是经过这几年不断改革,大虞的赋税是真的很低了,朝廷更依赖的官办工坊的收入还有就是关税,民间工商税的收入占朝廷赋税收入也就不到两成而已。
都这样低了,江南还要抗税,那就别怪沐津下狠手了。
哦,沐津下手还是轻的,换上葛栩或苏授,这两才是真狠人。
沐津看着地图,脑海里想着怎么给那些穷困的地方增加收入。
大虞目前穷困的地方主要有三个,朔北、江中南部、岭南之西。
朔北穷是受困于天,不过狄浔在那修了一个大湖,算是短时间让当地的百姓增收了一大笔。不过,这只是短时间的,还是得从长远的方向给当地百姓增收。
等等,胶草。
沐津猛地想起来,橡胶的原料胶草!
自从弄出橡胶以及对橡胶的应用开出一片天地后,大虞对橡胶的需求极大,也对产胶的植物进行了分门归类。目前来说,大虞的产胶主力还是胶草,橡胶树暂时没有找到。
大虞目前找到的产胶最高的一种植物是北地的蒲公英。
这种蒲公英在旱地生长,根部在植株成熟后膨大成为块根。块根收获后洗干净,切碎后放进特制的研磨机里磨碎后就会产出白花花的胶水。
这种胶水放在阴凉通风处三天,就会在表面上形成一层厚厚的胶皮。将胶皮取出后晾干,再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加工后,就成为了大虞现在的主力橡胶。
目前,大虞现在一年能够生产橡胶三万斤,这种蒲公英就提供了两万六千斤的产量。
这种蒲公英的特点是,只能在旱地种植,也不能频繁浇水。浇水太多的话,根就不会膨大成为块根。
鬼知道是什么原理。
而且,这种蒲公英也是一种良好的药材,上面的茎叶晒干后,可以用来清热利尿和治疗便秘。
朔北的地理气候,很是适合种植这种蒲公英。
很好,给朔北找了一条赚钱的路子。
江中南部主要是沼泽太多了,瘴疠到处都是。
这个只能慢慢来,急不得。而且,江中南部的山野中多漆树和各种山珍药材,只要将路修好了,光是割漆和采收山珍药材就能赚钱。
嗯,江中南部要大力修路和发展水运。
好,又解决了一个。
最后的岭南之西,沐津无语了。
因为这个地方人口太少了。
岭南之西一个州十二个郡,加起来人口不过才八万,许多县都不能叫县,叫村子还差不多。
这个、这个、这个……
沐津也很无语,就算有赚钱的方法,就岭南之西那人口状况,也搞不起来啊。
所以,还是先修几条路,让人口先增长起来,田地多开垦一些,再考虑赚钱的事情吧。
将规划变成一份公文,沐津很是满意放下笔,唤过魏忠道:“魏总管,送到三省,让宰相们看看,修改后就迅速发下去。”
“是,陛下。”